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時代中活在WEB2.0的豆瓣

豆瓣網

豆瓣是一個靠UGC起家的產品,移動端的UGC類型成功的APP也不在少數,可豆瓣絕對不算之一。因為至少在我看來,真正的豆瓣永遠都只能活在2010年之前。

對豆瓣的記憶

初中時玩過不少BBS,因為不喜歡貓撲與天涯讓人眼花繚亂的版面,高中開始注冊了第一個豆瓣賬號。
所有朋友里從學生時代開始玩豆瓣的,到現在仍然在標記影音書條目的可謂寥寥無幾,但在當時Symbian S40、S60時代,大家幾乎每天打開瀏覽器第一件事就是打開豆瓣,從看書評、影評、樂評,到逛小組,再到后來的豆瓣說說,那幾年認識不少至今仍然有聯系的友鄰。
當時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有一次遇到一位同學,大家好像都顯得精神萎靡的樣子,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前一天晚上看豆瓣小組太晚睡了,而且還是同一個組的同一篇帖。
那會兒信息爆炸程度還沒有現在這樣,沒有這么多的“自媒體”天天推送一大堆消息在你的微博、微信、郵箱。渠道單一、競品少的情況下,豆瓣獨樹一幟的風格是ta成功的要素之一吧。用戶自創的獨特回帖方式、超級用戶的影響力、優質用戶的內容創造、可自行創立的豆瓣條目...太多的優秀都聚集在這個網站上,導致當年的我們,無法抗拒的選擇這個網站度過青春的日日夜夜。
大家現在算是都長大了,和氣不少。但當年許多豆瓣上的文藝青年或自認為文青的青年(當然也包括我),肯定是會因為自己的世界和周圍的人世界不太一樣而有一種自詡清高之感。這也是去年豆瓣做的第一個廣告的原因吧,“我們的精神(病)角落”。或許也就是因為一群品位高或自以為品位高的優質用戶,提供了太多的優質內容,讓豆瓣在那幾年迅速成長,是一個國內鮮有的:沒有用國外競品來模仿參照的產品了。從最開始只有讀書,到后來加了電影、音樂、RSS閱讀器九點,而后有了小組、電臺、說說、阿爾法城,一路上的改變雖然總會有用戶在罵,比如當時說說改版時,許多人在生氣原來的說說內容整合的問題。但至少這些改變,是我們最初接觸到的豆瓣真正在成長,而不像現在的豆瓣App,當時的改變就像一片片多肉植物,它從肥美的小葉子,長出嫩芽,長出根,最后盛開得郁郁蔥蔥。

豆瓣App

豆瓣最開始發行APP時,當年還在用iTouch4,連iPhone5都還沒有出。一直在使用的是類似“豆瓣閱讀”的App,當時讀了好幾本書,用APP勤勤懇懇的記錄讀書筆記。
后來轉用了Android,應用市場里沒有找到這個App,罷。再后來一直在用豆瓣 FM,得益于之前網頁版時電臺調教得不錯,還算一直用了下來。一直到去年,至少在我記憶中豆瓣有如下App:豆瓣讀書、豆瓣 FM、豆瓣電影、豆瓣、豆瓣一刻、豆瓣東西...最開始從一個完全無法構建生態系統的、完全獨立的App到現在出的豆瓣App,其實我一個都沒有用心的使用過,因為,實!在!太!難!用!
難用的程度令人發指,最初沒有豆瓣App時,手機裝了所有的豆瓣開發App,那酸爽的感覺就像吃個麥當勞,買飲料冰淇淋必須去五十米的甜品站,雞翅雞塊在服務臺,漢堡要跑到一百米遠的麥當當漢堡站,而想吃個全家桶,麥當當告訴你:抱歉親愛的,您需要的商品現在尚未開發。
后來算是有豆瓣全家桶了,但是豆瓣App也是一個大寫的難用:書籍沒有“在讀”按鈕、總是推送一些男默女淚的小故事和購物指南、主界面不是友鄰廣播而是豆瓣強行的無用推送、“友鄰廣播”、“我的提醒”入口太深...至今我想寫個讀書筆記都難找到適合的地方。除了卡片式、瀑布流的界面設計看起來很美以外,我沒有任何理由使用豆瓣App。用戶群體絕對不會是豆瓣的網頁版老用戶,也不會是一群可以提供優質內容的新用戶,更像是一個販賣豆瓣這個IP,希望借由LIVE HOUSE演出、同城活動、影音書來攪(約)基(炮)的App。

自家人打自家人,大水沖走了龍王廟

其實網頁版在2012年以后開始了一股妖風,想做的事、東西、移動應用、條目,這些內容看起來很美,但實際上并不好用,首先豆瓣的搜索入口將各個平臺都整合在了一起,導致移動端和網頁版完全不互通;而且移動應用與條目又有太多重疊內容,導致你根本也不想再認真標記;想做過的事/做過的事???seriously?這東西有什么用嗎??
再之后,就是去年那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一夜之間,豆瓣的“豆油”變成了“私信”!好在那么多人罵街之后,還是改回來了。
豆瓣本身是一個UGC社區,但現在的App無法再延續這樣的模式,如果靠App那樣的類似微博一樣的產品來玩,就已經喪失了豆瓣本身的意義。
** 最后: **
因為豆瓣一次次的改版,導致有些資深用戶離開了這里,一個產品是無法直接選擇用戶的去或留;再又是2012年前后豆瓣增加各類一鍵登錄注冊入口,運營的擴張,多了許多莫名其妙的新用戶,導致我再也沒有逛過什么小組,唯有一兩個人數不多但活躍度高、大家都在認真討論學(攪)術(基)的小組會定期查看一下。
現在看來,老用戶永遠還是寧愿手機Chrome打開網頁版,而且還必須是桌面版來瀏覽。m.douban的優化做得很差,服務器響應時間永遠沒有桌面版快,而且還不符合最初的用戶使用習慣。所以一切的一切,都只讓我相信一點,豆瓣永遠都活在了WEB2.0時代,任由ta在AppStore里開發多少個App,都無法取代當初的那個豆瓣。大家都可以理解一個產品要變現的心情,但我也永遠只堅持用網頁瀏覽豆瓣,不管過多少年。
最近廣播里也總是充斥著:“你瓣藥丸”的言論,DAU的下降、內容產出直線減少,App無法讓老用戶認同,但是不管大家怎么罵,只要最核心的功能還在,最終大部分豆瓣用戶仍然不會真正離開,畢竟這是大家的精神病角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最近想通一些長期關注的問題[1],興致起來,忍不住地給豆瓣義務加班,免費咨詢。前一篇[2]得到的思路是一些大方向的...
    在田閱讀 1,326評論 0 6
  • Android 自定義View的各種姿勢1 Activity的顯示之ViewRootImpl詳解 Activity...
    passiontim閱讀 173,455評論 25 708
  • 一、背景 正在試用知乎日報3.0β版應用,讓我想到豆瓣豆列的思維。當我深入去分析豆瓣APP的發展歷程時,好像已經形...
    binarystar閱讀 18,800評論 1 27
  • 北京-果汁賀-互聯網-攝影3888 2016.4 天津 iPhone6p 自然光(無后期) 每年一張手機桌面照。今...
    果汁賀閱讀 179評論 1 2
  • 做幾個決定。很多時候,如果自己的決定不能夠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的時候。自己根本就會分分鐘忘記。所以決定一定要記錄下...
    糯米團子的魔法城堡閱讀 228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