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燈光下的夜,安靜的力量里讓你不自覺地生出看書的欲望,一面聽空調滴水打落窗臺的聲音,那節奏只有在夜晚才聽得見。一面捧起束之高閣的文字來,這夜晚便有了書香氣息。
每每夜色降臨,我總想起郁達夫筆下的《春風沉醉的晚上》,在他的文字里,夜晚多了一些豐富的思緒,他與女工在夜晚相識,從互相提防到互吐心腸,從相互友善到一點喜歡,不同階級不同思想的人在夜里開始在彼此面前更加純真,那夜色也變得歡快美好起來。
《紅樓夢》里林黛玉說李義山的詩她只喜歡“留得殘荷聽雨聲”,我想若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她約上湘云去聽雨聲,那殘荷會不會像逢春了一樣精神?記得她和湘云在凹晶館的聯詩:寒塘渡鶴影,冷血葬花魂。雖然詩意有些寂寥消極的味道,但詩句應景,當時正好黛玉冥思時,鶴從池塘飛過。那夜是寂寥的,卻也充滿濃濃的詩意,且生動有味道。
記得剛工作時,夜晚還要去做一份兼職,回家時已是燈火萬分,燈光下我看見我的影子瘦長瘦長,可內心卻不悲涼,每每這時常能接到母親打來的電話說叫我路上當心、注意安全之類的話,我總笑著說好。
那時的夜無論風霜雨雪我心里總是暖暖的,總想著自己要努力一點再努力一些,我在夜里奔跑,母親就不用那么操勞,可以輕松地睡個好覺。掛斷電話抬頭看時,一路的燈光比白天還亮堂,我想起郭敬明《夢里花落知多少》里寫的“燈光下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人生”,從此堅定的步伐在夜里走再也沒感覺害怕。
火樹銀花是對夜最好的詮釋,有幸那次在嶺南親眼目睹那一盛況。修剪齊整的樹上長滿閃亮的燈,夜幕降臨時樹上的燈便雀躍起來,一會兒粉紅,一會兒熒綠,一會兒銀黃,遠遠望去,像是樹上開滿了閃光的花朵,耀眼非常。
待到周圍的人群散盡,只剩那些燈光還不停地閃爍著,人聲鼎沸時它們不被打擾是夜里最燦爛的火樹,人盡夜寂時它們仍然自娛自樂般成為最奪目的銀花,為深夜里趕路的人照亮前行的路,為城市送去最跳動的光。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充滿詩意的夜里不僅能嗅到花的芬芳書的幽香,更能體悟到詩人的樂觀、豁達的心腸。當時蘇軾雖被貶黃州,但他并未在夜里惆悵,輾轉反側不能寐,而是在紅色的燭光里繼續著溫暖明媚的積極心態。
夏日的夜也不盡然要一直被空調包裹著,我喜歡在夜晚看書寫字,累了便到陽臺上走走。寂靜的夜里偶爾聽見小區里的車馬聲,小孩子的哭鬧聲,就這樣喧囂一陣,便又開始安靜。風一陣陣地在臉龐輕拂,此時清風、明月是夜晚最好的玩伴,只要你不吝嗇你的眼,抬頭便是風景滿滿,夜再漫長只要有它們作伴,你也不用擔心花是否睡去,你要做的就是,枕著書香約好夢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