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圖片來自網絡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離別后,故鄉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中學時,老師把席慕蓉的這篇《鄉愁》和余光中先生的《鄉愁》放在一起鑒賞。只是我個人更喜歡席慕蓉的這篇罷了。這其中的原因我自己也說不清楚。

與大多數人不同,我從小生活在這個的小城市里,從小學、中學再到大學。從一毛錢可以買一個冰棍或三個山楂丸到一毛錢扔地上沒人撿;從爸爸一天工資15元到現在的100多;從媽媽買東西砍價幾毛到幾十塊;從家里還沒有第四口人到現在弟弟已上中學……這期間,我從未離開過!由于自己的路癡,導致了到現在市區的路我還認不全。但那又怎樣?這二十多年的時間里,我自認過得很好。

圖片來自網絡

高中時曾振振有詞的規劃自己未來的路,如大學四年出去上,實習去大城市實習,但實習過后馬上回到家鄉,并不是投身家鄉農村建設,本人的修養和思想層次還達不到那么高,而是回來過安定平凡的生活。這生活里有父親獨有的煙草味、有母親常做的各種湯面、有弟弟經常光顧的街頭網吧,可能的話,還有我未來工作結婚生子的種種印記……但規劃只是規劃,高考報志愿我還是留在了家鄉。在家門口上大學,這讓無數人羨慕,也讓無數人不解。而這唯一的解釋便是上天的安排,命運的驅使,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人說,家鄉就像是一個充滿溫情的安全屋,我們就像無數個寒冷的日子里默默前行的擺渡人,總是在經歷了無數次魔鬼的挑戰之后,在天黑前回到這里安撫自己恐懼的內心,待新的一天到來,太陽重新掛上枝頭,我們便整理好著裝再次出發。而我之所以不想離開有很多原因,比如:這里有我心情不好常去的仲景大橋;有我心情愉悅時常吃的襄陽熱干面——雖然味道不正宗,雖然它只是在一個小巷中孤零零的存在著;有我常常光顧的電影院;有我獨特喜愛的小書店;有我無數次規劃卻只去過兩次的郊區小山……這里一切的一切都在我的心底里安靜且有溫度的存在著!使我不能狠心舍棄!

這里的變化日新月異,加寬的道路,拔地的高樓,燈光閃閃的白河岸等都在悄悄地改變,而我很高興自己沒有錯過這些美好!現在如果有人問我你愿意在二十幾歲的年紀里放棄大城市的燈紅酒綠留在這里直至走完這一生嗎?我想我會肯定的回答:“Yes.I do.”因為我受不了“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無奈,也忍不了“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心酸。

對于有些人來說,可能大學走出去,工作走出去,戶口走出去,然后找一個合適的另一半定居在大城市里是他們窮其一生的抱負。但即便如此,那所有的榮華富貴、鮮花掌聲也都填補不了他們內心深處關于故鄉的空缺。

所有的鄉愁不過是思念引起的,思念村口那個曾無數次乘涼的大樹,思念兒時家門口母親的一聲:“XX,回來吃飯了!”, 思念你曾打過架轉眼又和好的小伙伴,思念你曾睡過覺的教室和課堂……很慶幸,我一直都在這里! 不曾離開!

故鄉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你回或不回,它都在那里,安靜的等待著一批又一批在外的游子。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