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所折射出的人性

今天你騎單車了嗎?

今年年初,共享單車如同一股暖流登陸天津,各大商圈,地鐵站,公交站,海河邊一夜之間擺滿了齊齊整整的小單車。對于新鮮事物,大眾總是會保持饑渴的狀態,紛紛上去臨幸一把,一把不過癮就再來一把。早上見面打招呼也由“您今早吃的嘛?”變成了“你今天騎車嗎?”

共享單車異軍突起,帶動了新的一輪資源分配和市場活力,同時給大家的出行帶來了方便,減輕了交通壓力。騎行還能鍛鍛腰,煉煉腎,益處良多。

有市場就有競爭,摩拜之后尾隨著OFO,凡事插一腳的阿里巴巴不甘寂寞投放了永安行,其他二線三線單車也豪不示弱,于是大街上幾乎每天都有妹子捂著嘴,眼睛閃著光:“啊,又一個新品種誒!”

騎行一小時,精神一上午。昨天我也手癢想去騎一騎那黃燦燦的小單車。一出門,小區門口擺放著五六輛,看一個輪子沒氣,再一個掉了鏈子,再一個沒座墊,再一個車把松,再一個二維碼被涂抹,愣是沒一個可騎的。

遙想當年,那個少年,騎著單車,后座坐著一個長發飄飄的姑娘在風中飛馳;如今,沒了妹子,車子也不給我騎?

據非官方數據大估摸統計顯示,共享單車全面上線幾個月以來損壞率高達10%,其中惡意破壞、故意損壞竟占半數以上。而幾大運營公司對共享單車的計劃回收時間都在2年以上,讓他們大跌眼鏡的是自己的第一波兵線就這么容易被收拾了。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你我相距一公里,我的單車卻掉鏈子。作為一種簡單便捷的騎行工具為什么遭到如此對待?

共享單車遭受惡意破壞一方面是自身沒有完整的運行和監察機制:投放量少使得市民之間形成競爭,低消費的競爭實則是對消費者的不尊重;無規定停放放寬了規則對于市場和市民的約束力,實則是在挑戰市民的自我約束。再而共享單車遭惡意破壞反應了城市管理和城市規劃的無序與弱化。公共交通的運行一直都不是企業可以獨立承載的業務,其對應的是交管、城建、城管的多機制聯動。

其之根本,共享單車的惡意破壞折射出的是人性的黑暗面。

荀子有言:“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意思是人生性本惡,經過后天的教育和熏陶,才會變得善良。而沒有正確領受教育或受教程度不高,人性和人格上就會出現偏差。人自然固有七情六欲,或有側重才構成了萬千世界的美好。

共享單車條件的寬松大大地挑戰了全民素質。沒有人會承認自己沒素質,沒有人會說自己不善良。

“你會拾金不昧嗎?”

“我會啊!”

那是你沒見過十萬塊躺在地上的樣子。

“你會遵守交通規則嗎?”

“我會啊!”、

那是你沒遇到前后左右沒有一個車輛的時候。

對于公共物品可以低成本使用甚至擁有時,總是會激起人們的斗志釋放人們內心的恣肆和陰暗面。而全民素質的提高是需要社會隨著社會的進步而緩慢提升。建國初期之所以出現共產主義就在眼前的思想實則是因為當時全國人民思想統一,斗志昂揚,欣欣向榮。

共享單車的出路何在,其能否引發一場全民自我審視的風暴,我相信答案很快就會揭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