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這個盆底破了個洞,扔了算了?!?br>
? ? ? ? “可不舍得扔,這個鋁盆跟了我十來年了,去集市上買點鋁膠帶補補,不耽誤用?!逼牌乓荒槆烂C的對我說。
? ? ? ? “都像你這么會過,經濟還怎么發展呀!”我不服氣的還嘴。
? ? ? ? 剛結婚的那兩年,有時候的確是看不慣婆婆這種扣扣索索、小里小氣的生活習慣,有時還感覺挺丟人。孩子的褲子磨破了不讓扔,她會細心的挑選同色系的布頭縫個補??;我擇過得菜葉,她總會再挑出來兩片放回到盆里;有時候會突然發現我準備扔掉的衣服變成了罩袖、坐墊或布袋。
? ? ? ? 生活富裕了,琳瑯滿目的商品應有盡有,只要有錢什么樣的東西買不到!還需要這樣節省的過日子嗎?
? ? ? ? 前兩天看到一篇文章頗有觸動,文中說,我們現在“需要”的少了,“想要”的太多了。有了一棟房子,還想要第二棟;有了一部車,總想換更好的。現代社會由于物質文明過度蓬勃、結構變化太快,造成人類價值觀念混淆,以致于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需要,什么是貪求的想要,什么是實至名歸的能要,什么是責任所在的應該要。因為無法厘清這四要:“需要”、“想要”、“該要”、“能要”的分際,所以大部份人都是跟著社會風氣潮流而人云亦云,只要別人有的,我也要有。
? ? ? ? 是呀,想想自己也是,衣服一堆,飾品也很多,看到好看的還總想買,但真正心愛經常穿的、用的總是那幾件,回過頭來發現很多并不是自己所需要的,可能只是一種情緒上沖動和滿足抑或者是虛榮買下它。放的時間久了就只能扔掉或者送人,實在浪費。
? ? ? ? 有次在書法培訓班上,一位來自洛陽市書法協會的老教授講課時說,他練字用的毛邊紙都是正面練完,反過來在練,然后放在一堆等積攢多了一起賣掉。他教育我們說,現在雖然生活好了但也應知物盡其用,珍惜資源。
? ? ? ? 上了年紀的人一般都有戀物情結,戀的是物品中的一份珍重而獨特的記憶。隨著時間的推移,看到的、經歷的、承擔的多了,對事物的看法和態度也慢慢的改變,我漸漸地開始理解婆婆這種物盡其用的生活態度,反而覺得一些用久了的物件經得起時間和美的考驗而更耐看,用時也更順手。
? ? ? ? 當然這里提倡的不是吝嗇,一位愛好小提琴的大學生可能會用他所有的積蓄去買一架高檔的小提琴,用心去愛護它,卻不會頻繁更換手機或追潮跟風去搶購“牛B鞋”和“蘋果N” ……,被一波又一波的欲望侵蝕,成為了生活的奴隸。
? ? ? 今天我們迎來了一個更加注重精細品質的時代, 應該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需要,珍惜所擁有的,做到物盡其用,做生活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