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五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游歪課傳》。
在一個陰暗潮濕的角落里,楠神正在苦逼的沉浸在碼字的事業中無法自拔。
為毛呢?因為按照劇情的設定,唐僧師徒在兩個回合后將滿血復活!
而在這之前,楠神不得不獨守冰冷的暖氣片,靜等供暖季的到來。
這份堅守是否值得?
值!不信你看看乾卦怎么說的!
這份日記來源于年初的一份感悟,雖然經過了個把個月,但每每重溫,總會有不同的感受,但唯一不變的是,那個時候很冷,這個時候也很冷……
2016年03月03日 正月廿五 丙申年 庚寅月 甲申日
宜:祭祀、沐浴、求醫、治病、掃舍
忌:入宅、開市、安葬
20:00
每每整理書房,都會有無盡的感慨。
淡淡的塵土,激蕩飛揚。夾雜著書本的氣息,好似在訴說著往日的輝煌。
輕輕一抹,思緒在指尖劃過。跑丟了時間,卻留下無盡的收獲。
整理完畢,沐浴更衣,靜等趙仙人的“靈丹妙方”。
21:30
果然是一劑猛藥!
金庸先生筆下的“降龍十八掌”,在趙仙人的拆招重組之后,爆發出別樣的力量。
見龍在田、飛龍在天、亢龍有悔,此等絕世武功的奧秘,均來自于《易經》的乾卦。
乾卦,究竟說的是啥東東?
且聽楠神逗逼分解!
乾卦長啥樣
首先,大家找一張白紙,平鋪到桌子上。
很好,大家做的都很不錯!
接下來,用筆在紙上畫出等距離的六條相同的平行線。
記住,要左對齊呦!學非歐幾何學的同學,請自動回避。
好了,這樣,我們就得到了“乾卦”。
是不是很神奇?有沒有很easy?
在這里,每一條線,都叫做“爻”。(讀音同“搖”)
最下面的,叫做“初爻”。逐級往上依次是“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 ”。
在“乾卦”里面,分別對應著爻題“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
因為乾卦實在是太重要了,為得圓滿,在最后增加"用九"來做出總論。
各爻的含義
下面,我們將采取對話體的模式,依托泡泡龍與楠神的交流為腳本,來說明乾卦各爻題的含義。
有正經型強迫癥的伙伴,請繞行!
初九。潛龍勿用。
【泡泡龍】
我是真龍,是要干大事兒的龍!
我憑什么窩在地下,藏在水里。在陰暗的角落里度日,和一群不入流的蝦兵蝦將為伍?
楠神鍋鍋,快來告訴我,這是為什么呢?
【楠神】
龍兒,休得抱怨!且讓我來問你一問——
1、你剛剛入世,可有驚天之本領?
2、你初來乍到,可知環境之復雜?
3、你衣食無憂,可感平凡之辛苦?
你沒有技能,不懂流程,基層積累還不行。能容你在此,實乃恩賜至極。你竟在此嘰嘰歪歪,還不趕快退下,好生修煉!
泡泡龍,也是個聰明龍。聽楠神這么一說,也覺得灰常有道理。
故暗下決心,要拿出玩LOL的勁頭來鉆研業務,用吃紅燒肉的覺悟來埋頭苦干。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泡泡龍】
楠神鍋鍋,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在最近的技能比武中得到了一枚小紅花,是老龍王親自頒發的呢!
【楠神】
很不錯嘛!我看你最近LOL都輸給我了,紅燒肉也都留給了我。我就知道,你是一個規矩、講究的可塑之龍(竊喜)。
之前,你一心潛修,寂寞東海涼,沒有其他龍關注你,你只要做好自己就好。
但現在不同了,因為技能比武的奪冠,你已經不可能再繼續潛下去了。
你也是時候,來到地面上來,游走在田間,讓大家看到你的身影了。
記住,見龍在田之后,你要多多處理好群龍之間的關系,尤其是那些業務口的。維護好龍際之間的往來,多交朋友,擴大自己的影響面。
還有,那個紅燒肉,就先別吃了,影響身材。
這樣,你把那些拿到我這兒來。正好我最近在做一項研究,正尋找不會發胖的肉食。
正所謂,神農嘗百草,楠神品百肉,善哉善哉!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泡泡龍】
楠神鍋鍋,來事兒了!最近競爭上崗,我一不留神,上位了!
