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別人的憂,卻填了內心的洞

一口氣讀完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突然想起這幾天和兩位朋友分別聊到的“才華”與“書寫價值”,仿佛在這本書上都得到了應證。很多人寫作,但并不代表寫作的人都能稱得上“作家”,就像不是唱歌或寫歌的人都能成為“音樂人”。自我標簽與他人認定往往有一定的距離,唯有真正打動人心的作品,才能對人產生深刻的影響。

《解憂雜貨店》縝密的故事架構與精妙的情節設計,讓人不得不嘆服:“才華”這東西,真是與生俱來啊!更重要的是,東野圭吾在洞悉世情與人心之余,愿以善意回應,讓人明白在這破洞不斷的世界里,仍有人竭盡所能在用心填補,知道每個人活在這世上都不容易,都有各自的難題,都有難以啟齒而感覺被世界孤立的那一刻,也明白人們需要的未必是如何解決的答案,而是那一刻有人愿意認真傾聽,且愿意與孤獨的自己同在。這就是《解憂雜貨店》的精神,也是我心中書寫價值的所在。


解憂雜貨店,因雜貨店老板浪矢老爺爺為來信者排憂解難而聞名。一開始收到的也只是孩子們惡作劇的問題,但浪矢爺爺仍用心回復,這在一般人眼里簡直不可思議!但浪矢爺爺卻說:“不管是騷擾還是惡作劇,寫這些信給浪矢雜貨店的人,和普通咨詢者在本質上是一樣。他們都是內心破了個洞,重要的東西從那個洞流失。人的心聲是絕對不能無視的。”結果,確實如浪矢爺爺所料,那些用心回復的答案真的對當年惡作劇的孩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浪矢爺爺深諳人心的秘訣就在于“認真對待”四個字。

閱讀《解憂雜貨店》與東野圭吾一貫的推理小說截然不同,雖然一樣有懸念,卻沒有停不下來的急迫感!會一直想看下去,但每一章節有所關聯卻又獨自成篇的架構,仿佛以往等信的時間,讓人覺得不著急慢慢來也很好。許多動物都需要冬眠,我覺得人也一樣需要自我沉淀的時間。人生總會有層出不窮的問題,疑惑也不是年歲漸長就能找到正確答案。如浪矢爺爺所說:“如果自己不想積極認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么答案都沒用。”其實那些寄信到浪矢雜貨店的人們在發問的同時,心里早已有了答案,只是需要別人的認同來支持自己不夠強大的信念。真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是如此,需要時間與空間讓自己好好想一想,在得到答案的同時,也需要一點支撐的力量,那力量就是被人“認真對待”。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