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專家”。這是大前研一先生在《專業主義》這本書中所做的預言,并且他也為我們指出了一條成為專家的道路。
01
日本和中國一樣,都曾經是一個以農業為主要經濟模式的國家,同時具有這很長時間的封建社會制度。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人雖然具備了專業的知識,但是在公司里卻往往會陷入權謀思想:對人不對事,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那就只好用道德和權謀來調節。面對這些令人心煩的辦公室政治,很多人敗下陣來,要么成為了權謀思想的奴隸,要么只得從公司中離開。不但身心受到了嚴重的摧殘,并且再也找不到自己的發展之路。
在現代科技飛速發展,各國家間經濟不斷融合的現狀下,那些具有權謀思想的人或組織卻往往不能夠走的很遠。這個時代是需要那些有專業主義精神的專家的,但如何才能為成為一個專家,不光是要具備專業技術能力,而且要在自己的思想深處明白一個專家應該具備的素質。
02
專家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動。他們不僅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及較強的理念,而且無一例外的將顧客放在第一位,具有永不衰竭的好奇心和進取心,嚴格遵守紀律。以上條件全部具備的人才,我才把他們稱為專家。
麥肯錫公司的價值觀是“把客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吹娇蛻暨@個詞語,人們總是不自然的把它與金錢掛鉤,而沒有真正把他們當作與自己的事業發展密不可分的人。我們很多人就是拿公司的利益來做借口,而忽略客戶。其實我們只有真正的從客戶的角度出發,想一想我們的產品或服務如何能夠幫助他去實現自己的任務,這時候我們的產品或服務才有價值,我們的公司才有價值。這一切也就是我們創新的來源,也最終體現了我們個人的價值。
有時候我們的顧客的概念是比較模糊的,如果和我們打交道的并不是那最終的顧客,而是批發商或其他的生產企業,我們同時還是要想到那最終的客戶,因為只有你心中有最終顧客,或許就不會有暗箱操作或湊合主義。
每個人都愿意按照自己的意志,而不是他人的意志行事,這兩種情況產生的干勁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相信自己的隊友,必須支持每一位員工通過正確的方法作出正確判斷的同時,把權力交給他們。但我們要判斷他想要取得權力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得到權力后他想要創造多大的價值?而這個價值就體現在他準備如何去服務他的客戶。所以權力的核心在于對自己客戶的負責,而授權的核心也就是要看你想要授權的對象,他得到權力以后想做什么。同時管理者要做那些下屬目前做不到的事,并承認現狀,給予他成長的空間。
人生的意義或許就是:花費一生的時間去磨礪自己,并且樂此不疲。所以你想成為專家,不斷學習,樂此不疲,必須是你要經歷的。現代的機構或企業需要有這樣不斷學習能力的專家。要想獲得成功,先要企盼成功,對自己能夠獲得成功充滿自信。如果在自信的背后沒有好奇心,作為助推器提供動力是無法達到一流的境界的,這一點也就是我們平凡的人和非凡的人的主要區別。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當公司被迫變革或是必須改變事業的發展方向時,怠慢自己智慧的人必定會陷入困境。那些好奇心不足的人,就是怠慢自己智慧的人,他們做什么事都有著極強的防衛思想,最喜歡采取抵制的態度,對新事物缺乏興趣,不愿意參與到改革之中去,討厭那些破壞性創新,所以也就談不上什么挑戰精神了。所以專家應該擁抱變化,熱愛未知,但所有的一切都要以客戶為出發點。
