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章

作者:科科科大俠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508158/answer/15614572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最近剛結束了長達四個月的北美實習申請季,拿到Uber,Motorola等公司的產品設計/用戶體驗設計offer。這篇文章記錄了我在美國申請UXD實習,經歷20+面試后的體會。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UX面試流程

我的個人套路

總結

附錄

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轉自我的專欄:設計醍醐 - 知乎專欄

—————————————————————————————————————————

從去年10月第一次在北美電面到3月中的最后幾波面試,我走了非常長的一段路。總共和10+公司進行了面試,按輪數算大概有20+。盡管和前5,6家面的方式有很大的問題,總的來說我還是挺享受整個過程的,尤其是面完總結的時候,每次都能發現做得不夠好的地方,然后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面試風格。如果不是有前面茫茫多掛掉的面試,后面的offer很難說還會不會拿到。以下是正文。

UX面試流程

如果是海投,簡歷關過了后,第一通電話通常是HR主導的行為面試;搜索“behavioral interview question”,大概了解一下套路就行。之后的面試過程基本上跟內推的申請者一樣。

有些公司會要求做設計挑戰,根據時限的不同,完成度也不一樣;我做過1個小時的和4個小時的。這里先不具體探討,我計劃之后具體梳理一下做設計挑戰的思路。

內推進面試很可能就沒行為面試了,直入正題,第一輪一般是視頻面試,如果是本地公司,也有可能直接到公司面。這一輪一般是由高級設計師主導的作品集展示,會要求你深入講述1-2個作品。之后一輪可能是設計主管或者還是設計師,同樣會涉及到作品集展示;也可能加上app批判,要求你選擇一款app,一邊使用一邊討論使用體驗,比較像是朋友之間對app的探討。過程中經常會有一些關于設計寬泛的討論,包括但不限于對設計流程中某一環節的探討,原型工具的使用習慣,和程序員/產品經理/設計師的合作體驗。

一般面1-3輪之后就會出結果了。

我的個人套路

自我介紹

我寫過不下5個版本的自我介紹,主要分為講故事版,中規中矩版,以及說出你的夢想版。最后全都試驗下來,發現還是中規中矩版比較適合作為一個面試的開端。這里中規中矩并不是沉悶的同義詞,但自我介紹表達清楚自己的背景,經歷是第一要務,不要讓自己覺得fancy的內容搶了重點。這也是我一開始犯的一個錯誤。由于自己的一些經歷,我在從AKQA面試官那獲得反饋之前,一直把面試當成是一個秀,自我介紹直接開啟講故事模式,講我怎么樣從小對設計有興趣,進入工業設計專業,又決定深入人機交互領域學習。

這里咱們退一步,想一下,面試官讓你自我介紹是做什么。他們已經有了你的簡歷,為什么還要你再做自我介紹?

不就是為了打開個話匣子嘛。

既然面試是要評估你的專業能力,那自我介紹就不如講和專業更相關的內容,簡要地概括一下自己的教育、實習經歷,做過什么樣的項目,主要負責過哪些環節。我通常會再講兩點自己在設計過程中最喜歡做的事情,以及為什么。一是體現對做設計的熱情,二是拋出一個暗示“我擅長這個(些)環節”的引子。拋出這個引子是因為,設計的視覺表現還有工具的掌握情況,通過作品集就能看出個大概,對設計流程的理解則需要靠交流來展示。這個重在真實,一定要是自己真正有體會的事情,這樣如果面試官真的有興趣問下去,你也能拿出相應的例子來佐證。

舉個例子,我會說我喜歡采訪,非常重視每一次和目標用戶面對面溝通的機會,因為通過采訪我可以對他們更有同理心,了解他們在使用產品過程中的真正痛點。我碰到過面試官聽完后說,聽上去很有趣,能不能講一個你從用戶采訪中獲得信息而后影響你的設計決策的具體的例子。我確實在項目中有體會,所以就能很順利地接下去話茬。這時候就可以很自然地開始講準備好的一個項目了。

項目講述

自我介紹完,面試官會讓你選一個自己的項目講述。

我的流程一般是:

1. 項目背景

一句話概括,這個設計項目為誰,通過什么方式,解決了什么問題(who, how, what)

實習項目/學校項目?個人項目/團隊項目?

在項目中的角色是什么?主要負責哪些工作?

2. 用戶調研

定義問題

怎樣發現問題的?目標人群是誰?

