清明隨想雜記

凱里這幾天的曝曬,在清明這一天的晚上終于也轉成了大風加小雨。

終于算是遂了我的意,果然本該是“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命數豈逃得掉,況也不該逃。

清明復清明,唯有年年這雨不期而至,守候著千百年來無形的一座大碑。不消太多的華詞麗藻,也不用大吹大擂,稍微靜下心,似乎就感受到了空氣里無邊的肅穆。

當然清明時節踏青亦是另一樁習氣。初春的節氣兒本就是草長鶯飛、綠意勃勃的,倘若放開了眼打量,感受“春來了”的美景,大概也可算是江山如畫。

而掃墓祭祖的心情不免讓人傷感一回,瀟瀟灑灑的人終歸是人中龍鳳九牛一毛,大多數人既懷了“愧對列祖列宗”的自怨自艾,又思念先人在世時的點點滴滴,觸景傷情難免感慨幾遭。

故而一種壓抑與愉悅的對立便油然而生,或許人本就是如此自相齟齬的,所以說人性總是捉摸不透。我雖也糊涂過了些許個清明節,卻少有歸鄉掃墓,不是在異地求學,便是瑣事羈絆而不得脫殼,我大抵這么說,卻總也賴不掉敷衍的痕跡。至于事實如何,唯有天知道,我卻不辯解也不關心。

好在我也沒有玩心,踏青這么美好的字眼依舊不能吸引我去孟浪一遭好春光。青是極好的色兒了,緣何要去踏之?難道不是唐突糟踐了,又或者我才疏學淺的原因,不知典故,生硬拆解了這個可人兒的好詞。

總不過是野火燒不盡,至于人,則也是代代相傳。所以緬懷者,繼往開來。若是數典忘祖,大概就是無根之木,不死則以,一死就死無葬身之所。而祖宗的精神,更是萬萬不能忘懷,篳路藍縷,走出一條本不存在的路并非朝夕之間,故去的人留下的是已經印證的故事,倘能得些奧義精髓,算是祖宗護佑,子孫有光。

清明清明,一個清字,一個明字,都是極好極純的字眼,竟也可以如此組合,單單看字面上去,果然干凈透徹。清不易,明更難,大概也只有已故的魂靈堪堪擔得起這二字,于當世除了幾個拍馬屁的,也無太多人敢以此自詡。

然而我是不是忘記的太久了,以致于我回思不起來我敬愛的外婆葬在哪里。當我還在讀小學的時候,外婆就溘然長逝了。猶記得外婆去世的消息是我的老鄉兼鄰居知道后,告訴我的。我那時租住在一個小院的二樓,那個老鄉有個與我差不多大的女兒,是她親口告訴我這個噩耗的。

她站在樓下大聲的喊——XXX,你婆婆死了。算是知會我了。

你想一個讀小學的孩子能體會什么生離死別,我不知道為什么,肚子不舒服,于是慌張的跑去了廁所。一個人寂寞的蹲在廁所,似乎也不理解她告訴我的話到底是什么,蹲久了,腿就麻了,想掙扎著站起來,突然又莫名的想哭。

好久以后回想起來,這大概是我開始長大的萌芽,雖然過于沉重。

由于年紀小,回去給奶奶送行的時候雖也哭了一二次,到底不會太傷到心里。很多事我都記得,歲月在不經意間沖淡了很多,我想這是忘卻的紀念。也許細節會越來越模糊,等我忘了或許就是好了,就像紅樓夢里寫的《好了歌》。

該整個時間,回去看看外婆了。雖然我是相信科學的,人死了就是消亡了,但活著的人的紀念,也是為了自己。

——乍春細雨如低訴,折菊聽風似有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從去年開始到現在為止,被家里人逼著相親過好幾回,有微信加過,聊了那么幾句,之后莫名其妙被刪除的;有根本沒說過話,也...
    49ff1f36b61b閱讀 602評論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