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被滿桌的文件弄的焦頭爛額的時候,群里春曉發了一條消息,就炸了鍋。
這是一個松散的來自于各個領域的自由群體,因為某一次參加線下閱讀分享會的時候,組織方建立起的一個非正式吐槽群。
春曉是某大型企業的資深HR,長期周旋在各種人際關系復雜的大小團體,總是在這一方笑臉相迎之后,轉過頭來在另一個團體聽到對方的不是,非常識時務的閉口不言,所以能夠在各種場合游刃有余。
游刃有余的時候,面對奇葩事和奇葩人的時候,總需要一個渠道去疏通因為各種信息造成的思維堵塞,我們這個群,就成了大家吐槽公司和上司的出水口,常常開閘以后,滔滔信息如同江河之水呈泄洪之勢。
“我要吐槽......”
然后群里的各位,均成觀望姿態,等下屏幕前,出現驚天逆轉的大吐槽。
“我們隔壁部門的Lisa,平日里求我辦事的時候,不管什么資料,我能有的我都給到她,我沒有的,我也會想辦法弄了給她,不就是指望在我需要消息的時候,她能給我透個信息么?”
“然后了?是不是她背信棄義,在你需要的時候,都不幫你,還落井下石?”群里有人開始充當福爾摩斯偵探,往下推理。
“也沒有落井下石。只是,我一個朋友讓我幫他找Lisa部門的主管審批一下,她竟然說讓我直接找她主管,屬于業務部門的工作職責,她不能跨界。天知道,她天天跟我說她跟主管的關系恨不得同穿一條褲子。說白了,不就是不想幫我嗎?枉我平時對她這么好,有求必應,到我求她幫忙的一點事,就這么敷衍。”接著就是一連串的大白眼。
當然,在群里常常與春曉互動的幾位,相應的對春曉做出了同樣的結論:她就是不想幫你,這種人極度自私,總想著從別人那里獲得好處,卻不愿意自己做出舉手之勞的幫助。
轉眼,我又被翻天覆地的郵件轟炸,這點小插曲,讓我在下午時分,開了一個小差,又回到正常的工作軌道,只是,心里已經投影下幾個字:關系好,是不是就一定要對方與你有同樣的原則?
下班的時候,已經星辰滿天了。搖了搖已經僵硬的脖子,在門口打了車,坐在司機后排開始刷朋友圈。突然看到,上次同城音樂會結識的票友Lisa發了一條狀態:
有時候情商高,是讓別人舒服。可是如果是因為自己跟對方交情好,就隨意干涉別人業務,優先處理跟自己交情好的人的事情,長久看來,是在哥倆好?還是在消耗僅有的那點刷臉情分?
恍然間,才發現Lisa說過,她在某公司任職,當時沒放在心上。果然這個世界真有六度空間理論,原來她就是春曉所說的Lisa,我感覺故事有可能不像春曉吐槽的一樣,畢竟我認識Lisa的時候,正好是那天打車沒有帶錢包,她幫我給錢以后,我們才發現大家要去的是同一個地方。
可是又不好貿然問她,發了一個抱抱的表情過去,Lisa告知我原委。春曉每次對于Lisa的有求必應,其實也是無關緊要的資料,Lisa知道公司制度,隨意打聽和所要資料是違背公司原則的,尤其是涉及到公司人事相關的內容。但是這次,春曉讓她幫忙的事情的確是涉及到部門核心工作,她無法直接做決策,所以需要春曉自己與部門領導溝通,就造成了春曉的吐槽,友誼的小船,也在風雨中飄搖。
平日里,她倆的關系的確很好,只是有時候春曉做事的原則,就是與誰關系好,就會優先處理誰的需求,自然對外的要求也如同自己的原則一樣,她會有意識的賣人情給其他人,也期待在她有需求的時候,去收回曾經故意施恩出去的人情。可是,在任何公司都有自己的原則和流程,如果經常以刷臉的方式去走捷徑,也許一時是便利了,可是相對于日后來說,也許自己也會遇到被別人以“刷臉”的方式捷足先登。
Lisa沒有做出任何的評價,只是說,關系再好,也不能消費我的原則,如果都靠刷臉去工作,哪里還有秩序可言?
我并沒有告訴她關于Lisa的吐槽,也許在春曉心中,已經把Lisa劃為了普通朋友或者更次,但是我知道,Lisa已經把她納入到點頭之交的范疇。
現在在職場中,很多人會用到人情的時候,用好了是高情商,用過了,則容易遭人厭煩。
最近一直在思考,人與人之間的分寸感,我想,在這個其中,就是春曉并沒有意識到哪一些是屬于有必要去保持的分寸感。分寸感它是人的天分與修養在內心沉淀而成的對人或事物的合理認可度。合則一起前行,不合則祝好,各自上路。
工作這個場合,往往是很多雙眼睛會盯著你手里的工作。偶爾利用職務之便,在適時的時候賣一個人情,大家皆大歡喜最好,可是妄想著想要別人依照自己的原則去回報,就是奢望了。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篇報道,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在窮游,在路上招手攔順風車,希望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能夠知道感恩,更要明白:人家幫你的情分,不幫是本分。且不說家長如此做是否浪費了別人的善意,至少他從小讓孩子能夠明白,不要過分奢求對方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回報,就會讓孩子在未來成長的路途中,少走很多彎路。
我們見過很多兄弟情義,關系好,兩肋插刀都可以。可是,有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在提出要求的時候,是否先設想對方有沒有難處,自己的要求是否給對方造成了困擾?如果一定會造成困擾,那么,自己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解決,不要給朋友帶去太多麻煩了?
朋友兩個字,恩情比山重。可是,消耗太多拜托又拜托的恩情,再高的山峰,也會削平為平地。關系好,就更應該為對方著想,不要隨意去消費對方的原則,也不要輕易去開口拜托。不然,你會發現,漸漸的真心朋友越來越少,而最終自己要承擔更多原本就應該自己承擔的東西,且失去了慰藉的友誼。
也許,你會說,朋友就是要急對方之所急。對,那也是對方真心為你的事情所著急。如果只是如春曉一樣,賣一個無關緊要的人情,卻需要Lisa去面臨尷尬的兩難境地,就是逾界了。
朋友間不需要套路,卻也需要多一點體諒。關系再好,也別隨意消費別人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