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中好像每一年氣象臺都很緊張通報,最強臺風要來啦。去年就狂風暴雨,一大早接到電話休息一天。今年的“妮妲”也是說得來勢兇猛,朋友圈大家就各種操心帶點小期盼,期待突然接到個通知偷得一日閑!!!結果,班還是要老老實實上滴。
每年的新聞都是報道各方的災情,政府的防臺風措施,群里也是收到很多小視頻看路人騎摩托或開車遇到臺風是怎樣的兇險,最多驚嘆幾句,這話題就足夠聊很久了。不過我倒是一直很好奇這臺風的名字是怎么來的?是由誰來取?怎么取得這樣奇怪有什么規律嗎?
原來還真是有。這次的“妮妲”,是一個女性的名字,由泰國提供。
據說,20世紀有一個澳大利亞的預報員,叫克里門蘭格,他突發奇想,給那個熱帶氣旋取名為他不喜歡的政治人物,借此就可以公開地取鬧他。這是首位給臺風命名的人,理由竟然這么可愛。
但是真正以人名為臺風命名是在1945年,在西北太平洋,一開始只用女人名,后來遭到女權主義者反對,從1979年開始,用一個男人名和一個女人名相互交替使用。
1997年,世界氣象組織臺風委員會決定,要采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
現在我們使用的臺風名稱是由臺風委員會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組成的這個命名表一共有140個名字。就這樣按順序輪流反復使用。也就是說同一個名字可能會出現兩次、三次,只要它不被除名。
中國提出的10個名字是:龍王,玉兔,封神,杜鵑,海馬,悟空,海燕,海神,電母,海棠。中國香港提的10個中有兩個通過的是女孩名,珊珊和玲玲。
臺風名字盡量溫柔,是希望它的攻勢不要太強,一旦這個臺風造成了嚴重的損害,那這個名字就會被除名,感覺有點怒其不爭啊,好心好意給你提名,你倒不領情還害得我們這么損失慘重,把你排除出去應該也是寄托一種希望,但愿同樣的災害也能隨名字一起被除掉。
之前中國取的“龍王”和“海燕”就是這樣,淘汰一個,就要重新另取一個新名字來代替,后來“龍王”由“海葵”取代,“海燕”被“白鹿”取代。
這么嚴肅的一件事背后的故事倒是十分有趣。我國取的這些名字看著都比較有中國特色,玉兔啊悟空啊電母啊好像在看西游記一樣,了解了大致的命名情況,我還是不懂,像這樣的一個國家推10個名字是怎么決定出來的,是不是一群人在那里七嘴八舌亂取一通啊?大師兄被提名了,豬八戒不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