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6?茫茫人海,誰才是那個對的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幸福之道 · 日覺察 2018.08.06? 安? 了

茫茫人海,誰才是那個對的人?

早就想寫這個話題,因為遇見了很多為擇偶而迷茫困惑的人,也因為看到過讓我深感認同的話:你深深愛上的那個人,甚至有時候,你深深愛上的某個明星,你所深愛的那些特質都是你本來就具有,但卻沒有被表達出來的部分。

我跟很多人一樣,親身經歷過這樣一個迷茫困惑的過程,甚至也許我經歷的過程比很多人更為漫長一些。

也許是因為成長過程中爸爸的愛基本上處于一種缺席的狀態,以及家庭的動蕩不安,從小我就有一種強烈的不完整感,感覺自己只是半個人,需要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才能圓滿,也渴望通過找到一個歸宿逃離那個充滿沖突的家。(這里插一段:我見過很多家庭破碎的姑娘,因為急于擺脫家庭的陰影,草草嫁人,然后沒多久就在婚姻中應驗了可以預期的悲劇的命運。)所以從很小的時候,我就對小男生抱有幻想,上小學的時候就會對一些小男生產生好感。

初一的時候喜歡班上一個白皙修長的男生,收到他寫著“我喜歡你”的明信片開心到心都像飛翔在天空里。喜歡他身體發膚呈現出來的美感、他一手俊秀雅致的好字、以及多情的心靈,后來我才明白,這些呼應了我對美的感知和定義,不過是存于我心靈的內在于外界的一個顯化。多年以后,這個男生已經被俗世同化,雖然內心仍保有對純凈的向往,然而行為已經與這個喧囂的世界合一了,當年的靈氣盡失,已然是一個內心和外表都油膩的大叔。再次相見的時候,我慶幸自己沒有過早的選定他。

初二的時候,我遇見了兩個特別的人。一個如兄長般對我關愛和照顧有加,一個讓我對愛情想入非非。兄長般的男生因為與我同姓,一直讓我叫他哥哥,好友們都笑他對他初一認識的初戀過于癡情,然而我欣賞的正是他的這份深情厚意。哥哥總是在所有可能的時間(上學途中、放學路上、節假日)陪伴在我左右,并集結一群好友玩耍,帶我這個不會玩的人到處游玩,用心的為我準備生日禮物。直至大學畢業我遠離家鄉,每次回老家,第一個到我家報道的也必定是哥哥和他的好友們。有時候我很迷惑我們之間到底是怎樣的感情?友情之上,愛情未滿。直到后來哥哥很多年一直沒有談戀愛,我才恍然明白,哥哥這些年大抵是喜歡我的,只是他是一個理智的人,他看到了我們之間的差異,他因出生在官宦家庭,早就注定了守成的命運,一輩子都無可能離開老家,而我注定了要遠走高飛。且他是一個認定自己所愛的人,而我既不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我一直在尋找的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一顆定下來的心,不敢冒險賭一顆飄忽不定的心。最后哥哥找到了嫂嫂,過上了安定的生活,而我仍然在外漂泊。對我來說,也并非從未考慮過哥哥,只是雖然我喜歡他的深情,但無法接受他的過于保守,我無法忍受那種一眼望到頭的生活,每天以麻將和吃喝打發光陰,我會感到我的生命輕如鴻毛,沒有任何意義。雖然不上進未必意味著不能擁有好的生活,實際上安逸的他一直也在穩步上升中,但是那樣遲緩的節奏對我是一種意志的消磨,選擇人生伴侶的同時也意味著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我無法接受那樣的生活方式,這決定了我不可能選擇他。

另一個男生則有一顆聰明的頭腦,儒雅的氣質,溫和的脾性。我們是很好的朋友,在互相激勵中學習,學習也變成了一件更有趣的事情。我很想跟他成為戀人,然而似乎他認定我將更有前途,于是鼓勵我要考大學,讓自己飛出去做金鳳凰。在后來的人生中,每每回顧,我都格外感謝上天對我的眷顧和厚愛,這些讓我傾心的男孩,沒有利用我對他們的好感來誘惑我,反而真誠的為我著想,克制他們對我的占有欲。我也通過對他的喜愛,明白自己向往智慧、修養、以及圓融的個性。

