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摘錄:我的情緒我做主

......

在這里呢,我想再給大家舉兩個例子,我自己呢,是兩個女孩兒的媽媽,那么我有兩個孩子,大女兒呢,在上小學,二,女兒呢,是在幼兒園中班。那么這兩個例子,一個是發生在我的大女兒身上,一個呢,是發生在我的小女兒身上,那么發生在我大女兒身上的這個例子是這樣的,我相信有很多家長,其實這個事情也是在經歷的嗎,比如說,輔導孩子功課嗎,孩子,寫作業磨蹭啊,拖拉時間拉的戰線很長,我們家長經常看到孩子拖拉磨蹭,我們習慣的做法是什么呢,催促對不對,但是拖拉磨蹭的背后,其實很多是孩子對我們的阻抗,對學習的阻抗。但是阻抗本身就是一種不情愿的情緒表現。

好,有一次我孩子回到家寫作業老半天了,我進去一看,作業兩行,字也沒有寫好,然后我就說,哎呀,寶貝,是不是感覺有點煩,寫作業,媽媽好像看到你沒怎么寫嗎,然后孩子說事啊,媽媽每天寫不完的鞋,在學校里要很多的。抄寫,回到家還要寫作業,真的很累很累的。然后我看著他,我繼續說,媽媽也知道我們現在越來越大了,作業量也越來越多了,媽媽也知道,其實挺不容易的,然后我們家孩子繼續說,媽媽,你知道嗎,真的很不容易的,然后我繼續說,那怎么辦呢,有的時候看到作業這么多,媽媽也會覺得,挺煩挺累的,然后孩子看看,我看看作業,想起了你我平時教會他的一個情緒釋放釋放的這個方法。

然后他就對我說,媽媽,要不我就做幾個深呼吸吧,然后他就開始誒調整它的這個坐姿,開始做幾個深呼吸,做完深呼吸之后,也感覺自己好一點,他也不管我是不是在旁邊,還在哪里,他就繼續寫他的作業了,那么等到我出去再進來的時候,他的作業就完成了,差不多了,我們很多的家長也有這樣的一種感受,我們家長會說,其實我們家孩子狀態好的時候,他寫作業的效率是很高的,那實際上什么叫做狀態,好意思,就是孩子沒有負面的情緒,那家長可以做的,不是去要求孩子怎么怎么寫作業,不是去反復的跟他說,你知道嗎,現在幾點了,你的作業還沒有完成,等等等等。而是需要看到孩子的負面情緒去理解它,接納它,引導孩子把負面情緒釋放掉,然后把學習這件事情的責任歸還給他,讓他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家長的一個角色和身份,不是一個,我們說家長不是一個什么專制的一個家長。而是成為孩子的一個情緒管理的教練,行為訓練的一個教練,訓練孩子的情緒管理和他的行為,而不是要求孩子怎么樣怎么樣。

我再來舉個例子,那么這個例子是發生在我的小女兒身上的,有一次呢,姐姐在暑期班里面,我和妹妹呢,去接姐姐放學,時間還早,那么老二就在兒童區和別的小朋友玩兒,過了一會兒呢,我聽到了有哭聲,跑過去一看,我們家孩子在哭嗎,然后我就說,寶貝哭啦。然后孩子說,媽媽剛剛有來了一個小姐姐,這個小姐姐不愿意和我玩兒,他只愿意跟另外一個小朋友玩兒。然后他就越說越委屈,越說越委屈,然后這個時候我在想很多,父母可能就會跟孩子說,這有什么好哭的,你自己玩兒別的不就行了嗎,別哭了,好了好了,別哭了,那么家長其實越是這樣的話呢,你會發現孩子的情緒會越失控,然后接著你的情緒,因為孩子的情緒沒有穩定下來,你的情緒也會失控嗎,然后就會上演一場拉鋸戰。

