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來,去生活》
快,是一種生活方式。
慢,則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
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代人的視覺和聽覺周圍膨脹著太多的信息,每個人像是被一條無形的繩索脅持著,在人生的道路上亡命狂奔。仿佛一瞬之間,天堂的入口就在向我們招手了。
當上帝看到我們這些疲憊不堪的殉難者,他也許會問一句:“你們這一輩子做了些什么呢?什么讓你們?nèi)绱似v?”
對啊,我們這一輩子做了什么?或許是是夾著深褐色的公文包穿梭在絢爛玻璃幕墻后的寫字樓中,或許是帶著一沓沓資料奔波在各地的大街小巷中,或許是不停看著時鐘等待在無窮無盡的車站與航班上......
我們欣喜若狂地看著存款上的數(shù)字一點點的上升,我們?yōu)橹鞣N各樣的目的在燈紅酒綠的城市中折騰,消耗我們的生命。世界這么大,時間這么少,我們身不由己,我們要去體驗瑞士的極光神話,于是我們同黃蜂一樣涌向旅行社,結果卻是擁擠不堪而遭人催促。
我們想要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收益,可是我們真的做到了么?
既然如此,為何不慢下來,或許我們會收獲不一樣的風景!
那些站在了令人羨慕的高度的人們往往沒有我們這么浮燥,他們總是默默地,耐心地年復一年地做著同樣單調(diào)而乏味的事情。他們快嗎?不快。難道就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嗎?
不,他們引領了整個時代。
歌德花了七十年的時間,嘔心瀝血,一部《浮士德》令世人驚嘆。而屬于我們的驕傲,四大名著的鼎峰——《紅樓夢》曾遭“刪減五次,批閱七載”。
從小便耳熟能詳?shù)?a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科學家愛迪生的燈泡故事又何嘗不是慢下來的結果?如果沒有那無聊而枯燥的幾千次試驗,誰來開啟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的電氣時代?
博物館中的那些蘊含著不可思議故事的化石如若不是經(jīng)過歲月的沉淀與洗禮又從哪里挖掘出它的價值呢?
慢下來,心會更寧靜,就能夠更正確地看待眼前的事物。
記得幾年前的一次旅游。因為導游規(guī)定了時間上車,前面的同學走得很快,但我們卻一直落在了后面,雖然美景是那么多。盡管到最后我們理所應當?shù)臎]有看完所有景點,但我卻一直都固執(zhí)的認為這樣做是對的。
那些快步走在前面的同學是感受不到慢下來的樂趣的。因為慢下來,才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體驗自然的感覺,才能夠注意到孱弱的蝴蝶和優(yōu)雅的小花,才能夠靠在斑駁的木質亭子旁,閉上眼睛聽流水的聲音。才能不浪費時間,高品質的生活。
木心先生說“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在這樣一個快節(jié)奏的世界中,看到這樣一段話,我的內(nèi)心觸動很大。現(xiàn)在人們過于追求效率,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仔細想想,我們又有多長時間沒有靜下來、慢下來去看看這個世界,去陪陪家人、朋友,去感受風吹過臉頰的感覺,去看看夕陽的美好......
站在時光的倒影里,看夢與生活的交織無常。在匆匆的光陰里,回首駐足觀望,你會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還有那點滴的刻骨銘心在你曾經(jīng)上演的故事里呆笨地停滯著,仿佛在提醒你,這一切,不曾被時光沖淡。
朋友啊,慢下來吧!世界那么大,又怎么可能一一去經(jīng)歷,不如暫時停駐在某一個風景,用心聆聽。感受它帶給我們的美好與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