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是時間的殺手,它會縮短我們生命的長度,讓我們在無休止的等待與無盡的悔恨中虛耗年華。
拖延是生命的竊賊,它會在不知不覺中盜走我們的熱情、機會、消磨我們的斗志,讓我們的生活在原地打轉(zhuǎn)兒。
有拖延 習慣 的人成為月光族的概率也會很高。
人的一生至少有兩次沖動,一次為奮不顧身的愛情,一次為說走就走的旅行。
拖延心理源自于內(nèi)心對未知事物的畏懼,當人們對自己的能力不自信或持懷疑態(tài)度時,往往很容易選擇拖延來逃避。人本能會選擇讓自己舒適的事情去做,而不是痛苦的事情。
畏難和注意力分散是拖延癥患者的兩大毛病。
平常我們的"快樂狀態(tài)“,其實是弗洛伊德說的無意識 狀態(tài)。
一個人常常處于無意識 狀態(tài),消沉,不思進取,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真正的快樂狀態(tài)是有意識的,我們快樂的時候,大腦能意識到這是快樂,而意識狀態(tài)卻會讓我們覺得痛苦和失落。
優(yōu)秀的人一貫優(yōu)秀,懶惰的人常常懶惰,拖延的人繼續(xù)拖延
人為什么會拖延:
1、壓力過大
2、害怕失敗
3、完美主義
4、不懂自我控制
5、強迫傾向
6、不自信,易逃避
7、任務重復,缺乏動力
遺傳往往只能決定人的外表,環(huán)境對于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完美主義拖延兩大特點:
1、做事情做規(guī)劃詳細到極致從而做到盡善盡美,卻忽略了真正的可行性。
2、一旦遇一挫折,就極容易放棄。
人們總是傾向于循序漸進,做事情要有計劃、有安排、有步驟,要一點點地改掉拖延的毛病。
比爾 蓋茨說過:凡是將應該做的事拖延而不立刻去做,而想留待將來再做的人總是弱者。
古人的名言: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今日事,今日畢。
英國小說家狄更斯也說過:”永遠不要把你今天可以做的事留到明天去做。“
面對一件重要做又有難度的事情時,我們可以這樣做:
1、首先要明白,這么難做的事短期內(nèi)輕易完成是不可能的,學螞蟻,一點一點完成
2、分解任務,從大到小拆分
3、定一個時間單位,一刻鐘或二十分鐘為一單位,去完成一點一點的任務
行動永遠在明天。一白遮千丑,一胖毀所有。
解決拖延的一種有效辦法就是即時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減輕任選務難度帶來的壓力,進行”定量化解決“,在完成 一項任務的時候,給自己一個明確的時間要求,蕃茄鐘的方法。
踏出第一步最難,因為
1、沖破思維的局限
2、進行合理安排,堅持自己的計劃
3、重復去做簡單的,貌似沒有什么樂趣的小事
追求完美是吹毛求癡的代名詞,完美主義本質(zhì)上是在逃避現(xiàn)實,完美主義的缺點:
1、行動力較差
2、過于拘泥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jié)
3、對身邊的人和自己要求過于苛刻
4、不善于變通
早起的意義:
1、早晨的空氣更加清新自然,早起精神更好
2、起得早意味著一天有更多的時間、工作,學習或是娛樂的時間都比晚起的人更充足
3、堅持早上進心是一種毅力的鍛煉
富蘭克林給自己列下的十三條誡言:節(jié)制、緘默、秩序、決心、節(jié)儉、勤奮、真誠、正義、中庸、整潔、冷靜、節(jié)欲、謙遜。
合理授權,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人盡其責,物盡其用
1、讓大家熟悉項目
2、明確責任
3、授予權力
4、及時跟蹤檢查
人總是容易相信,悲劇都會發(fā)生在別人身上,離自己還很遠,恰恰是這種僥幸心理,讓人忽視了悲劇即使有萬分之一的發(fā)生概率,對于遭遇的那個人也是百分之百。
軟件推薦:
番茄工作法
土豆清單
種子習慣
iHour
倒數(shù)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