那么,實際上當這個時候對家長來說,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教育的機會,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孩子需要學會怎么去面對這樣的處境,還是需要學會,怎么去面對。去適應別人,去適應這個社會,他需要去掌握這樣的一個技能,那么這個技能的獲得是需要家長去訓練和正確的引導的,首先還是我們說處理孩子的問題,還是先處理孩子的情緒,家長需要先對孩子表示同理,那么我就對孩子說,有小姐姐,她不愿意跟你玩兒,他希望跟他愿意跟另外一個小朋友玩兒,你是不是覺得很委屈,你,然后這個時候你會發現我這么一說,孩子的情緒一邊的更加的激烈了,她哭的就更厲害了,但是這個時候我們家長不要害怕,你也不要覺得煩,因為情緒只有釋放了,他才能被處理。

然后我就看著她哭得很厲害嗎,我就看著她對她說,寶貝,我們來幫幫自己吧,怎么幫助自己從這個情緒中走出來呢,他突然看我看了一會兒盯著我,對我說,媽媽,要不我來手術吧,然后就他就開始數了。然后一,然后他看到誒開始手術的時候又對我說,媽媽,要不你和我一起數數吧,我說好,那媽媽就跟你一起數。然后我就和孩子兩個人一起112345到三的時候,這個時候他對我說,媽媽,我好了。然后我就說啊,這么快,他說是啊,我差不多了,然后我又繼續說,那你怎么看剛剛發生的事情呢,這個時候孩子就對我說,下次再發生這個事情的話,我就自己找別的小朋友玩兒。其實在這一刻,我聽到了孩子這么說,我是感覺到很欣慰的。

因為那個時候他才剛到四歲嗎,那么他已經可以開始去想辦法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且能夠去找到一個,可能自己還能比較適合他自己的一個方法,這對我來說是一件還蠻值得欣慰的一個事情。

所以我們會說,當我們家長在面對孩子的一些問題的時候,我們不要一上來就去A評價對和錯,不要一上來就去A,給建議出主意,那么其實我們更加要關注到的是孩子,因為這個事情。他背后的一些情緒和他的一個。心里的一個需求是什么。

好,那么我們這一代的家長呢,也會經常感覺到孩子很自我。好像眼睛里只有自己,需要全世界都圍著自己轉,父母付出了很多,孩子缺乏感恩,同學之間呢,相互缺乏必要的謙讓,感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那原因是什么呢,因為孩子的同理心和他對別人的換位思考的能力是沒有發展出來的,要怎么幫助孩子發展孩子換位思考的能力呢,我們說孩子的同理心是需要去幫助孩子訓練出來,還是那句話,不是要求孩子做到,是訓練孩子做到。這個時候,家長其實就是一個教練的角色,家長怎么去免,也就是你先對自己的孩子表達出對他的同理和共情,讓孩子的大腦有被同理過河共進過的痕跡。

讓孩子真真正正。切切的感受,到被理解后,自己的內在會發生一些什么樣的變化,孩子會更容易具備同理別人的能力,才會看到別人,那么做其實是出于什么樣的原因和目的,看到父母的不容易,看到同學那樣做,也并非處于惡意。我們說,這一代的孩子的感恩,換位思考,是需要家長有意識地特別需要去培養的。

好,以上是跟家長們分享啊,去用同理心來訓練孩子的這種換位思考的能力,同時幫助孩子去處理他的負面情緒,面對他自己的問題。那么在處理孩子的情緒運用同理心的同時呢,家長還需要啊,可以在平時訓練孩子,掌握一些情緒管理的小技巧,就像我前面在給到大家舉例子的時候,我們家老大,他自己發展出適合他自己的一個情緒,管理的方法是深呼吸,那么我們家老二呢,他比較喜歡常用的一個方法就是數數。他覺得數數了之后,它自己的情緒慢慢的可以穩定下來。

那么這個對于孩子面對啊,面對自己現在,當下一個。壓力比較大的學習環境,他的生活上的跟人的相處,跟老師之間的相處等等等等,特別是有一些孩子會經歷一些特殊的事件,怎么去走出來的時候,情緒管理的技巧就會顯得特別的重要。

