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伴隨著一聲巨獸的嘶鳴聲,幾塊碎裂的尸身從天落下,溫熱的鮮血揮灑了一片翠綠的草地。圍觀的民眾被嚇得退開一個真空的圓弧地帶,那幾塊碎尸就躺在那里,上面還帶著碎裂的袈裟和道袍。
“又失敗了...”
村長嘆了口氣,已經記不清是第幾撥進入北澤的人了,一開始都是沖著高額的賞金來的,但最后卻沒有一個人成功,反倒連自己都搭進去,成為眼前的一塊碎尸,做了那妖獸的盤中餐。
“難道是天要亡我洪州北澤...”村長抬起頭,面色愁苦,淚水從黝黑的臉頰滑落,圍著的民眾也都嗚咽不已。
江南道洪州北澤,方圓五百里,以九山為中心,綿延不絕,多沼澤、山林,野獸蟄伏,禽鳥潛藏。但五年前,自西北玄天處飄過來一朵黑云,明明是萬里晴空卻無端閃過八道雷霆,道道光亮無比,聲響巨大,仿佛要將北澤的天空撕開一般。
民眾躲在屋內看見,那八道雷霆凌厲,都是沖著那朵黑云而去,匯成了一個極亮的光點,人眼不能對視,一道巨大且慘烈的嘶鳴從黑云之中響徹了整個北澤,五百里村莊的牲畜都嚇瑟瑟發抖,蜷伏在地上,不敢動彈。緊接著一道黑影墜落九山,深林之中再無動靜。
但自那日起,林中所有的禽鳥盡皆飛騰而出,久不歸巢,在澤外徘徊不去。林中走獸也都跑出,伏在山下,無論怎么驅趕都不上山一步。
村民驚訝,報上當地官府,官府派當地村民為向導,差遣衙役前往探查,一隊十五人,探查九日,無一人生還,除卻山林之中偶爾響起如雷霆一般的轟隆聲,生不見人,死不見尸。官府又連派三隊衙役前往,都是同樣的下落不明。無奈,當地官府上報朝廷。
時唐明皇為政,將這件事情尋問宰相姚崇。
姚崇說道:此事乃天降災禍,非人力可及,臣有二策可為,請陛下裁決:一者,遷洪州北澤五百里百姓往別州安置,躲過此陣再回故土開荒農耕,但所費錢糧巨萬,且歸期遙遙不定;二者,召能人異士往九山,此事怪異,想必多妖邪之物,非凡人可定。
明皇思忖,令開撥黃金數萬又加獎賞無數,召能人異士前往除去妖邪。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但是來了數撥道士、僧人,都是號稱一方名僧,一代高道,進入九山多時,都是變成碎尸一般從天而降。.但這一來二去也并非全無收獲,九山的妖邪漸漸被探查清楚,乃是西北而來的一種妖獸,名為天蛛。
《玄怪錄·異獸志》有載:西北有三蛛,一曰天蛛,可騰云駕霧,編織云彩而行,腹生八足,背生毒刺,喜食人;二曰地蛛,又稱魔蛛,不喜光,群居而穴,居地下,喜食人;三曰彩蛛,身形寬大,無毒,好結絲,其絲堅韌,可斷玉石。
天蛛妖異,但是數量稀少,一般居于云山霧中,吞食過往行人走獸,如果在山頂出看到觸手可及的云霧,人獸迷失其中,不久就化成一團絲繭,成為天蛛盤中餐。辨別天蛛與地蛛的標志就是看背部的毒刺,天蛛背生毒刺,倒拔向天,一根毒刺代表一百年。
盤踞在九山的天蛛背部生有八根倒刺,其中第九根倒刺已經生出一半,但是有雷劈的痕跡。知道的人都說這是已經修煉成精的天蛛,第九根刺生成就會褪去妖身,化成仙人。但是因為作惡太多,經不住天罰,被劈斷了第九根毒刺,傷到了根本。
北澤五百里,方圓不知幾多村莊,一旦全部遷徙,靡費巨萬,錢糧無數,加上拋棄的耕地,又損失巨萬,實在是難以抉擇。
天蛛盤踞期間,蠶食諸多走獸以及闖入的僧道,更加兇惡,要方圓百里村莊,每逢年歲初一,挑選陰年陰月陰時生,童男童女各一,空腹,僅以露水奉養數日,于十五前齋戒沐浴,以白舟送于山脈之下,置于湖中,供它為食,如若不然,便要吞食五百里百姓性命。