我沒啥經驗,快給我指條明路呀!
【楠神】
龍兒呀,你這么嘚瑟,實在讓我很是尷尬。若不是那紅燒肉的味道依然縈繞嘴邊,我一定讓你立馬見紅!
說實話,你“潛龍”的時候完成了基層崗位的修行和業務水平的提升。“見龍”的時候,又很好地處理了龍民群眾間的關系。競爭上位,你還是很有實力的!
在其位謀其事,處在這個位置,更加需要你精益求精,再接再厲。
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想必你是終日乾乾,加班不斷了。
切記,要每天自我反省,沒事兒多看看V課。要留意競爭對手的動態,要謹慎小心,不要留有破綻。
想來,你也會很長時間不來我這兒了。我這個胃呀,也是沒著沒落的。
【泡泡龍】
10斤紅燒肉,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原本的味道,已發貨!
【楠神】
規矩,講究!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一日,小龍兒再次前來拜訪楠神。
【泡泡龍】
楠神,作為一個有選擇恐懼癥的處女座小龍兒,今天這事兒,您無論如何也得幫我支上幾招。
我現在已經達到副總的職位,正所謂“一龍之下,萬龍之上”。
老龍王已經準備退休了,下面幾個副總都在摩拳擦掌,蠢蠢欲試。
另一方面,西海龍王,前些日子約我去吃紅燒肉,談笑間聊起讓我過去掌舵的問題。
一東一西,讓我找不到南北呀!
【楠神】
那個紅燒肉,是不是有點淡淡的臭豆干的芳香,又不失咖喱和孜然的香醇?
【泡泡龍】
什么都難逃楠神的味蕾呀!
【楠神】
你之前的“潛龍”、“見龍”、“終日乾乾”,不都是為了有機會,一躍升天,成為“九五之尊”嗎?
在東海,你只差這一步。
而在西海,作為空降龍,你是需要從頭再來的。盲目的操作,只會引火上身。
具體如何抉擇,就看你的悟性了。
【泡泡龍】
小龍茅塞頓開呀!
【楠神】
離天空最近的地方,也是距深淵不遠的境地。
除了你之外,還有很多龍在盯著老龍王的寶座。
切忌盲目出擊,意氣用事。
這一躍,成則飛黃騰達,敗則入淵潛伏。
唯有天時、地利、人和,方能一躍成龍。
【泡泡龍】
得令!
泡泡龍走后,楠神回屋,拿出紅燒肉細細品嘗開來。
還好,之前送給東海老龍王的極品,還留有一點存貨。
空氣中,頓時彌漫起臭豆干、咖喱、孜然的香味。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這一天,泡泡龍吐著泡泡,駕著祥云,前來拜見楠神。
【泡泡龍】
楠神在上,請受龍兒一拜!
【楠神】
看你這嘚瑟的樣子,一定是一躍成為“九五之尊”的說。
可喜可賀呀!
不過我得提醒下你,有了權勢,切不可焦躁跋扈,肆意妄為。
實現夢想是要有的,但要注意分寸。
還是那句話——
規矩、講究!
上九。亢龍有悔。
好些時日,都沒見龍兒前來請安了。
楠神預感到有些不妙,遂前往那龍宮一探究竟。
只見那宮內氣氛壓抑,每條龍都像是受審一般緊張的忙碌著。
從他們絕望的眼神中,流露出無奈的悲憤。
該來的,終究是來了。楠神自言自語道。
【泡泡龍】
不知楠神駕到,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楠神】
好你個“亢龍”,龍宮如今這般天地,你可知“悔改”?
【泡泡龍】
冤枉呀!