我經常會說這樣的一句話。其實在這個年代,孩子和孩子之間拉開差距的,并不一定是智商。而是情緒管理的智能,我們經常會把他說成是叫做情緒智能,孩子的學習也并不是智力因素,在起到關鍵作用,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也就是情緒智能在影響著。所以家長需要認真的面對情緒管理這個問題。

比如說,家長要教會孩子轉移負面情緒,可以讓孩子A,聽聽音樂啊,看看她喜歡的這種小叔啊,去去,閱讀一下。讓他在不知不覺中哎,用笑聲曲展要驅走這種壓抑的心情,譬如說家長也可以跟孩子一起互動啊,做一些親子游戲啊,打鬧啊,甚至等等等等,轉移他沉悶的這個心理壓力。那么在負面情緒轉移之后,孩子能夠在接下來的生活中更加多面性的思考問題,家長呢,也要讓孩子學會合理的發泄自己的情緒,鼓勵孩子用一些恰當的方式把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比如說可以哭一場。可以讓孩子把自己的煩惱畫畫畫出來,甚至可以,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給孩子準備在家里準備一個沙袋,讓孩子去用拳擊的方式打沙袋。

那么,孩子的情緒可以釋放出來,他的痛苦,郁悶可以得到宣泄,甚至有的時候鼓勵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釋放掉負面的情緒,當負面的情緒被宣泄了,其實我們有的時候大人也有這種感覺,負面情緒走了,眼前的世界才會更加的清澈,原來好像像迷霧一樣罩住的大腦,這個時候看問題也會豁然開朗,那么家長也不要害怕孩子哭,其實,哭啊,是一種非常好的宣泄的途徑,當然哭也分很多種吧,那種委屈的,憤怒的,悲傷的,哭是需要讓他充分的宣泄出來的,特別是一些孩子,遭遇了一些同伴交往的壓力,學習壓力等等,自我挫敗感特別強烈的時候,我經常會跟家長說要讓孩子哭,而且要讓他哭夠。

善心可以驅散負面的影響,家長適時的去帶孩子去郊外去走走,去風景比較好的地方,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啊,投身到大自然里面,供起孩子,讓身心有一個愉悅和放松的一種通道啊,肖總,他頭腦里原先比較那種灰色的這種感受,孩子因為投入到大自然,他的心胸會放放松下來啊,那個內心也會變得越來越寬闊,也就能夠更加多的接受一些其他的事物,那么在合適的時間節點,合適的情景之中,家長,朋友可以引導孩子聽一些輕松的音樂啊,放松的音樂啊,等等等等,讓孩子在郁悶的情緒當中得到一些緩解,我們說,在這種給孩子創造一個可以有一個情緒釋放的這種空間。

那么以上呢,我們講的是怎么去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對吧,用同理心去化解,平時教會孩子一些情緒管理的小技巧,前面的給家長的一句話,我不知道伙伴們還有沒有記得好,叫處理孩子的問題,先處理孩子的情緒,發生事件時,家長可以用同理心平時呢話呢,教,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情緒管理方法,對不對,好可能說到這里呢,這個時候家長也會有這個問題。

因為有的家長朋友會問,阿會說,朱老師,你說的都對,我鞋,我也想要跟孩子好好相處,我也想要母慈子孝,但是你知道嗎,我一看到他那個熊樣,我自己都快要崩掉了,我們說好及時啊,有的家長他也會說,其實道理我都知道,可是,你知道嗎,我就是做不到,我們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說到和做到之間的距離,那我們知道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一個距離產生嗎,其實這還是一個情緒管理的問題,只是這里的主角,要換成家長,自己,也就是家長,自己的情緒管理,也需要去訓練,去年本身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家長自身對孩子的期望,家長自身成長中可能會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比如說。