高中的時候,一個喜歡讀詩的學長追求我,給我寫了很多信,每次讀他的信,信里抄寫的詩歌,我都感受到他細膩多情的內心,也使我發現了自己的細膩多情。很欣賞他的見識和敢闖敢做,敢于做自己,這是當年的我缺乏的,因為我們的家境不同,他家境優渥,所以能活得更灑脫更自我。但是面對他我有一種隱隱的不安,其實是源于對自己的了解,像這樣多情的人,其實跟我一樣,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找什么,果然在我拒絕跟他親吻以后不久,他就轉而追求一位學姐了。我也保留了自己的初吻。對他的欣賞和喜愛讓我體會到我向往灑脫自我,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也使我發現詩詞之美是如此的能打動我的心。

然后我遇到了我的歷史老師。他是一個極為端莊的謙謙君子,總是帶著溫和的笑容,工作的時候又極為認真用心,我感受到他的溫柔和慈悲心,以及溫和堅定的堅守自己的價值觀。他總是穿著樸素的牛仔褲,搭配一件簡單的襯衫,由外在到心靈的清澈干凈。他的房間整潔有序,簡潔樸素的布置,靜靜的散發著寧靜安然的氣息,剛好安放他這樣一個安靜的靈魂。簡直吻合了當時我對愛情的所有幻想。老師也確實很厚愛我,高考前單獨給我這個死記硬背的歷史差生完整的復習了所有歷史課本,讓我在高考中取得了高分。然而老師是善良的,對我僅有愛護,讓我從那所山中的學校飛向自己渴望的天空,他則在家鄉默默耕耘自己的教學事業。當時還很遺憾自己身為學生,不能跟他比翼雙飛。后來才發現他所安住的天空根本不是我想要追求的天空。在他身上,我遇見了自己內在的價值觀和信念:活成一個君子、溫和的對待他人、認真用心的工作和生活、保持溫柔和慈悲、堅守內在的信仰、做一個由內而外清澈干凈的人、成為一個樸素安靜的靈魂。

畢業考試的時候認識了我的初戀,靈魂之戀。他專情而有自制力,敢于表達自己,有自己的熱愛和追求,他喜歡集郵、打籃球,養了一只跟他很親昵的狗,和一只斷了尾巴的貓。我感受到他對生命的尊重和愛護,也有自己的小世界,不隨波逐流。只是那時的我過于迫切的想要愛情,想要體驗花前月下的美妙,無法理解和接受真實的他,總希望有更濃稠熱烈的感情濃度,于是因未能得到滿足而輕易的選擇了放手。那時很迂腐的我執著的追求儀式感,以致沒能接受他初吻的要求,這也算得上是人生一大憾事吧。純精神初戀,草草結束。后來通過他我看到了我渴望活成一個勇于自我表達的人,一個專情的人,一個堅持自己熱愛和追求的人,一個能投入到自己興趣中的人,一個尊重生命的人。初戀后來也走過了愛情的輾轉迷途,結婚生育了,只是后來的他與妻子互相影響,也被淹沒在凡俗的生活和眾生中。這使我更加清晰的意識到,伴侶對自己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的影響。

進入大學的我,終于開始了第一場正式的戀愛。男朋友是他們班級的大哥,少年老成,打得一手好籃球,深受同學擁戴。在他身上,我看到了閱歷帶來的益處,他是一個心理比較成熟獨立的人,心胸也很開闊,是一個大男人。然而對于他,我卻沒有心動的感覺,我享受的是被他照顧和愛護,更像是在彌補父愛的缺失。所以對待他我相當的任性,享受著他對我任性的包容,后來我想我有在其中釋放對爸爸的恨意:你們男人不是很狠嗎?看我不蹂躪你們!因為到底是不愛,跟他的戀愛也僅持續了一段短暫的時日。但是通過他我了解到自己渴望成為一個心理成熟且獨立的人、一個心胸開闊的人、一個包容的人、一個有大格局的小女人。

大學我還暗戀過一個抑郁詩人氣質的學長,他頎長清秀,穿質感很好的衣服,素雅綿軟,寫一手俊逸的字,寫感情飽滿、富于哲思、內涵深邃的詩。是他幫我推開進入詩歌的大門,讓我從此迷上寫詩。他還讓他的妹妹跟我做筆友,成為心靈之交。真是懷念那時人與人之間純樸的情誼。暗戀以學長的戀愛開始無疾而終。