如此又五年,縞素遍地,家家難見新生兒。
某日,有一小道士,穿著寬大的道袍路過北澤一處村莊,求了幾口水喝,見一家新掛白布,但家中老人全在,覺得詫異,問了幾句,知道了前因后果。
便去拜見村長,決心要除去此妖。
“我乃是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八景宮中人,天尊下山游歷,路過你處,聽得你等稟告,命我前來降服此妖,但要每家各出白布三寸三,織成道袍,又要白紙三丈三尺三寸三,寬一丈一尺一,多一分不得,少一分不可,為我書畫降妖道符。”
村長見他說的頭頭是道,近來又無僧道再來,眼下這小道士愿意試試也無不可,于是召集村莊眾人,說清小道士的要求,便開始準備。
小道士站在村外的高樹之上,遠眺九山,綿延九座山脈,化作九條無頭大龍,聚于九山,龍氣潛伏。又一團黑云籠罩九山,方圓五百里盡皆死氣沉沉,禽鳥不近,走獸不趨。
“再有數日,天蛛就會褪去妖身,避開天罰,成就妖仙位,殺伐紅塵,冤孽如此之重,如若冥冥中自有天意,無量天尊,佑我除去此妖,還一方平安。”小道士手結道印禱告。
數日之后,正是十五。
小道士穿白袍,背負一個竹筒,竹筒里裝著長三丈三尺三寸三,寬一丈一尺一的白色道符,坐在白舟之中,由村民抬著,朝著九山下的湖去。村民將白舟放在湖中,白舟自行朝著湖中心滑動,盞茶之后,水龍卷起小舟,直入天際,消失不見。
許久,圍在小湖旁的村民們聽得九山之上響起陣陣巨吼,嘶鳴悲切,藏著無盡的煞氣,許多精裝的村民都腿肚子顫抖不已,不多時,嘶鳴消去,天空之中劈下一道巨雷,雷光粗如梁木,連接天地。
一團黑煙即時從九山山頂蔓延而下,凡所過出,草木枯黃,禽獸癱軟,口吐白沫。村民們連忙跑開,這團黑煙籠罩過湖便不再前進一步,愈發渾濁,把整座九山都籠罩在內。
又過了許久,有一道白符,長三丈三尺三,寬一丈一尺一。白符落地化成一把撐開的紙傘,村民看到那傘面紙上畫著一道人手持白符鎮壓一只巨大的蜘蛛,蜘蛛面部猙獰不已,背部還生有八只半倒刺。
此時黑煙散去,九山消失不見,人們這才知道,九山上的天蛛已經被小道士降服而去,而占據北澤的九山也被帶走,用以鎮壓天蛛。后朝廷將賞金用以打通道路,開拓荒地,有了江南道洪州糧倉。
而那柄紙傘,被村民保存,流傳為:白符道降妖傘。
------------------------------------------------------------------------------------------------------------------------
《玄怪錄-白符天師》
大唐江南道洪州北,有妖作亂,方圓百里村莊,每逢年歲初一,挑選陰年陰月陰時生,童男童女各一,空腹,僅以露水奉養數日,于十五前齋戒沐浴,以白舟送于妖居的山脈之下,置于湖中。盞茶之后,水龍卷起小舟,直入天際,消失不見,須臾便下,小舟之中不見童男童女。民眾苦不堪言,屢次請僧道做法,來者皆被大妖吞食,反倒使得村莊受害更甚。有一小道,途經此地,自稱是上清天尊派來降服妖物,但要取每家白布一寸,織成道袍,又要三尺白紙,畫成道符。小道踏著白舟直入湖中,被水龍卷去,而卻未歸來。久之,有白符自天際落下,化成青羅傘,傘面刻畫道人降妖圖,眾人方才知道妖物已經被小道人降服。
故流傳,白符道降妖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