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真實的人生皆為邂逅。
--《我與汝》布伯
08年大學開學,去往成都的火車上邂逅了一位陌生的男孩,大概是在晚上熄燈后我們突然對視了一眼,接著向彼此敞開了心扉。
說來這次相遇很是奇妙,雖相見很短,卻將自己近19年來的心里話都與對方傾吐了個干凈。這次對話無關親情、友情,更加談不上懵懂的情愫,就是想將內心憋了許久又各種顧忌的話一股腦說了出來。
凌晨四點,窗外是偶爾路過的陌生城市一點零星燈光,我們站在火車過道抽光了近一包煙。間歇我們沉默了一段時間,靠著車門的玻璃,看向外面一望無際的黑暗,內心卻是說不出的充盈。仿似找到了靈魂的另一半,每一個觀點每一件對事情的處理方式包括思考方式都是那么相似,我們在這短暫的交集時刻得到了對方完美的印證。
現在再去回憶當時說了些什么,已經逐漸模糊,而我至今還依然記得最后天快蒙蒙發亮的時候,他說:“今晚,我真的很高興,甚至有了幸福的感覺,這大概就是共鳴吧。”
我們相識而笑,啞著嗓子道了一聲晚安。等我醒來時,他的鋪位已經空了,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下車的。而我看著他的鋪失神了一會兒,沒有悵然若失,只覺得他最后說的話,很對......
幸福,一說到這個話題,鋪天蓋地的信息會跑到眼前,你應該怎么怎么做才會幸福;應該找一個什么什么樣的人才是幸福;應該去哪些地方看到哪些景色才是幸福,等等。紛至沓來的都是教你怎么得到幸福,而我想,幸福真的是別人能教會你的嗎?
其實作者岸見一郎,在整本書中也未曾教我們如何得到幸福,而是一直在說他書名就提到的“接受幸福的勇氣”。他就是想告訴我們,其實幸福這種東西,你敞開了懷,自會感受得到。
正如這世上沒有兩片一樣的葉子一樣,幸福的感受也是各有不同。那么,在接受幸福之前,我們應該做的是感受幸福。
幸福它是一瞬間的體驗,從不被延長又在比較中得以深深體會。
幸福又是被分類的,從大到小各有不同:
1.大幸福:大自然賜予的空氣、水、食物,生存必需品;
2.中幸福:來自國家帶來的安定感;
3.小幸福:來自家庭、朋友、愛人、親人,各種人際關系 ;
4.微小幸福:自我體驗。
這種幸福感是逐步遞增的,離自己最近的最深有體會,離自己最遠的卻是缺一不可。
人無法選擇出生,亦無法選擇死亡,生活的過程中又多有磨難,上天將幸福這種感受賜予我們,是讓我們珍惜生的可貴、死的淡然、活著的心安。
作者給我們搭了一座橋,不僅幫我們分析了幸福的定義更告訴我們通往幸福的彼端究竟應該怎么走。
他告訴我們:我們生活在一張巨大的關系網中,既要保持與他人的聯系又要保有自我的獨立意志;認清生死的真諦;保有一定的做人尊嚴;幸福不等同于幸福感,不要被情緒驅使,做出危險的行動;每一份關系都是人生中美好的羈絆,得到與失去都有一定的變數......
最近看到簡書作者的一句話:
“人類最深的悲哀和憂傷不是來自貧困,來自苦難,而是來自繁華,來自幸福,來自深深的幻滅感!”
看完后深有感觸,大概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突然變的患得患失,連對幸福的渴求也變的忽大忽小。只希望真的領悟了什么是那份接受幸福的勇氣,真的做到不逃避,接受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帶給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