紀律是保證,在沒有制定紀律的環境中,無論怎樣教育都不會取得成果。如果一個企業或機構沒有完善的價值觀,也就無法培養出專家。麥肯錫公司針對不同員工的水平而有不同的要求,根據員工進入公司工作的時間定級,在所定級別的范圍內,如果能力毫無提升,則勸其離開,也就是“up or out”。這種看似有點殘酷的淘汰方式,其實幫助別人成長才是對別人負責。所以從組織或個人的長久發展來看,不斷來提高自己,讓自己適應新的情況和新的變化將是取得成功的關鍵。
03
現在社會的發展讓我們看到無論經過前人怎樣的高度提煉那些戰略論,都不一定能夠引導你得出正確的答案,即使能夠啟發你思考如何成功,我們應該銘記一點,那就是依靠固有的模式與陳舊的知識解釋史無前例的現象,這種做法將會給事業的發展帶來危害。
這不禁讓人陷入思考,難道那些最基本的理論:例如認準目標,然后堅持不懈的去完成。也過時了嗎?還是說目標變成了無法把握的東西?其實任何人都能預見到的事業是不會再有什么發展的。要想獲得在新的競爭領域中取勝的能力與工具,不能依靠現有的戰略論和過去的成功經驗,重要的是把精力集中在不斷認識前人未曾涉足的世界,并磨練自己的資質上。
真正的先見能力也就是指:
明確自己事業所發展的領域。
以客戶為第一來思考來預測未來發展的方向。
精選幾種最有可能的方向,并且調配資源,建立實驗室去嘗試。
不要偏離原則,不要迷失假說的基本方向,但是也要有不斷試錯的能力,當情況已經發生變化的時候,馬上著手修改。
每一個人都應該去享受變化,我們只有不斷的去面對新的領域和新的世界的發展,我們才能確保自己不會丟掉工作,獲得豐厚的薪水。拋棄經驗,養成懷疑的習慣,是一種最重要的思維方式。即使失敗也沒有關系,也要率先向前所未有的事物發出挑戰,懼怕變化的心理也就是懼怕失敗的心理。我們要有綠燈思維,遇到新的問題,新的見解,不要抗拒,去順應,去發展。我們還要有歸零心態,如果在此過程中發現了錯誤,則必須讓所有的一切都回歸為一張白紙的狀態,建立新的假設,從零開始重新思考,重新實驗。意志力往往決定了一切。當我們已經想到了方向,那么我們如果沒有必勝的強烈信念,便無法成就事業。所以我們常說:打敗自己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04
在現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真正想要獲得成功,那么你必須進行徹底的自我否定。把自己過去曾取得的成功視為過去時。
讓自己向專精發展,首先把事業的核心限定在一個狹窄的范圍內,然后向縱深發展,以使競爭對手無法模仿,這一點至關重要。
05
在創新的過程當中與別人討論,并發表自己的意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討論,要有效的展現和解決問題。
沉默并不一定是金,缺乏事實基礎與不符合邏輯的意見,以保持和諧關系為目的的發言以及隨聲附和的態度為眾人所蔑視,提出反面意見或疑問,則受人歡迎。討論問題的能力是可以后天養成的,大家可以參考下《六頂思考帽》來發展自己從不同方面看待問題并討論的能力。
闡述,而不是說服。在全神貫注于說服對方之時,容易誤解對方的想法和邏輯,讓別人抓住把柄。通用電氣的CEO杰克·韋爾奇力求了解對方的點子和意見的閃光之處。另一方面,他慣于有條理的表達自己的主張。養成關注“說的是什么”的習慣至關重要,傾聽別人的意見非常重要,也應該尊重別人的意見,但由這些意見推出的結論則必須具備確鑿的證據并符合邏輯。有時候我們也需要有耐心,問題往往是靠等待來解決的,而不是靠說服。
06
個人發展和企業經營都沒有唯一的最佳答案。反復進行假設并驗證,目的并不在于尋求唯一的最佳答案,而是為了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重要的,并不是尋求唯一的標準答案,而是在假設、驗證、結論、實行的過程中養成一種處理問題的習慣,即對事物的實際狀態進行合理的分析,并從多個角度把握分析的結果,這是敏捷開發的原則,也是精益創業的原則。
不開動腦筋,別出心裁,只要求按部就班的完成工作。在這樣的組織中不會產生史無前例的構想,也不會涌現出具有向新事物挑戰精神的人物。創新精神是一種內在的對現實的不滿。我們總是會遇到各種不同思想之間的沖突,那么最重要的不是我們要接受哪一種思想,而是能夠在不同的思想之間還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