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看百年大業的挑戰

雅典,偉大的雅典,曾幾何時,你消聲匿跡?

故事

讀過希羅多德《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雅典因為民主政治、勇敢、海軍優勢等素質,以彈丸之地,擊敗征服歐亞非三洲的波斯帝國。

雅典優異的表現,使得他的聲勢在50年之間快速超越當代希臘領袖──城邦斯巴達。雅典建立納貢體系,像盟邦爭稅,擴張海軍,軍備強大。

雅典也有明智的領袖,在引導著眾人的決策。他是Pericles。

Pericles施行德政。如草上的風,風行草偃。他透過自己的言行,教化民眾。

2.65 He controlled the mass of the people with a free hand, leading them rather then letting them lead him. He had no need to seek improper means of influence by telling them what they wanted to hear: he already had the influence of his standing, and was even prepared to anger them by speaking against their mood. For example, whenever he saw them dangerously over-confident, he would make a speech which shocked them into a state of apprehension, and likewise he could return them from irrational fear to confidence. What was happening was democracy in name, but in fact the domination of the leading man.

Pericles考慮人民的利益,為他們做出真正有異的決策,因為他不尋求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不用逢迎人民,而能在人民做錯事時,適時的管教,引導民風。

他做了有遠見的決策,他說雅典人應該主力發展海軍,維護自己的自由,但不要過度擴張。

2.65 He had advised that the Athenians would win through if they kept patient, looked to the maintenance of their navy, and did not try to extend their empire during the war or take any risk that endangered the city.

一時之間,雅典頗有基業永存的樣貌。

可惜好景不常。

2.65 But they did the opposite of all this......any success was more to the honour and benefit of the individual initiator, but failure affected the whole city and harmed the war-effort.

Pericles的繼任者,尋求個人名望,結黨營私,將雅典的存亡置于巨大的風險之中。

來到《伯羅奔尼薩戰爭史》卷6,野心勃勃的年輕人Alciades,為了維持自己奢侈的愛好,極力主戰,以求蒙得將軍一職,好收到豐厚的供祿。

6.16 My sponsorship of productions and any other public duty on which I may "preen" myself, though naturally exciting envy at home, dose make its own contribution to the impression outsiders form of our strength. So there is use in this sort of "folly", when a man expends his own resources for national as well as personal benefit.

他是一個強辭奪理的年輕人。

但民眾往往以表象為真理。年輕、富有、氣焰高張的姿態,迷惑群眾的眼睛。雅典的民主因此作了不智之舉,毫不考慮自己剛從瘟疫的劫難中逃脫,一旁的斯巴達也虎視眈眈,隨時準備繼續攻擊雅典。雅典決定大伺鋪張,出軍遠在他方的西西里島。

這個決定,一筆勾銷雅典人前十年努力爭取的戰爭果實,最終直接導致雅典的傾覆。


反思

雅典覆亡的案例,讓我反思有如下反思:

1. 民主的限制
公民投票的結果,就是媚俗。媚俗的后果,可能導致亡國,如Alciades的案例所示。

2. 觀其言,查其行
Alcibiades 在主戰時,人家非議他的道德。他說他有豪華的馬車,他在競賽中為雅典人取得榮譽。

當他陷入政治攻擊,而叛逃雅典,投奔斯巴達時,他說:

6.92 I do not think of myself as attacking my own country---what is there now is no longer mine---so much as reclaiming my country as it once was. The true patriot unjustly robbed of his country does not hesitate to attack it, but his very love for it makes him seek any means of recovering it.

他說,不要小瞧我叛國,他是因為我所愛的雅典不在了,他居然迫害我,使公民不能在其中安穩,所以我才投奔你們,為的是恢復我過去的國家。

其實,針對他單個的發言,因為他聰明的辯護,人們很難找到破綻。尤其想到,他是貴族出身、口才伶俐,觀眾往往就被迷惑了。

如何拆穿他的謊言? 觀其言,查其行。

他這個人,可以把個人的愛好,說成為全民的利益。可以把自己的叛逃,也說成是為全民的利益。

這時就知道,他手中的「全民的利益」不過是他個人私欲的遮羞布。知道這個,哪怕他開著瑪莎拉蒂,到你家門口對你示好,也要堤防堤防再堤防,因為這個人,眼中只有自己......。

3. 主治者的高度影響決策的質量
Alcibiades 這些主戰派,在乎自己的虛榮而不是國家,國家交給他是危險的。

格局跟決策息息相關,很多事都是這樣。例如,要做學科規劃時,最好找學校輔導老師、教育家,而不要找親戚,他們因為自己的利益和見識,容易出錯。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找工作時,最好找已經事業有成的人請教,否則跟同齡人討論,因為大家都沒錢,很容易就把賺錢把在優先次序,而不是工作的發展性。

4. 會計的重要

希臘因為遠征西西里衰亡了,再早一點,波斯帝國因為遠征希臘衰亡了,再早一點,希羅多德《歷史》卷一,利底亞國王因為想要征服波斯也衰亡了。我認為這些事告訴我會計的重要。

會計實務課有教:一個廠商倒閉,很多時候不是因為生意不好,而是因為生意一好,開始擴廠,結果景氣稍差,沒錢付薪水維護廠房,周轉不靈,就倒了…...。

雅典領導層對未來的判斷過于膨脹,正如會計實例中過度擴張的廠長,當下形勢雖好,但卻花掉了保命的資本或國本,導致形勢一轉變,政體或企業就不能留存。

5. 風行草偃
Pericles 無疑是領導人的典范,從他身上,我反省風行草偃的威力。

過去,我是采取嚴格的規范,沒有提交筆記,就要踢人。未來,我是不是應該多思考風行草偃的威力呢?如果一個群主喜歡分享知識,那群里的人是不是比較不容易成為伸手黨,也會樂于分享自己的見解?如果一個群主有榮譽心,是不是大家也會自行發揮榮譽心,而不用規則來強迫產出呢?


疑問

時間是不可思議的,想想一個年輕人,一個錯誤的決定,經過時間發展,居然成了亡國的結局……。

即便透過讀史書,我們認識到,形成長久可靠的決策機制十分重要,否則就是百年大業的完結,一代文明的傾覆。但是可靠的決策機制一直很難被穩定執行,因為人是不穩定的。

誠如群友kode4u所說:

資治通鑒真的讓大宋朝國祚萬年了嗎?

但穩定執行好的決策,似乎又不是不可達到的。

從個人層面,現代銀行企圖靠著私人銀行管家和信托機制讓一個人的家業綿延。

從企業層面,渣打等美國銀行成就百年大業,建立全球通路。

從國家層面,即便川普總統當選引起美國各方非議,共和黨還一度希望忽視民意,令派代表上陣。但川普仍舊遵照選舉機制, 一路突圍上陣。至今,雖然他可能惹是生非,一上任就是禁穆令等等聳動舉挫,但也被美國法院制衡,而不能妄加舉動。

更遑論中國歷史稍一個個朝代,國祚極短的大元,也有百年歷史。

這些團體如何綿延興旺呢?決策的機制如何保留并傳遞呢?令人好奇。

我愿更加謙卑,向先賢學習。


相關題材?請見群友嘆息林上本卷筆記:雅典遠征西西里---《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第六卷分享筆記

了解更多?關注我 olamha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