比如說,家長自己從小是在一個被高要求嚴。標準的家庭里長大,從小是被指責挑剔的,長大的,自己有一天成為父母之后,也很容易發展出對自己孩子的指責,挑剔,哪哪都是不好的,哪哪都是自己不滿意的,你越去指責你的孩子,越看到孩子的不好,那這個孩子啊,他的行為就會越來越固化,他可能就會越來越往你說的不好的那個方向去發展。那么在這里呢,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我們要了解我們家長的這種焦慮,究竟會給孩子帶來一些什么。

首先,家長的焦慮會增加這個孩子的心理壓力,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如果經常是一副焦慮的面孔,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心理壓力,因為父母一旦焦慮,家庭氛圍就很緊張,父母在對待孩子的時候,要么就是教訓的口吻,要么就是。阿金,急赤白臉地訓斥,有的父母還可能說出傷害孩子的話,或者是打罵孩子,長此以往,會讓孩子的心理負擔過重,出現逆反的情緒和行為。

第二呢,讓孩子的心態會變得不穩,脾氣會變壞,父母的焦慮呈現給孩子是一種負面情緒,這種負面情緒會讓孩子變得心態不穩,脾氣變得急躁。比如有的父母看見孩子的一些行為或過錯,總容易上火,動不動就訓斥或者是責罵,孩子就會不知不覺習得這種負面行為。

第三一點啊,我們說家長的焦慮還是讓孩子缺乏自信的一個來源,那么父母的焦慮啊,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心理負擔,也會讓孩子變得脾氣更壞,孩子受挫時,也會以這樣的一些焦慮的情緒對待,焦慮的情緒只會讓他們陷入負面的暗示的惡性循環,從而辦不好事情,越是做不好,就會越焦慮,從而陷入到這樣的一個循環之中,是的,孩子在做人做事的時候對自己越來越不相信,越來越覺得自己不行,慢慢的就會缺乏自信。

我們說教養模式有四種,一種是專治,只對孩子下命令,不顧及孩子的感受,需要。第二種是溺愛,只滿足孩子需要和感受,沒有規矩。第三種是放任,既沒有愛,也沒有規矩,這個呢,留守兒童會比較多一些,第四種是我們提倡的。既要對孩子做規矩,也要給孩子愛,叫作愛和規矩同時輸出。

我平時在講課,或者是在做咨詢的過程中,普遍的,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是以裝置為多的,家長更傾向于主導,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安排了,沒有孩子的自主權,孩子按照框架去做,慢慢長大了,它的對抗性就會越來越明顯,我們來分析一下,一個焦慮和焦慮的父母會對孩子更容易形成控制,他控制的背后無疑就是一種焦慮和恐懼嗎,因為擔心,因為害怕失控,害怕孩子不按照自己的軌跡發展,孩子不聽話了,就要嚴加去約束,有的時候我們說孩子對抗,特別是到了青春期,家長感覺到溝通會顯得特別的困難,你剛想要和她說,她說你煩死了,這個時候家長會感覺到特別的挫敗。

其實我們要了解的是,孩子本身反抗的不是我們家長本身,他反抗的是我們對他的一種教養模式,他只是不想被密不透風的嚴格的控制著。那么在孩子猛烈的反抗的背后,在激烈的憤怒的背后,是對。父母的這種。這種情感上的關系上的需要。

如果你恰有一個和你反抗的很厲害的孩子,我今天特別推薦你看一本書,叫解碼,青春期。當然你的孩子不一定已經進入到青春期,但是也有一些反抗表現的話,基本上也是非常適合你的。那么這本書的作者呢,剛出生啊,為什么說這本書好呢,因為這本書的作者,他本身就是有類似的一個經歷的。這本書的作者剛出生的時候就是被自己的親生父母拋棄了,那么,他在遇到他的在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個撫養人,叫做劉德羅德尼的時候呢,他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記錄被每一個家庭領養再踢出去的,這個最短的時間。因為在他的內心里面,他不相信自己是被愛的。那么他就用自暴自棄無數的偏差行為來證明自己真的是不被愛的。