大學畢業前夕選修課上認識了一位教建筑藝術的老師,落拓不羈的樣子,白皙的皮膚,精細的骨肉,一頭及肩的細軟略卷的青黑的頭發,隨意的披散著,整個冬季都穿著一件素色棉質外套,踏著一雙黑色的北京布鞋??穹挪涣b的板書,旁征博引的建筑藝術知識,和不經意間來自于生活細節的洞察和哲思,讓我眼前不斷的亮閃閃。他的生活極簡,尚是學生的我都用自己實習期間攢下的工資買下了人生第一部摩托羅拉手機,他卻沒有配置手機,是個完全的自由人。聽說他爸爸是省建筑研究院的專業人員,而他卻每天坐公交往返家和學校,上課以外的時間基本泡在學校圖書館。喜歡這樣學有所長又能于爭名逐利的世界里保持清凈的人。他對于學校走形式讓學生累積學分的行為不以為然,所以第一堂課的時候他直言,選修他的課程的學生只要期末交一篇隨便什么內容和體裁的文章(只要不是抄襲的),他就給滿大家學分。于是選修他課程的學生大排長龍,第一堂課擠爆了教室,甚至很多人站在陽臺上聽課。堅持吸收他授予的知識營養的也就我跟其他寥寥數人。其中一個同系女同學更是對他癡迷。恰巧有次跟這位女同學一起放學返家,碰到老師也乘同一輛車,因沒有座位,我們三個圍成一圈站在一起,車輛晃動之下女同學有意無意的傾倒在老師的身上,老師一本正經的說:“你不要碰我”。在一旁的我內心偷笑,老師不知道要擋掉多少追隨者的揩油。也暗自思忱,老師是一個正直的人。于是對他又多增添了幾分仰慕。于是在畢業作業上留下了我的姓名和手機號碼,老師竟然給我打了過來。他用爸爸的手機給我打電話,并交換了郵箱。只是那時幼稚空洞滯于幻想的我,在幾通電話和郵件來往中暴露無遺,到底內在差距太大,根本不在一個層級,也只能黯然神傷。有時候并非命運沒有給我們帶來對的人,只是我們自身的匱乏使我們無能無力把握。偶爾還會想念這個老師,希望他過得好,世界需要他這樣的存在。他的到來讓我體驗到作為一個人是可以做自己的,我們可以選擇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也可以選擇自己真心喜愛的生活方式,而不必隨波逐流。只要自己內心歡喜就好。

畢業后我遇到了前任男友。那時的我天真幼稚,對生活的現實性不以為意。所以單憑感覺戀愛,毫不在意客觀條件。前男友學歷低于我,也沒有好的工作和發展前途,只是有一顆質樸的柔軟的心。我們很快就在一起了,他對我沒有任何要求,從不指責或要求我改變什么,即使是我的臭脾氣。他像大海一樣包容,使我像一條暢快的魚兒,任意遨游。跟他相處的幾年對我是一份很深的療愈,十足的安全感,人與人之間赤誠的情感,使我足以信任這世間的美好。尤其是他的家庭和家人,讓我體驗到親人之間的互相關懷和愛意。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有三個姐姐一個哥哥,所以當我認識他的時候,他的媽媽已經是一個慈祥的老太太了,而他的爸爸是一個訥言敏行的老頭子。媽媽總是一副平和慈愛的樣子,爸爸在家則很少閑言碎語,那些年在他們家的時日從未見過他的父母之間有任何小齟齬,總是一副和和氣氣的樣子,很溫和的對待彼此。兄弟姐妹之間也互相關愛體恤。這個家庭,這一家人療愈了過去破碎的我。

