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解釋了物質的客觀性。說唯物論這個物指的就是物質,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并且這種客觀實在,能夠被人的意識所反映。
接下來我們簡略的探討一下,什么叫做客觀?什么叫做主觀?
先來說一下主觀,主觀離不開人的意識活動,舉一個例子來說:現在你想象一個場景,這個場景中有山有水,山是青山,水是綠水,在山坡上有一群小羊在吃草,突然從山的那一邊跑來一群狼,天空有烏云大作,電閃雷鳴,眼看暴雨就來了。那么這個場景就是你的主觀意識所創造出來的一個場景,它能夠根據你的意識的變化就是你想象的變化而改變。這就是主觀意識。
再來看一下客觀。物質就是客觀的,自然界存在和發展也是客觀的。這里的客觀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能夠被人的意識所反映。我們先來看一下,不能為人的意志所轉移,舉一個例子來說:你準備出去旅游,可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暴雨,這時候你并不能通過你的意識去改變暴雨這一客觀實在??陀^,說的就是,物質就在那里存在,并不會因為某個人的意識而發生改變,比如說:夏天實在是太熱了,我不想要這個太陽了,可是這可能嗎?太陽是物質的,并不能因為我不想要太陽,太陽就不存在了。因此,客觀存在的物質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再來看一下什么叫做能夠被人的意識所反映?還是剛剛的那個例子,夏天到了,天氣很熱,人通過意識,認識到這是因為太陽的存在,所以,天氣變熱了,人可以通過意識認識物質。
好了,我們解釋了什么叫做客觀,什么叫做主觀。
我們再來說一下什么叫做意識。意識有兩個特征:內容的客觀性和形式的主觀性。
先來看一下什么叫做意識內容的客觀性。前面我們也說了,這個世界是物質的,自然是物質的。那么通過意識去認識這個世界,所得到內容,必然也是物質的。而且,人的意識是存在于人的大腦的機能,是依賴于物質而存在的。沒有大腦,沒有物質性也就沒有意識。我們來想象一下,如果這個世界是虛無的,那么我們的意識去反映誰呢?如果世界是虛無的那么,意識也就不存在了。在來想象一下,我們的大腦是不存在了,那么我們的意識去依賴誰呢?所以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
再來看一下意識形式的主觀性。意識形式主觀特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意識的反映形式是主觀的,雖然意識所依賴的是大腦是物質的,所反映的客觀實在,也是物質的,但是物質不具有情感和理性,舉個例子來說,在大雨初晴之后,我們的心情都會變得非常好,覺得周圍的一切都是好的,我們看見花好像特別的鮮艷,看見天上飛過的鳥兒覺得它們非常的自由,看見水里游過的魚覺得它們非常的閑適,林黛玉看見落花會垂淚,這些感覺,知覺以及情感都是主觀世界所特有的,外部的客觀事物本身并不具有這些感性和理性的情感和愿望。
第二點不同主體對同一對象的反應可能不一樣。這點比較好理解,我們還是舉個例子來看,我和你就是兩個不同的主體,在面對給別人打針這一件事情的時候,你的感覺會比較淡定,而我的心中充滿了恐懼。這是因為我們兩個人的主觀體驗不同,對這一客觀事物的認識不同。
第三點人們可能近似正確的反映對象,也可能歪曲錯誤的反應對象,形成一些荒誕的意識,這是有反應本身的曲折、復雜性造成的。古代的人們認識世界,太陽是圍繞地球轉的,但是現在的科學證明地球圍繞太陽轉。雖然太陽,地球他們的轉動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由于人們對于它認識的偏差產生的謬誤,從而得到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結論。
辯證唯物主義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但也承認了,一直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前面的一大部分都是在說物質對于意識的決定性作用,現在我們來看一下,意識在認識和改造世界中巨大的能動作用表現在哪里?還是前面的那個例子,夏天到了,天氣很熱是因為外面有太陽,我們不能通過意識去改變太陽的存在,我們能夠通過認識物質的規律,比如制造空調,電風扇或者直接躲在涼快的地方。這就是意識能動性的體現。
意識能動性的具體表現為:①意識活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比如你這次參加成人高考。就是具有強烈的目的性的就是為了實現你的夢想。而你為了實現你的夢想,中間做的這一些努力都是有一定的計劃性的。②意識活動的能動創造性。意識的能動創造性表現在神話,童話,以及宗教。我是孫悟空還是狼外婆,這些都是人嗎?根據客觀的事實在自己的腦海中進行加工,所創造出來的人物形象,在客觀世界中并不存在。③意識活動對客觀世界的改造作用。這個你看看自己周邊的生活就知道了,人的意識對于客觀世界的改造作用,小到日用品,大到飛機、火車和樓房。
但是意識的能動作用并不是無限的,它受到各種客觀因素的發展的制約。所以,意識的能動性是在物質決定意識的前提下實現呢。
意識和物質,通過實踐相互統一,兩者相互轉化。實踐是意識和物質的連接點,只有通過具體的社會實踐活動才能真正的改造客觀世界。也是正在實踐的過程中現實的物質世界,才能轉變為意識的內容。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發展起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事物發展阻礙作用。所以,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是主觀符合客觀。意識的能動作用,要求我們重視意識的作用、精神力量,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我們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
要求我們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情出發。②要求我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究事物的本質和規律。③要求我們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④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越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
總結一下:
①意識是社會的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動及其成果的總和。
②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勞動為意識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客觀的需要和可能。語言作為思維的胃口也在勞動過程中產生和發展。
③意識的本質是:高度完善的物質即腦機能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印象。
④要從客觀內容和主觀形式的辯證統一中去把握意識。
⑤意識的主觀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反映形式是主觀的;不同主體對同一對象的反應可能不一樣;人們可能近似正確的反映對象,也可能歪曲錯誤的反應對象形成一些荒誕的意識,這是由反應本身的曲折、復雜性造成的。
⑥物質決定意識,但是一時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這些能動作用具體表現為:意識活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意識活動的能動創造性;意識活動對客觀世界的改造作用。
⑦實踐是意識和物質統一的現實基礎是二者相互轉化的途徑。
⑧(原理)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我們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
(方法論)要求我們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情出發。②要求我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究事物的本質和規律。③要求我們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④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越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
思考題:請你闡述物質與意識的區別和聯系。
談一談怎樣做是符合“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原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