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畫畫兒,尤其是畫眼睛。
去年以來,我一直在不間斷地寫作,始終浸泡在幾個寫作群里。后來,我在幾個寫作群友的帶動下,開始畫畫兒。
我記得,從初中到高中的學生時代,在學習疲倦的時候,我會在草稿紙上信手涂鴉:一只憂郁的眼神、一個俊俏的臉龐……
之后,上了大學,就在匆匆的時光里把這個愛好給弄丟了。
如今,重新拾起畫筆,我的心情有些忐忑。擔心自己怠慢了這份清雅與寧靜,又惶恐于自己天性中沒有這份繪畫的天賦,褻瀆了它的靈動與曼妙。
在猶豫不決中,我還是交了199元的學費,開啟了為期30天的繪畫之旅。
以下是我的部分畫作練習:
從最初的踉踉蹌蹌,到如今的每日一畫。我看著自己一點一點地重拾信心和勇氣,在一幅幅稚嫩、笨拙的筆法當中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與缺憾。
我的不夠耐心,我的心思粗獷,我的不求甚解。在一次次的細細描摹當中,暴露無遺。
繪畫講究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四周的寧靜與暗沉,我坐在明亮的燈光下,用卷筆刀把那只普通的2B鉛筆削成細細尖尖的樣子,在有著斑馬封面的素描本上開始描線,一遍遍地用白色的橡皮擦修改、重新描繪,直到自己滿意。
之后,用勾線筆勾勒正稿,或者用彩色鉛筆直接上色。眼睛是我重點練習的部分,而它是一幅人物畫像的靈魂,能夠打動每個人的心靈與情感。那些擁有著細細長長的眼睛、婉轉悠揚的面龐、孤單而又美好的和風女人,是我最喜歡的人物形象了。
這可能與我偏愛日本的文化藝術有關系,而與民族沖突無關。
日本的音樂風格還保留著唐朝風韻,一些獨特的民族樂器經歷了幾百年的歷史變遷,現如今依然是日本民族音樂的主旋律。
日本文學作品的風格也是我癡迷與崇拜的。日本作家對待創作嚴謹、務實的精神,以及日本文學的經典、高品質讓眾人為之傾倒。
如果說,寫作讓我澄明、快樂起來;那么,繪畫則開啟了我的靜觀之旅。
那一刻,我的心慢慢地沉靜下來,從嘈雜的聲音里走開,不知不覺中我進入了一種無我之地。我的身、心、眼完完全全地被眼前的畫兒所吸引,筆下的桃花源就是一片天空,任我飛翔、飛翔……
我想,此生與畫兒結緣,或許就是冥冥之中的定數使然。有時候的孤獨與寂寞,有時候的百轉千回,都可以在這里融解、消散。
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你陪伴。
從心起,念凈生,萬千思緒飄零落,愿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