然而為什么我最終會離開他呢?即使時至今日我仍對他及他的家人心懷感恩,甚至偶爾會想念他的媽媽,那個溫柔慈愛的老人。因為一個安全感十足的人是沒有危機感的,所以前男友心安理得的任時光溜走,對自己的人生沒有計劃和規劃,他覺得如是足矣。而我隨著年齡的增長則越來越焦慮,現實的生活擺在眼前需要去應付,他不來主導我就只能挑起大梁。幫他做職業規劃,以他成熟的人格確實也很快有了起色,只是他始終沒有主動意識。眼看著年紀越來越大,一旦結婚了,就必然要養育孩子,房子、車子、票子,這些對生活基本的保障毫無著落,我的收入常年高出他很多。父母漸老,我基本上是父母養老的唯一指望,而我們兩個綜合的能力尚且不能保障我們將來的生活?;诙嗄陙韺ψ约旱牧私?,我清楚雖然我有賺錢的能力,但我是一個發揮極不穩定的人,這個不穩定并不在于工作的能力,而在于我的人格。我始終無法接受為了生存而工作,始終無法放棄對自己夢想的渴望,始終想要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物并以之為職業。那么就意味著我很可能會放棄穩定的工作不斷去嘗試和尋找,直到找到為止。那么在我收入斷檔的時候,誰來撐起我們將來的家庭呢?于是猶豫再三,我只好選擇放棄他,當然同樣重要的是,我雖喜歡與他相處,但始終體會不到自己對他的愛,僅僅是喜歡而已,我無法接受自己最終沒能嫁給愛情的可能,多年來我一直認定自己是個為愛而生的人。

在前男友身上,我學到了如何做一個好的愛人,也見識和體會到了一個好的家庭是怎樣的情形。

終于,我在29歲高齡遇見了我的老公。初識老公,他一副公務著裝,戴著扁扁的眼睛,一副書生相,休閑褲搭配襯衣,背著公務包,簡潔清爽的樣子。寸頭,面孔和身型都很清爽。清秀干練,正是我想要的型。心怦然的動了,體驗到了愛的感覺,于是鎖定了他。接觸下來卻讓我大跌眼鏡,跟我的想象有著太大的出入,那時的他剛被前女友拋棄,坎坷的情路讓他失去了對愛情的信任,正抱著一副玩世不恭的心態,游戲人間。然而我還是通過跟他的接觸感受到了他內在的淳樸,我想他只是暫時迷失了自己,才對這個世界抱著深深的惡意,而這份惡意也來自于他的前女友們對他的嫌棄和拋棄。他才會誤認為全世界的女人都是物質的,都只看身家背景,愛情最終都會敗給現實。對我來說,愛情有時候確實會敗給現實,但這個現實并非你現在擁有的少,而在于你缺乏一顆向上的心和踏踏實實進取的精神。而我看到了老公身上有這樣一股務實的精神,所以我相信終有一日他會通過自己的行動及行動所得再次恢復對世界的信任,對人性的信任,對愛的信任。

為什么最后會是他?雖然在跟老公戀愛和婚姻的過程中,我多次懷疑和困惑過他到底是不是那個對的人,但是時至今日,我無比篤定,我們就是最適合彼此的那個人。雖然曾經我們個性中都有太多的棱角,無數次刺傷對方,但是這些都是成長的代價。在老公身上,我看到一個男人的責任感和擔當,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對現實有清醒的認知,對人生有清晰的規劃,在職業的道路上穩步求進,生活作息規律,堅持運動,養護好自己的身體;對父母恩情的領會和回饋,他一直非常體恤自己的雙親但又不過于縱容;對孩子的用心,發自內心的關切女兒,大量的業余時間都用來陪伴女兒;對家庭的負責,家里一切外務都是他一個人操持處理,給我這個討厭程序和應付外務的人帶來極大的解脫。老公這些年對家庭里里外外的付出,使我得以擁有很多自己的個人時間,用于學習和提升自己。他是一個向外耕耘的人,幫助我們的小家庭在現實生活中能生存得更好更優,我是一個向內耕耘的人,幫助我們的家人之間更深的鏈接彼此,更融洽的相處相伴。

跟老公這些年的相處中,我這個耽于幻想的理想主義者也逐漸落得地來。我們從彼此身上吸收了自己曾經缺失的部分,感性的我具備了生活所必需的現實感,他則從我的身上吸收了感性的部分,從一個過于理性的直男變成了一個內心柔軟富于情感的人。上帝為什么要造就男人和女人?不是因為男人和女人的結合才能構成一個完整體,不是1+1=1,而是因為男人和女人互相吸納對方擁有而自己缺失的部分讓各自變得更完整,是1+1=2。你還是你,我還是我,我們都因彼此的存在完善了自身,并因你已融入到我的存在而我中有你,無法分割。假使分割了你,便也同時割裂了我自己。這樣緊密關聯的情感有什么能撼動呢?