用了哪些調研方法來定義問題?(方法主要包括文獻研究,采訪,問卷等。講清楚是怎樣一步步通過調研,對定量數據或定性數據的分析,從較大的問題范疇縮小到具體的設計目標)

定義的主要問題是什么?(我的習慣是講2-3點)

細化場景

用戶畫像(通常為1-2個,可分主次,講清楚為什么這么選擇這兩個用戶畫像;我的個人習慣是從采訪和問卷中挑取具有代表性的用戶語錄,引用到用戶畫像上,來增加用戶畫像的真實度和信度)

故事版(講述重在痛點清晰,情境真實,還有一點點趣味,排名分先后)

3. 產品調研

競品分析(風格、亮點功能、信息架構,根據具體項目決定分析哪些方面)

其他調研

4. 設計

信息架構(解釋清楚就好,我的個人習慣是分開說最小可行產品MVP和為解決具體問題設計的創新功能模塊,Twitter面試官特別欣賞這點,強調有MVP的重要性;如果使用了Card sorting等調研方法指導信息架構的設計,會更有說服力)

設計原則(該產品的設計指導準則)

用戶流程(個人習慣是,著重講流程中具體的設計是怎樣體現設計原則的)

解決痛點的功能(敘述清楚具體功能,說明白解決了之前提到的哪些問題)

視覺設計(因為是ux面試,所以主要講一些設計決策的原因,并不是重點)

5. 評估

這一點是大部分學生項目所缺乏的,即使是HCI專業的學生項目,做的評估也大都相當有限。當然,項目中有這一環節絕對是面試的加分項,可以體現對整個設計流程的掌握程度,以及設計思維的完整度。這里簡要說一下我在面試的時候怎么去講述驗證的環節,

啟發式評估(說清楚找了幾個專家,依照Jakob Nielsen的10項可用性原則做了評估,得到的結果是怎樣)

A/B測試(找了幾個用戶做了怎樣的測試,滿意度問卷和系統可用性度量結果是什么,選擇哪個原型繼續迭代及其原因)

可用性測試(說清楚找了幾個用戶做測試,發現哪些問題)

其他評估(具體項目采用的評估方式不盡相同,有時甚至需要根據項目需要自己設計評估方式)

必須強調展示評估過后做了哪些設計上的改進!評估是為了指導設計迭代,如果評估過后沒有改進,那評估的效用就很有限,更不用說面試時候的效果會打折扣。

App批判

這一環節有多種形式,有的面試官會在聊天的時候拋出問題“你有沒有特別喜歡的一款app?為什么?”,然后根據你選擇的app展開一段對話。有的比較正式,會提前告知你有app批判環節。準備方式都一樣,備好幾個玩得爛熟的app,自己從多個角度(交互,視覺,商業)走幾遍分析。

簡要概括app的商業模式

Landing page(其他頁面也一樣)是怎么設計的,給你什么樣的感覺,交互清晰嗎,能否預測按下某個按鈕會出現什么?

點擊一個tab的時候你覺得那個tab會包含哪些內容?實際是否符合期望?

哪些元素符合/不符合iOS/Android設計規范?好/壞?

有沒有體現哪些具體的UX/UI趨勢?(Skeleton loading, Duotone等等)

有哪些特別的設計元素,為什么好/壞?(我喜歡講Uber 2017年改版后的app,整體概念和滑動卡片的元素)

總說,喜歡這款app的哪些方面,為什么?(個人習慣是不光講app,還會提運營上的亮點,務求真實體會)

這一塊可以深入到很具體的某個視覺元素,也可以對商業模式進行探討,取決于你跟面試官的互動情況。

總結

以上完整的項目敘述流程是理想情況,實際面試中不需要每一條都講得非常詳細,時間上也不允許;具體怎么講述,根據情況自行斟酌。個人有個人的面試風格,我只能盡力提出一個可以通用化的講述模式。

好的結構可以保證你在面試中思維清晰,但講述的內容仍舊是需要日積月累的。想在ux面試中做到游刃有余,可能需要數十次的梳理、練習。把自己的項目里里外外吃透了,對整個設計過程爛熟于心,跟面試官的交流會順暢無比。合適的時候,要敢于表達自己對設計流程的理解,有切身體會的觀點很容易引起面試官的共鳴。Practice makes perfect。

關于需要準備的量:

自我介紹,中規中矩版,有一點點趣味更好;

作品集展示,完整地準備2-3個項目的講述;

app批判,準備4-5個app的分析,最好全面了解該品牌的產品、運營、設計。

下一篇文章計劃繼續探討在UX面試中,有哪些Dos & Dont's。

就這么多。如有不足之處還請指點一二。

祝面試愉快!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Android 自定義View的各種姿勢1 Activity的顯示之ViewRootImpl詳解 Activity...
    passiontim閱讀 172,841評論 25 708
  • 導語 | 互聯網金融是近年來的熱門詞,剛進入2017,騰訊金融、螞蟻金融、百度金融就吹響了新的沖鋒號:騰訊推出黃金...
    想你所想_憂你所憂閱讀 755評論 0 0
  • 第一點:面試前一定好好準備!做個有心人~,針對職位要求進行準備(興趣、經驗、行業知識) 1、回憶梳理自己整個與產品...
    小二姑閱讀 1,093評論 0 0
  • 本來只是單純的畫人物,畫完之后覺得加點兒肌理也不錯
    野馬阿姨閱讀 150評論 0 2
  • 10天計劃: 根據計劃 “1. 第1-10 天:每天對自己獲取的知識,做成PPT(要求把內容高效表達),并用文字輸...
    胡阿白閱讀 23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