自我坐上龍王寶座之后,我力排眾議,大膽變革創新。
您看,這龍宮已被我調理的井井有條了不少。
【楠神】
我呸!
如今你高高在上,親小人遠賢臣,誰人還敢說實話?
外部的競爭,你了解多少?
核心的人才,你培養多少?
關鍵的業務,你關注多少?
精益的梳理,你做過多少?
…………
別忘了你的初心,更別忘了你從”潛龍“一路走來的不易。
你好自為之吧!
泡泡龍呆坐在那里,看著楠神的身影消失在天際。
無言以對,只有兩行熱淚,孤獨的訴說著什么!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今天是個好日子,心想的事兒都能成。
今天今天是個好日子,啊,美味的紅燒肉,自己飛過來!
嘿,巴扎嘿!
【泡泡龍】
龍兒我最近從基層開始,逐級往上深入調研、交流。
確實了解到了一些未曾聽聞之事,現在想起來,仍然渾身發麻。
遂回宮后,梳理改善諸多政策,派專人監督落實,效果顯著。
只是,威望已樹,大事小情無不拿來與我商議,實無空隙前來請罪呀。
還望楠神多多擔待!
【楠神】
看你這矯情的樣子,就知你又遇到了難題。
好在你已走出“亢龍”的虛幻狀態,否則真落入萬劫不復的境地,著實讓我可惜。
看你又恢復了勤政愛龍的狀態,廣納賢言,精益改善,是應該點個贊。
但,你是否想過,憑你現在的精力,還能否同時駕馭如此多的問題呢?
龍兒,就連凡間的人類,都已經從直線制、事業部制轉向了矩陣制和網絡制的框架。
你不覺得,是時候徹底放權給下面的那些龍了嗎?
讓他們在受控的框架下,充分地發揮聰明才智,積極的調動他們的欲望與激情,這不正是你年輕時的夢想嗎?
而你,做好戰略的部署和重大事件的決策就好。
如果你有雅興,甚至可以周游宇宙,何樂而不為呢!
正所謂,“見群龍無首,吉 ”。
泡泡龍被楠神的一席話所震撼。原來大同的世界就是“群龍無首”呀,就是龍龍都成為自己的主人,自動自發的彼此協作,共同實現各自的夢想。
【泡泡龍】
楠神,我都聽你的。
【楠神】
好孩子,那我就給你指條明路。
在華夏之東,有一蛋疼小國,名曰大河。
前幾日,一個叫做“鳥山明”的人,登上了萬里長城。
有感于長城的雄偉,自愧于身材的矮小。
他發誓要創作一個宏偉巨制,來釋放積壓許久的小宇宙。
就在剛剛,我托夢給他。
讓他加入“神龍”這一角色,只要一召喚,你就現身出來,滿足召喚人的要求。
既好玩又刺激,如何?
【泡泡龍】
聽起來還不錯,只不過,他們頻繁召喚我,我哪還有時間前來給您請安呀?
【楠神】
無妨無妨。
我已經給了“鳥叔”提示,只有尋找到散落在世間的七顆絕味紅燒肉,才能召喚你出來。
你拿到七顆紅燒肉,就前來見我。我一品嘗,便知真假。
這樣,你既能見到我,又能滿足召喚人的愿望,你的自由時間又增加了不少,何樂而不為呢?
【泡泡龍】
甚好!只是這七顆紅燒肉的說法,還是有些露骨。萬一讓其他吃貨知道了,可如何是好呀。
倒不如,改個名字,就叫“龍珠”,簡單、大氣、上檔次!
說罷,龍兒抖擻精神,朝東方飛去。
就這樣,七龍珠的傳奇,徹底的拉開了帷幕。
是福是禍,只有楠神自己知道。
…………
我眨了眨雙眼,奪目的光線讓人有些不適。
剛才的我,究竟做了些什么,已經無處可知。
留下的,只有那虛虛實實的幾行文字。
…………
謹以此陋文,感恩劉大鈞老師、劉君祖老師在內地與臺灣對于《易經》文化的宣揚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