以前我執著于尋找具備我多年來一直認同的品質的人,認為那樣的人才是我的靈魂伴侶,所以每每看到老公有一些相反特質的時候,會不認可不接受,實際上也是否定他的真實存在。后來我終于明白,我欣賞那些特質,我自己去成為那樣的人就好了,那是我自己的事情,為什么要強求老公成為一個不是他自己的人呢?他不也像我、像每個人一樣,擁有成為自己的渴望和權利嗎?過去當我沒有能力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的時候,我才格外執著于把老公打造成我理想中的人,而后來當我越來越有意識的讓自己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的時候,我感受到這樣就足夠了,不需要另一個復制品了,我做我自己,老公做他自己就好了。

如果現在有人問我:“那么多穿過我們生命的人,我們如何能分辨誰才是那個對的人呢?”我會回答:“當你足夠的了解自己是怎樣一個人,你的渴望,你的恐懼,你的追求,你的絕對不能忍受,什么是你能割舍的,什么是你絕不能割舍的,你遇到一個讓你真正心動的人,并在相處中打不散,雙方都對對方保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更深入的了解對方,等待對方更深入的了解自己,并等待彼此成長,那個就是真正能夠成為你終生伴侶的人。其他人都只是過客,是你竭盡所能也握不住的過眼煙云?!?/p>

幸福之道 · 日覺察 2018.08.06? 小M

發覺相互贊美,俗話就是嘴甜,真的是對關系很有用!今天兩件事:

1. 我剪了頭發,一同事看到了說,你頭發剪短了比以前好看多了。我回答:那是因為看了你們短發好看,我才去剪的。對方很開心。

2. 今天我看到同事貼了藥膏,問她,她說肩頸疼,我說我朋友推薦了一個藥膏,她用了很管用,但是要用兩盒,同事就說,真的么?如果管用,她也要試試的。我說我自己也有肩頸疼,我本來買給我老公,但是他不喜歡中藥,我就自己用,用完后,我就告訴你。她說好啊。然后我就和她說不要去外面按摩店按,如果要按你去公辦醫院按,然后把我表哥的事情告訴她,她就非常吃驚,說這個是真的要注意,說起她一個朋友去按腰結果按壞了,跑去醫院治療。然后她微信語音告訴她家人不要去外面按,外面的很多都是瞎按的。同樣的藥膏同樣的事情和她說和和我老公說,給我的感受就是完全不一樣的!在她那邊我感覺我被尊重,被信任,如果我用了藥膏好,我會告訴她。但是在我老公這里給我的感覺就是被嗤之以鼻,好心當成驢肝肺。我不想理會了。既然你對我有成見,那隨你吧。

反饋:

很明顯你表達愛的語言是為對方服務,而你能接收到的愛的語言是良善的言辭和贊美。多點在關系中表達感受,少僅僅就事論事。舉一些好的具體的例子給他聽,他才能慢慢領會。你們兩個都是需要愛商啟蒙的人,如果他身邊沒有好的老師,你就只能來充當這個啟蒙他的老師。雖然會很辛苦,但如果通過彼此的完善能換來幸福的生活,也將是值得去努力和付出的。當然完全看你個人意愿,畢竟婚姻只是你們兩個人的事,不論你們把婚姻經營成天堂或是地獄,身在天堂或地獄的都是你們兩個人,以及你們共同的孩子。

幸福之道 · 日覺察 2018.08.06? 墨云

今天工作不忙,也沒發生什么事,沒有太多感悟。其實工作之外我接觸的人特別少,家里人口簡單又忙不常見面,不喜歡交際只有幾個特別要好的朋友也不能總聯系。因為陪閨女也沒有參加什么有興趣的組織,基本都在單獨活動,所以一直活的相對簡單吧。