因為早期它失去了對親生父母這個最應該愛他的人的信任,一直直到遇到了羅德尼。這個中學老師和他的妻子始終沒有放棄他,即使是被抓進監獄了,還在第二天去保釋他。直到有一天,他內在的不安全感真正的被重新建立起來,羅尼的那句話起到了作用,他說,我們從來不把你當成是問題,我們把你當作是機會。那么后來作者的人生也就有了徹底的翻盤,自己也成了一個教育的傳播者,從他的成長出發,最后人生也有一個大反轉,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在他的一生當中有一個接得住他的羅德尼。

我相信我們每一個家長都可以成為自己孩子的羅德尼,而如果你的孩子正處于各種狀況中,你更需要這么做,因為孩子比你想象當中更需要你,哪怕他不愿意和你溝通,向你拋射各種情緒和各種問題和狀況,不停的給你制造麻煩,我經常會說,家長要用自己的吻去接孩子的部分,孩子才會問,如果家長自己先不穩了,你的孩子就不會吻,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想要獨立,她想要掙脫出去,他想要依靠自己,但是。他在成長的過程中,哈恩并沒有完全具備這個能力的時候,家長穩穩的支持和愛,顯得就尤為的重要,我們說孩子的行為有多混亂,他的內心就有多恐懼,他對愛就有多渴望,他比你想象當中更需要你。

而我們自己是成年人,我們得學會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任,那么什么叫做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任呢,當家長自己有情緒的時候,或者看到孩子的行為和馬上就要起來的時候,我建議家長趕緊撤離現場,不要帶著情緒和孩子溝通,因為在那樣的一種狀態下,其實我們并沒有在。真正意義上溝通,我們更容易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宣泄出來,家長帶著情緒和孩子溝通,其實這個時候說的話殺傷力是很大的,動作也是很粗暴的,我們的表情也是很難看的,最重要的是沒有效果,孩子的行為改變的可能性也不大,或者可能眼下因為你的權威性,她有了一些改變,但是對他的長遠成長來講,良好行為,性格品質的培養沒有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那么,家長徹底現場去干嘛呢,因為經常給家長講一些系列的課程,有學員,后來聯系的時候有一個學員特別可愛哦,他跟我說,朱老師,我現在在自己家的陽臺上弄了一個小花園。然后每一次我在跟孩子相處的時候,特別是在給他做啊,做那個功課,輔導,或者是在弄學習的時候,感覺自己快要繃不住了,這個時候她就會去到自己的那個小陽臺,小小花園里。然后在那個小花園里自己種的一些花花草草,然后去聞一聞啊,去看一看,然后做幾個深呼吸,這個時候自己的情緒就可以慢慢的平靜下來,他說,等到我平靜下來了之后呢,我,我想好,我怎么在和我自己的孩子溝通,一段時間之后,孩子居然說,媽媽,你變了,和孩子之間的關系也居然會變得越來越好,孩子,很多的心里話也愿意說出來了。

那么這個時候我們說孩子的行為就會帶來一個很明顯的變化,因為親子關系的改善,孩子感覺到了,爸爸媽媽慢慢的開始接納自己了,感受到了來自于父母來自于父母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志,那個關隘。慢慢的,慢慢的,自我的感受也會變得越來越好,學習和行為也趨向好的方向,發展了。所以我們經常會說這樣的一句話,家長改變1%,你的孩子就會改變99%,那么對于家長來說,其實很多時候,包括我自己在講課的時候我也會說。

我們家長學方法學技巧其實不難,最難的是什么呢,情緒管理。所以對于家長來說,你要學做父母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功課是什么呢,學習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家長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真的非常的重要,這樣做呢,其實還有另外的一個好處是什么呢,因為當我們家長自己把自己的情緒管理好了,其實我們也是在給孩子做榜樣,讓孩子看到爸爸媽媽可以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任,而且情緒是可以管理好的,只要我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那反過來講,我們不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情商高嗎,什么叫做情商啊,我們都知道,情商其實就是一個人情緒管理的能力,對吧,可以識別和認識自己的情緒,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可以識別和覺察別人的情緒啊,可以自我激勵對吧,可以發展一個較好的人際關系,可以有較強的這種耐挫力和抗挫性。那么當一個孩子啊,經歷失敗了,犯錯啦,這個時候她的情緒管理也是特別重要的。

