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

林徽因

“總希望/二十歲的那個月夜/能再回來/能重新活那么一次/然而/商時風/唐時雨/多少枝花/多少個閑情的少女/想她們在玉階上轉回以后/也只能枉然地剪下玫瑰/插入瓶中”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讓我想起席慕容的這首《千年的愿望》,不同的是林徽因與徐志摩再見時還是朋友,不該是空蕩的枉然。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白落梅所寫的林徽因傳,寫了黛瓦粉墻青石小巷的滋養,寫了隨父旅行游學,寫了倫敦雨霧的朦朧浪漫,寫了燦爛溫暖的俗世生活,寫了不可企望的輝煌事業……但作者不是端著學者的研究來寫林徽因,是懷著熱愛在寫她心中那朵潔凈的蓮。作者悄然地走近,氤氳在林徽因的種種情結里。“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林徽因的潔凈而不單一的內心世界慢慢地綻放,而作者把最濃的那一瓣給了徐志摩。他們的愛是這本書的靈魂,他們在倫敦的那份繾綣已定格。光影流年,年少的萌動與熱烈,怎么會忘卻?看似云淡風輕,真的可以成為遠山上的靜靜的月嗎?人生是回不去的……

“忘掉曾有這世界、有你/哀悼誰又曾有過愛戀/落花似的落盡,忘了去/這些個淚點里的情緒。/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比一閃光,一息風更少/痕跡,你也要忘掉了我/曾經在這世界里活過。”決然地選擇退卻逃離,身后是凋零的落花,給落寞的徐志摩,因為張幼儀的存在?徐志摩絕情地與張幼儀離婚,但迎來的是梁思成與林徽因二人。林徽因沉靜,她怕夢幻生活的支離破碎,不如俯落塵埃,盡嘗人世清歡,徐志摩的煙塵味太淡。她怕轟轟烈烈之后的頹喪,她要的是優雅平和。林徽因不要絢爛極致,她是清雅的蓮花。

林徽因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驚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白落梅說這是徐志摩在茫然失措里為自己的傷痛狡辯,用詩告訴別人這一切都是偶然。人生如浮萍,偶然遇見,雨滴落,流水的緩急,偶然分開遠逝。可是他又說:“我將于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的靈魂伴侶中,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他只能無奈地失去了與林徽因的因緣。

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他們故作輕松地想要忘卻,他們果真沒有了纏綿。白落梅說是林徽因理智超越了情感,以一種優雅平和的姿態端然于紅塵之上。是的,她沒有如鳩鳥醉食桑椹那般念戀愛情,她有她的優雅,因為她的學識,她的修養,或許還有她心底的隱痛吧。徐志摩是有妻子的,而林徽因的媽媽是林長民的二房,她知道她母親的境遇如何不堪。她的優雅也不愿成為徐志摩婚姻的傷痕,但徐志摩還是因此而離了婚,成為中國離婚第一人。多年后張幼儀還責怪林徽因,怪她既愛了徐志摩,卻不和他在一起。

林徽因選擇了另一瓣心香。林徽因與徐志摩的愛情成了一場夢,塵封在記憶的深處。徐志摩成了梁思成與林徽因家的座上客。他們重新開始了他們的際緣。也許很多人會漸淡去他們康橋的眷戀,而更感動于他們那朋友的交心。他們從容地相處,煮茗夜話,探討文字、訴說心情,他們之間超脫了愛情,相見就是愉悅,無需掩飾,輕松地釋放每一樣情緒。她與他之間是有人說的那種“第四種情感”吧,熱烈的徐志摩不適合成為廝守一生的愛人,但可成為最信賴的知己。

林徽因

三一年的三月,林徽因在香山雙清別墅養病,悠閑自在,日子靜好。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可林徽因的眼中,生活充滿詩意,美麗悠然,在香山上的萬物皆有性靈,她游走其中。徐志摩常來山上,成為她潔凈的知己。而三一年的十一月十九日,徐志摩搭乘中國航空司“濟南號”郵政飛機撞上白馬山,機毀人亡!這一天在林徽因的生命中劃上一個休止符。這是個意外,令人心痛!不知為何,以前的記憶里一直以為徐志摩是因為要賺錢,乘坐便宜的飛機,來回奔波于上海與北京之間,陸小曼的奢侈的生活讓徐志摩難以喘息。讀這本書時才改變了這個念頭,原來他是來北京參加林徽因的演講報告!

林徽因的世界里攸然暗下一束陽光。世俗的生活溫吞吞地熨貼,然而沒有文學的信仰與交鋒,便也失卻了美麗詩意。林徽因把失事飛機的一塊殘骸掛在臥室以紀念徐志摩,她寫《悼志摩》,在她的悲傷里,我們讀到她對志摩的愛,愛他的純粹。“志摩的最動人的特點,是他那不可信的純凈的天真,對他的理想的愚誠,對藝術欣賞的認真,體會情感的切實,全是難能可貴到極點。”

有人說林徽因《悼志摩》沒有陸小曼《哭摩》感人,或許吧,但林徽因是懂得徐志摩的。他的每一個動作,他的每一句言語,他的每一絲的沖動,她都明白,她敬他的這份純粹,她也謝他給予她的影響。致給胡適的信里,多次說到志摩,徐志摩的死,成為她心頭一道抹不去的隱痛。生死的離別,他們再也回不去了……時光蔥蘢,爬滿一格又一格,剩下的是回憶。寫下《記憶》――“斷續的曲子,最美或最溫柔的/夜,帶著一天的星。/記憶的梗上,誰不有/兩三朵娉婷,披著情緒的花/無名的展開/野荷的香馥,/每一瓣靜處的月明。/湖上風吹過,頭發亂了,或是/水面皺起像魚鱗的錦。/四面里的遼闊,如同夢/蕩漾著中心彷徨的過往/不著痕跡,誰都/認識那圖畫,/沉在水底記憶的倒影!”

錦瑟年華,因為遇見而美麗,因為懂得而難舍,而今徐志摩輕輕地走了,安靜地倒影在林徽因的記憶里!回不去的悵惘里泛起的是昏黃的暖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文:桃夭 轉載請聯系授權 一大早文體圈又爆了個大頭條:林丹被拍到與一女子有親密舉動,貼身摟抱、掐臀。 最新消息是,...
    桃夭愛帥寶閱讀 1,128評論 5 13
  • 《傾盡一生,只愛一人》 愛情,當我們談到這個話題時,幾乎人人關情,個個動心。仿佛這一剎那心間清泉滑動,涼風輕拂。曾...
    小蟲哥閱讀 1,104評論 0 1
  • 一地雞毛的生活,其實就是貧窮,與渴望富循環充斥著。 想變的優秀,因為那樣就能脫貧了。沒有錢真的很艱難,并不...
    且行不倦閱讀 258評論 0 0
  • 其實電影《火星救援》講述的故事很簡單,一部科幻片,一位宇航員因故被留到了火星上,他為了生存在火星上進行了一系列活動...
    余美魚閱讀 733評論 0 2
  • 2017年11月20日,周一。 中午,大寶打電話,斗志昂揚。我聽大寶無意中說了一句話,腿冷。說者雖然輕描淡寫,聽者...
    五卷書閱讀 66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