今天多數時間都在偷偷干自己的事,心里癢癢悄悄把東野圭吾的《惡意》看完了,復雜的推理又考驗了一把我的智商;在電腦里繼續整理閨女的成長日記準備成人禮送給她,又免不了回憶起過去;午飯后去草坪剪一大束野花把舊的換掉,還不小心把手弄破流了好多血;和翻譯聊天讓她幫我請教德國醫生朋友一些養生的問題,畢竟歲數大了要把身體放在第一位;和網管定個電腦架子我要站著辦公保護我的頸椎腰椎......上班時間干了好多自己的事仍心安理得,因為我知道工作忙時我比誰都拼命,比誰效率都高,工作的安排也都心里有數,偶爾放松一下自己緊繃的神經。

反饋:

一切心中有數,于是無論做什么心中都有一份淡定和篤定,成熟的狀態,看似簡單的生活,卻也生動活潑,有一份嫻靜淡雅的美感。這大概是人到中年極好的一個狀態了,也是有意識有覺知的生活帶來的回報。也充分說明了幸福安定與否與外在際遇(是否有伴侶)無關,而與內在是否充實、成熟、圓融、寧靜、穩定有關。

幸福之道 · 日覺察 2018.08.06? 晴空萬里

前天(周六)一家人出去散心了,我們住的客房可以看海,晚上洗完澡,我到陽臺靜靜的望著遠處無邊際的大海、海浪拍打沙灘的聲音,這樣的夜晚真的好美,我沉靜在這樣的夜空里,感覺到心的平靜、舒服,靜靜的和自己呆一會,感覺腦子里空空的,沒有雜念,沒有煩惱,只有平靜,我喜歡這樣的感受,久久都沒回房,直到老公喊我進去喝茶……

我發現自己這些日子有些急燥、焦慮,一部分是受老公影響(老公是長期處于比較浮燥的狀態),另一部分是最近工作上有些忙,就變成這樣的模式了,我本想著出去度假回來了會慢下來,今天周一又回到這種狀態了。我希望自己可以慢下來,回到以前的模式,若我也快起來,老公更急燥、焦慮。我不想做一個生活的趕路者,只想慢慢的品味生活,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我會從說話開始,放慢頻率……這樣急燥、焦慮的模式會給自己及身邊的人帶來負能量。

反饋:

接納自己身體對外界的正常反應(包括急躁和焦慮),同時保持覺知,不至于讓事態演化到過于惡劣的程度。鏈接能撫平我們的焦躁情緒,與其壓抑,倒不如將之拿來與你的老公交流一番。如實的將你的文字中記錄的一切表達給他聽,或者當他空閑的時候直接把你的日記拿給他看,讓他有足夠的時間去體會在自己身上發生了什么。

幸福之道 · 日覺察 2018.08.06? 如意

今天因為一件事情,給服務臺的人員溝通。本想言簡意賅的反映情況,但是羅里吧嗦半天也沒說到主題,最后才說到自己的需求和解決辦法,讓自己由主動變成了被動。對自己的這種溝通模式很不認同,所以中午的情緒一直不太好,好在下午做了一些調整。又到下班時間了,還是覺得有點孤單,害怕孤單,害怕自己一個人相處。我知道我要忙碌起來,活在當下,所以我就開始專心做飯,并且把同事邀請到家里來吃飯。同事剛走,我覺得整個晚上的聊天都挺愉快。

反饋:

你相當擅長打擊自己,也許你的一生中給你帶來最大最持久傷害的不是任何別人,而是你自己。你需要試著去澄清自己的感受,你的溝通模式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想必你的感受是氣餒。去面對和體驗你的氣餒就好,氣餒是一種無力的狀態,你是否無法接受自己的無力,才需要以有力的姿態打擊自己呢?以避免自己去體驗那股無力感。始終去澄清你最初始的感受,與你的感受在一起就好,就像珍愛自己一樣去珍愛你內在所有的初始感受。

幸福之道 · 日覺察 2018.08.06? M

看了老師的《充分體驗過失去,才能深深體驗到擁有的價值》,如果充分體驗到遠離一些人而從未有過的輕松、自在,那么是不是說與那些人保持一定的距離或者由內而外地改變相處方式對自己會更有益?我覺得相處不來的人就不要增添那些費力費心又沒有意義的社交了。

