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動物的理想生活

天蒙蒙亮,我被一陣急促的篤篤篤聲吵醒,以為冰箱出了毛病,于是豎起耳朵聽。過了一小會兒,篤篤聲從另一個方向傳來,我分辨出那是啄木鳥在跟公寓的樓板較勁。恍惚間回想起我們仨在馬來西亞的日子,我們乘小船在京打巴魯河里飄蕩,在導游的指引下尋找長鼻猴、鱷魚、野象、鳥,夜宿的小木屋的隔層里住著一家鳥,在我們頭頂咕咕叫了一整夜。那是熱帶叢林,可我現在在美國南部的城市里。

起身走到陽臺,不到十米寬的草坪之外就是馬路,馬路對面好像是個小水壩,雜草叢生,聽說本州有響尾蛇,所以我不太敢去看個究竟。草坪上來了個不速之客,把尖尖小小的腦袋扎在草叢里猛吃,頗有“吃個老母豬不抬頭”的執著氣勢。這個家伙大小和家兔差不多,穿一身條紋盔甲,小腦袋小耳朵長尾巴。以前我只在電視里看過,名叫犰狳,今天得見尊容,很是驚喜。它吃得那么帶勁專注,和它邊上的松鼠大大不同。松鼠的個性顯然急躁得多,躥上躥下,一點不客氣,有時候它們還會來我手上拿堅果吃。想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誰讓這里的松鼠比人還多呢?從數量上說,松鼠應該是當地主導物種吧。


犰狳


膽大

走進校園,隨處可見松鼠,還有各種鳥。它們每天聚集在樓前,按時準點上班,比我還積極。經常能見到一位白發老教授給它們喂食,鴿子、松鼠、大黑鳥共進午餐,旁邊還會有只矜持的肥貓。穿過校園時路過烏龜池,能看到烏龜們排隊曬太陽,令人羨慕的愜意舒適。偶爾會有一兩只逃跑的,它們奮力爬出來,其實自己也不知道要往哪里去,但烏龜豈是池中物?!去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也好,大不了再爬回池子,即使找不到回去的路也沒關系,四處流淌的小溪也會是它們的上佳居所。

午餐


烏龜豈是池中物

某天下午我坐在室內,不經意看到外面的樹上停著一只“紅衣主教”,這種鳥和“憤怒的小鳥”里畫的一模一樣,體型中等非常靈巧,還不等我把手機掏出來它就飛不見了。每次看到紅衣主教,都會驚奇不已,它羽毛的紅色給我視覺上強烈沖擊,我從沒見過任何紅色如此飽滿艷麗,無法形容。

去年感恩節,我在住處周圍溜達,沿著馬路散步。傍晚時分,與一家鹿不期而遇。它們在各家草坪上吃晚餐,從這家吃到那家,和我保持著一段距離。跟著它們我又見到另外兩對鹿,就在我拍照的時候,有只小鹿沖著我直跑過來,我嚇得趕緊后退。還好我后撤及時,否則被小鹿撞懷,那感覺我可能不太受得了,畢竟我這么大年紀了。昨天有一只小鹿獨自在我公寓對面徘徊,不知道是不是幾個月前往我懷里撞的那只,它看著我,楚楚可憐,估計是桀驁不馴的少年執意逃離父母的管教,天快黑了才戚戚然想要回家。

鹿

天黑之后倦鳥歸林,螢火蟲星星點點在林間草叢飛舞,白天活躍著的都驅于平靜,另一個習慣于黑暗的世界喧鬧起來。可能是視力不佳的原因,鼴鼠總是拖著細長的尾巴挨著墻根走。我第一次看到鼴鼠的時候,心跳驟然加速,在我眼里它就是一只體大如貓的老鼠,在它接近我的幾秒鐘里,我想好了十幾種逃跑路線,但是它好像并沒有看到我,徑直去泥地里打洞,一會兒就消失不見了。夜間的鳥并不是那么安靜,它們整夜有節奏的鳴叫,好像打呼嚕的聲音,好幾次我從夢中醒來聽到這聲音錯愕不已。


居民家中的鳥屋

去年在地方性的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說是由于探測到地下40英尺處發現兩個小空穴,為了勘察洞中是否生活著瀕危物種,正在建設中的高速公路暫停施工2-3周。如果沒有瀕危物種,則填平洞穴,工程繼續。而前年州內某地的公路建設被無限期中斷——因為發現了一種瀕危蜘蛛。如果這里的動物有意識能思考,相信它們生活在這里的感受首先是——被尊重。尊重是何等平常又是何等寶貴,很多時候在地球上的很多地方,人都未必能享有這份權利。

我暫居在美國南部的城市,但時常會有種身處原始森林的感覺,呆的越久越感到自身之渺小無力,越感到人的行為有不可逾越的邊界。人作為生物圈中的一環,并非世界的主宰,所以在自然面前應懂得順服和敬畏,在其他物種面前應有尊重和憐憫。人和動物們都不過是這世上的客旅,如果人能讓動物們過上它們理想的生活,相信人的生活也就會理想起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