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星期前參加了語姐組建的吃書群,小伙伴們都立志在2017年精讀一本書。我選擇的書是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作朋友》。
其實這本書是四個月前就買了的,因為有好多人在推薦,用好評如潮來形容也不為過。我帶著讀完這本書就能讓自己的人生提高幾個段位的心情買下這本書。剛剛買回來時以一種特別崇拜的心情打開包裝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這到底是一本什么樣的書,能被數百萬人追捧。
書其實就是一本書,與平常的書無異。可是讀了幾頁我卻有點讀不下去了,這不是一本很輕松就能讀懂的書。翻了翻前后的序和推薦序,看到有那么多成功人士推崇這本書甚至買很多送給親友、員工,我大感驚訝,為什么我就看不出這書有多么好呢?
接下來的幾個月我因為不甘心而且還是抱著很大好奇心,又數次拿起《把時間當作朋友》,結果還是每次看不了幾頁就作罷。
直到最近參加了吃書群,我下決心把這本書啃下來。因此每天都會把書翻開來認真讀一章或一節,不明白的反復看幾遍。也按照吃書群的要求大聲朗讀出來并在喜馬拉雅錄了些音頻與群友互相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我自覺放慢了讀書節奏,也調整了心態。目標是每天讀一些,反復讀,一年吃透這本書。所以我不再急于求成,奢求一天或幾天就把這本書讀完并迅速get到書中的精髓。因為慢了下來,也因為心里篤定要讀完這本書,我反而在讀的過程中逐漸領略到了它的神奇之處。
這本書似乎是專門為我而寫的,我在這里看到了自己之前意識和沒有意識到的種種囧境,也為很多困惑找到了一些答案。比如我一直以來也是那么浮躁,一心想速成,想快速讀完這本書同時領悟并掌握書中的核心內容。當發現書不好讀時就準備放棄不讀了,這和里面描寫的賭鬼沒有多少區別,都想快點看到成果,早點知道結果。而且生活中還有很多我本來可以做好的事情卻并沒有堅持下來,也很大程度上因為我一時看不到成果就放棄了。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速成絕無可能,戒躁是我亟需修煉的人生課題。
另外,我在一開始讀這本書時沒有體會到如宣傳和推薦中所提到的那些精彩獨到之外,除了我太浮躁沒有定下心來讀進去,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如書中所講,我的心智水平所限。實際上即使我把整本書讀下來也不會得到俞敏洪讀這本書時的收獲,因為我的心智遠沒有達到那種高度。這種情況在以前我肯定會感到失望并堅定地認為是他們對書的評價太言過其實了,但是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不同的心智水平對同一事物的理解和領悟是不一樣的。同時一個人的心智是可以積累的。所以雖然我讀這本書沒有像那些大咖們收獲那么多,但是讀完它我自己的心智較以前是增長了的。這是一個讓人始終看到希望的事實,而以前我并不知道。開啟心智是這本書的主旨之一。只有開啟了心智,才能對生活中的諸多問題有更為透徹的覺察和認識;才能引導自己走出種種人生困境,而不是深陷其中。
說到困境,書的開篇用豐富的筆墨描寫了一個大部分人已然經歷或必將經歷的人生困境,“沒時間了。”讓人讀之難忘。在這樣一群既勤奮又懶惰的人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知道從何時起,我變成了一個“時間恐慌癥”患者,壓力刻在額頭,匆忙寫在臉上。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卻沒有足夠的時間。我要帶好寶寶讓她健康快樂地成長同時又學會多項技能,我要打理好家務把家營造成溫馨的港灣,我要讀書要努力學習準備應聘好的工作,我要健身護膚keep住自己這副皮囊,我還要出去旅行開闊自己的眼界,要多一些社交維護自己的朋友圈使自己免于和社會脫軌,等等。我要做的清單是長長的一串,可是我似乎哪一件都沒有做好,由此內心里壓力巨大。曾經某一刻我也很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這種困境,如果不改變,也許以后的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都會生活在這種“沒有時間”的焦慮之中。這真的很諷刺。可是我不知道該怎樣去改變?
我曾熱衷于學習時間管理,但效果甚微。而這本書讀下來讓我有找到解藥的感覺,里面明確提出其實管理時間最終是要管理自己。而管理自己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要學會控制自己的大腦,而不是被其所控制,跟著感覺走。管理自己的欲望,在想“我要”什么的時候,同時想“我有”什么,可以交換,劃掉不切實際的欲望。接受并且堅信這個現實:“速成絕無可能、只有付出才有收獲、完美永不存在、未知永遠存在、現狀無法馬上擺脫。”
很慶幸在我非常迷茫的時候讀到這本書,雖然目前只讀了三分之一,已然受到很多啟發。感覺它就像一個思想寶藏,每一小節都帶給我思想上的沖擊和思路被捋順的快感。接下來我會繼續跟隨作者去探索,認真研讀這本書并加以實踐,學會把時間當作朋友,最終讓自己獲得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