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買房買的是生活,你買的是個啥?

幫主跟你嘮嘮嗑:

還記得幫主上個月轟轟烈烈的搬家嗎?一個月過去了,幫主的生活有“驚喜”的變化,而且幫主覺得這個變化的秘訣對大家有益,想要分享給大家。

1

間接性的揮金如土

首先,幫主得在這里做個反省。

搬家的時候,我扔掉了很多沒用的東西。沒玩過的游戲,沒穿幾次的鞋子,沒看過的書等等......最后整整兩大麻袋都進入了垃圾箱。

這些東西是好東西嗎?

是!

它們都價值不菲,但是如果沒有用,對你我來講,就是垃圾。

用什么能形容幫主的消費狀態呢?

間歇性錙銖必較,間歇性揮金如土。看到炫酷的廣角鏡頭、喬丹的新款鞋子,每次看到自己喜歡的,不管需不需要,只要能力允許,我就會買下來。


2

萬能公式

在一部關于糖的有趣紀錄片《That sugar film》中提到,糖會給我們帶來興奮感,甚至讓大腦產生和戀愛相同的物質——多巴胺。

不過,這種感覺沒有辦法持續。

幫主回放了自己的“犯罪過程”,每次買“爛東西”時的特點就是——高估了愉悅感,低估了價值。

簡言之就是它們“好東西”分值實在很低。

“好東西分數”=(購買時的快樂+享受頻率x單次愉悅度)/產品價格)

很顯然我們的錯誤在于:

常常在購買的瞬間高估了單次購買的快感價值;

錯誤高估了買完后實際的使用頻率和單次使用的愉悅度。

幫主注意到一個更加有趣的現象是,我們常常舍得買“爛東西”,而不舍得買“好東西”。如果以湊合用的心態購買物品,那么你的生活也就只能“湊合”。丟掉爛東西,只讓“好東西”進入你的生命中,你生活的每一個層面都會有質的提高。

3

活學活用

經過反省,幫主在搬家后添置新物之時,就利用“好東西”公式的方法。

搬家一個月我并沒有急于亂添置家具,只是買了個新的床頭柜,而且也是經過再三考慮,確定是自己喜歡的、實用的款式才買的,雖然它不便宜。買了三個多星期,幫主對它的感覺絲毫不減,甚至看到它的時候會很開心。

另外,我不會把所有需要的家具一次性買完。比如,我還計劃買一個簡易書柜和鞋柜,還想要一個茶幾,然而我會分幾個月買,并且在買之前想到它們日后的使用頻率、喜愛程度是否跟自己所需相匹配。

當然,買“好東西”不僅僅限于實質物品,它們也可以是知識,享受,興趣和服務等等。

當我將“好東西”公式運用到“買享受”這件事時,我發現想要用錢買持久的愉悅,首先需要尋找真正自己愿意持續投入時間的愛好。

比如幫主的好基友Alex,作為白領的他,花錢不在乎,做事沒耐性,兩年里換了不知道幾家公司。后來他自己迷戀上了街舞,花了很多錢去學習,但還真堅持下來了,再也不管什么牌子出了新款手表。

后來,Alex還專門跑到日本去跟有名的老師繼續深造,上次聯系幫主的時候,他說,在學習舞蹈的時候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回來后想把舞蹈作為他以后的事業。

所謂一直買“垃圾”,其實是在降低自己的資格感。

而去掉了“垃圾”的生活,不僅是更任性的省錢,更是完整了不將就的態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