今天燉了豬肚。記得有一次前夫的生日就燉了豬肚煲雞。他挺喜歡的。哈哈,他以后的生日會記起我的豬肚煲雞嗎?其實,那些開心的事,回憶起來也是滿滿的喜悅。盡管只是懷戀,讓生命充滿力量和真正在付出愛的時刻還是會穿越時空的塵埃滋養我們的內心。所以,種下愛和收獲愛的都是我們自己嗎?我為了原生家庭付出了不少感情和金錢,對夫家也是同樣地付出了感情和金錢,尤其在挽回的道路上更是備受心靈的煎熬。是不是可以說我深愛著兩個家庭?現狀不是我想要的,但是(盲目)付出的那些時刻,其實我內心是開心的。我曾為家而努力著?;厥淄拢麄儠惺艿轿业男囊鈫??還是說,我只是阿Q精神?

今天發現前幾天買的衣服降價了。我聯系了客服。退回差價,還是有好幾百塊錢。如果我不和客服提,沒有人會憑空給我退差價的。做生活的主動者。今天穿新衣服上班,心里都是開心。以前不喜歡穿新衣服。在自我認知上慢慢肯定自己了。

反饋:

老師談論的不是社交而是親人,每個人至親的人就那么幾個,所以在自己有意愿且有能力的前提下,處理好與這些至親的關系會帶給自己莫大的安慰和支持,同時也會溫暖親人們的心。當然也不必強求自己,就像我現在暫時無法與爸爸達成和諧,所以我也選擇暫時擱置,不讓自己活得太辛苦。至于社交,則全屏個人喜好和意愿,每個人都有權擁有自己的選擇,沒有統一標準和答案。

相信你自己的體驗,你所描述的正是愛出者愛返。當我們發出愛的時候,我們也正身處愛中,而體驗到愛本身就是愛的回報,收獲到他人的回饋只是愛的附加值。正如當我們發出恨的時候,我們也正身處恨中,備受恨的煎熬。他們能否感受到你的心意,取決于他們自己的覺悟,與你無關。每個人只能對自己的生命體驗負責。

你是一個行動力很強的人,悟到就馬上能夠運用于生活實踐中,所以相信你的進步會快過很多人。

幸福之道 · 日覺察 2018.08.06? 葵

很早之前,因為工作的關系,和一個男生有過幾面之交。后來他碰巧和我的一位前同事共事,當時那位同事有意撮合我們,向他講述了不少關于我的事情,隨之,他越來越“了解”我,也向那位同事坦陳過想要追求我,但是自知沒有希望,就不了了之。

一直以來,這個男生躺在我朋友圈的工作組里,有時點個贊。前段時間,因為在音樂上的共同愛好,以及打游戲開黑,我們產生了一點鏈接。直到昨天晚上,忘記從什么話題開始的,我們突然聊了起來。我以為會是一場尬聊,沒想到話題越來越多,我們都驚訝地發現,對方并不是自己原先所“了解”的樣子。

這次聊天,打破了我對這個男生“無趣”的固有認知,也讓對方感受到我不僅是他從那位同事口中所知道的樣子。他告訴我,因為發現我其實更多面,也更有趣,是他所認識的人中的“一股清流”,所以很慶幸得以重新“了解”我。

對這個男生說的一句話印象很深:很高興重新認識你。我們都多了一個新朋友。

我想,我們每個人應該都會“認識”那么幾個道聽途說“了解”到的,或者是憑借幾次照面就給對方貼了標簽的人。得益于這次聊天,明白自己固有的認知不一定是正確的,及時調整,讓自己把事物看得更清楚。

反饋:

比你所談論的現象更麻煩的是,我們共同生活了很久的人,我們經常也并不真正“認識”他們。有時是因為對方故意隱藏或不敢表露,甚至對方對自己的認識都很片面,有時是因為我們在深入了解對方以前就下了定論,形成了關于對方的定見,把對方“看死”了。所有人都永恒的處于變化之中,就像今天的我們與一年前甚至一個月前的自己相比已經起了或大或小的變化,他人也像我們自己一樣,永遠處于發展變化之中。所以在每一個新的一天,我們都要打開眼睛,去認識新的自己,和新的他人。

(其他成員日覺察因涉及個人隱私不予發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