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不是一種技巧,從更高的層面上來說,時間管理的本質是人生管理。而人生是可以管理的嗎?這大概也是個很詭異的命題。作者提到的“心智”跟《少有人走的路》中的觀念如出一轍,根本上來說,要開始管理時間其實就是向自己的根本心理弱點開炮,挑戰那些未知的區域,去面對乃至習慣自己的恐懼。
就我個人來說,自己也有很多次下定決心要把自己的時間管理得更有效率,因為總是有如此多的事情在做:讀書、上網、運動、練習音樂、社交……有時候興致勃勃的制定了一堆計劃,執行了不到一兩個星期又扔下來了,最后不得不感嘆“男人要對自己狠一點”(這是三年前在南富士參加gmc培訓時曾讓我留下印象相當深刻的一句話),在不甘于承認自己不是個男人的同時,又安慰自己說,還是要對自己好一點。而這些心理過程,在作者的案例中都有很清晰的展現。同時又清晰的和心智成長的命題練習起來,因而說從闡述時間管理的角度來說,的確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因為那些討論時間管理的,往往傾向于在技術層面上打轉:如何列表,如何制定計劃,如何授權……
作者對于很多常人思維出現的偏差做了一些分析,是些挺有趣的閃光。比如,“自己知道的和不知道的”與“別人知道的和不知道的”的組合;“實際上正確和實際上不正確”與“以為正確和以為不正確”的組合;“真的重要和真的不重要”與“顯得重要和顯得不重要”的組合;“出色否”與“有無理想”的組合……凡此種種,都在平常的思維里,使用矩陣組合的方式,把思考前進了一小步,而帶來的啟發確是巨大的,這恐怕也是作者自己展示的心智力量吧。
“相信我,你并不孤獨”在書中多次出現,大概最能安慰人了,當我們驚詫的發現自己很多奇怪的可羞的心理習慣和弱點在書中被清楚的表明,不免有豁然開朗之感,不過關鍵是這并不見得是什么好事。我們要走出一些誤區,仍然需要我們付出心智的成長和努力。書中關于懶惰的分析多少都說中你我的軟肋,我也是一次次在問別人問題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懶惰;然后又在別人發問的時候對別人的懶惰而無語。不過作者傳遞的態度來說,也不過不可妄自菲薄亦不可狂妄自大。關鍵在于行動。
此書中,最值得我們直接去實踐的,在我看來有:
一是搞清楚自己的目標,其實嚴格來說這并不是時間管理的內容,可是時間能和我們的生活分得開嗎?
二是時間花銷的記錄,以及“事件-時間”日志。這差不多是我認為最為有效的方法。這一項如果加上用在晨間日記當中,可能就更加威力無窮了。在我自己實驗的過程中,亦有多次讓人驚詫的體會。德魯克的書中也提到過這個方法,當初看到這個方法后,我嘗試后,驚異的發現自己有一段時間竟然每天看電視超過兩小時,而我是一個天天批判電視的人,因為電視如此的破壞著人們的思考,于心智提升并無多大幫助。當我從我的時間開銷中發現這一點的時候,情況就改變了,不管是為自己找的什么理由,從那以后,我就對這一項時間有了更清晰的覺察。當然了,現在我幾乎不看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