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問過去,展望未來

早上起來就看見一篇關于“活在未來和活在當下”的文章,文章的大抵意思如下:我們曾經信以為教條式的信念,活在當下,可能是我們身上最牢靠的枷鎖,把我們困于永恒的當下,而大多數人不愿思考的怎樣活在未來,才是我們在當今社會應真正思考的方向。

昨天閑來無事,簡單了規劃了這兩個月的工作,關于未來一片空白,當下乏善可陳,過去更是羞于啟齒,這就簡直了。一個關鍵詞:“操蛋”。

拋開個人,簡單聊一下活在未來的狀態。

先問自己一個問題,你現在所在從事的事情的目的是什么?這個問題想必大多數人都知道怎樣回答,凡事必有目的。再進一步,你為什么要達到這個目的,這樣可能就有很多人不知如何?

舉個例子,工作這么操蛋,你為什么還要工作?答曰,掙錢。掙錢是為了什么?答曰,過有人錢的日子。為什么要過有錢人的日子?答曰,因為有錢人的日子好。為什么有錢人的日子好?答曰,有錢人的日子就是好,不要問我為什么?

現實中大多數人的行為,但凡追根溯源,會發現基本上都是毫無目的的生活狀態,有一些有一點目的的,也是邏輯混亂的理由,過去,當下,將來,常常在我們口中說起,能活得明白的,寥寥無幾。

當下行為的產生,必定是未來期望的結果的回饋。得過且過,由當下行為去預測未來,或者期待明天,這種本末倒置的行為,本身就注定活的不明不白。那么問題來了,怎樣做到去活在未來呢?一個關鍵詞,倒推。

首先,花點時間想清楚,你究竟想過什么樣的生活,想明白之后,根據自身現有認知規劃一個行動方案,如何能夠做到?若是現在所從事的工作與目標沒有什么關系,那完全可以果斷離開。當然,沒有誰愿意放棄現在所適應的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或者工作,雖然看起來跟多事請的確與自己的目標毫無關聯,這也是大多數人對現實感到不如意,卻又不愿做出改變的原因吧,畢竟現有環境的安全系數是最高的,除非發現了一個安全系數更高的,或者這個人能夠克服自身天生的惰性,否則一般人是很難走出這一步。

假設根據目的制定了行動方案,當然這個方案肯定不是最佳的,個人認知局限所決定不可能一開始就能夠達到完美狀態,少數個別天才除外。從行動到達到目的的這個過程必定是痛苦的,不斷地犯錯,糾錯,甚至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斷推翻自己的結論和認識,不斷發現原來還有那么愚蠢的自己,所有痛苦煎熬的日子都必然使人成長,而成長的直接結果就是認知升級。一個關鍵詞,認知升級。

未來是個大目標,大目標的實現,必定是不斷拆解成一個一個的小目標如何實現這一個一個的小目標,這就需要我們在一個一個節點上不斷地優化總結,循環往復,現有結構的不斷破壞,重組,思維方式的顛覆,創新。只有這樣路才會越走越順,速度才會越來越快,也就是常說的全力加速,小步快跑。一個關鍵詞,迭代優化。

有個同事跟我說,有的人,每天看新聞六七個小時,一直在關注時代發展,可總也跟不上,感覺時代發展太快了,自己很容易就被淘汰了,這應該就是對現在常常念叨的“危機感”的接地氣的解釋了。很容易理解,活在當下是無法把握住未來的趨勢的,所以總是被現實牽著鼻子走,一旦哪一天忘記了去看看時代的風向標,那淘汰就是必然的了。所以,未來才是我們應該牢牢把握住的,今天在朋友圈剛好看見有人說,不問過去,展望未來,大抵如此。

總結一下,當下很操蛋,用未來倒推自己的規劃,不斷成長,認知升級,小步快跑,優化迭代,方可不問過去,展望未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