因為是當一個孩子,失敗了,犯錯啦,他就會處在一種,覺得自己不行啊,很沮喪啊,甚至是很后悔的,這樣的一種情緒,處境里。但是如果這個時候她有一種情緒管理的方法,他可以讓自己的,這樣的一些負面情緒,有一個恰當的出口。然后等到他的情緒釋放掉。然后他的理智就可以出來,當理智恢復的時候,他的認知就會慢慢的往好的方向發展,這個時候孩子就有可能就會意識到。其實我現在一次的失敗不代表什么呀,我下一次可以繼續再努力呀,那么這個認知是要等到他的負面情緒釋放掉之后才能真正的發展起來的,如果家長沒有幫助你的孩子或者是你的孩子沒有釋放掉這部分的負面情緒的時候,你給他講這么多的道理是沒有用的。

總之,作為家長,我們需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起責任,也就是要面對孩子的問題,先處理孩子的情緒,后半句話其實就是。面對孩子的情緒之前,先處理家長自己的情緒。

其實家長也可以發展出很多自己可以應對情緒的方法,比如說,堅持運動啊,因為運動是可以改變我們的大腦的,這個。把功能的。當我們的大腦的一些構造,大腦的一些神經元和他的一些組織有一些變化的時候,其實我們對自我的控制感啊,對自己的掌控感啊,情緒管理的能力也會提升,又比如說有些人會堅持的練瑜伽,做冥想啊,又比如說有些人會把自己照顧的不錯,不會讓自己太累,好,自己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等等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家長去做的。那么實際上只有家長把自己。照顧好了,我們的情緒穩定了,我們才有更多的精力和能量去面對自己的孩子。

那么在這里呢,我還想給家長這樣的一個認知哈,就是在孩子的成長當中,他的一生,包括在18歲之前,在成年之前啊,在真正的獨立之前,他的成長過程中一定是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的。所以我悶,很多時候是要。接納孩子,成長本身就是有一堆問題組成的,這樣的一個認知。因為當我們降低了對孩子的各種各樣的要求和期待了,去接納這個孩子,他本身是一個什么狀態的時候,其實我們的情緒反而會更加的穩定,當我們的情緒更加穩定的時候,我們反而有更多的方法去幫助自己幫助孩子。

好,我們今天呢,和大家也分享了很多,講了大腦情緒的運作的機制,分析了為什么我們做了很多孩子的行為,還是依然如此的原因,給了家長兩個方向,阿的阿的引導,一個是面對孩子的問題,先處理孩子的情緒,第二個是面對孩子的情緒,先處理家長自己的情緒。那么其中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是講到了,去同里和去同理孩子對吧,后面思考。同時幫助孩子,也因為他得到了一些同理,他才有能力發展出對別人的同理心來。同時,也可以發展和培養孩子一些情緒管理的技能,但是大家長要記住的是,這個一定是一個訓練的過程,而不是一個要求的過程,我們要有的是一個訓練者的教練者的一個心態。

那么,在家長面對自己情緒的時候呢,建議家長更多的是去自我成長,學會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任,找到方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很多時候,我們在面對孩子的問題的時候,其實是因為我們自己的情緒的原因而影響到我們自己的這種教養的模式。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一位偉人說:“要么你去駕馭生命,要么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
    Kayan阿嘉閱讀 610評論 0 21
  • 時間過的好快。這學期感覺沒多久就要放假了。好多事情等著我去做。 這次教資面試一定要一次性過,減少負擔。也可以說是人...
    L林零閱讀 101評論 0 0
  • 剛剛準備下班,電話響了。一看,是小妹的。 心中掠過一絲不安。因為,她開心的時候總是忘了還有個姐姐,一般打電話,都是...
    心理咨詢師曉魚閱讀 806評論 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