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鏈接如下:
文字稿如下:
大家好!歡迎收聽簡法生活,我是樂媽。今天是“環保行動者故事會”專輯第二期,給大家講講空氣俠的故事。這是樂樂的建議,她覺得對于霧霾,幾乎每個人都有切身體會,迫切需要好空氣,至于保護鳥兒、保護野生動物、植物,雖然她自己覺得也很需要,但她擔心大多數人不會在意,我覺得樂樂分析得有一定道理。當然,第一個故事講空氣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空氣俠團隊都是年輕人,都是80后、90后,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小伙伴們關注和支持空氣俠的行動!
“好空氣保衛俠”行動網絡是一個關注大氣污染監督的民間組織,主要是一些來自全國各地關心空氣質量問題的80后、90后聚集在一起,調查各地煙塵排放超標的企業,然后向當地環保局反映問題,并對舉報的污染源處理情況進行跟蹤觀察。
最初“好空氣保衛俠”只有幾個環保組織成員,但隨著微信微博的活躍以及媒體的報道,傳播過程中又有了更多青年人參與進來一起做調查。目前他們調研的足跡已經遍布20個省份,調研城市超過40個,與全國35個環保局的工作人員見面反映過問題。
空氣俠團隊發起人叫趙亮,他在大學學的是環境專業,畢業后去了黑龍江省環保廳宣教中心工作。像大多數在政府機關工作的80后們一樣,懷著滿腔的政治抱負,想要盡自己最大努力,以最快的速度改變眼前出現的不和諧現狀,實現自己的政治夢想。
然而,現實跟夢想相去甚遠,朝九晚五的工作,整天閑得讓人發慌。就這樣日復一日,趙亮終于無法忍受這種無所事事的狀態,他想趁著年輕去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于是他選擇了辭職,決定進入Ngo領域,全職從事環保倡導與污染防治工作。
從此,他伸手揭開人生新的篇章。趙亮和另一個有志于環境保護的伙伴董劍商量,決定成立環保組織,就是現在的天津綠領。
但是,創業哪有想象中那么簡單?在綠領最初成立時,趙亮和伙伴們的工資都發不下來,也沒籌到調研經費,辦公室還要付租金。
當時他們租了一間十幾平米的隔斷間,作為辦公室兼宿舍,辦公室里有兩張小桌子,白天可以辦公,晚上將兩張桌子一拼,就是一張床,辦公室還有一張沙發床,就這樣,他們熬過創業初期。回想當年的艱苦創業,趙亮調侃道:“我到現在都還對沙發床情有獨衷。”
像所有參與過環保的志愿者一樣,雖然有了發展方向,但是卻沒有足夠的資金用來支持項目,還有來自家庭的壓力。每每談及這些,趙亮都只能無奈地說:“我的生活來源誰來幫我承擔?那時候我一直沒有跟家人說,從環保局辭職后,有兩年時間,我的家人是不知道我行蹤的,直到天津發生東方白鸛事件,家人在新聞聯播上看到了我,才知道我去了天津,家人問我收入來源,我不知道該怎樣回答他們,于是選擇了隱瞞。”
2014年,趙亮發起了“好空氣保衛俠”行動,作為民間的大氣監督行動網絡,他帶領伙伴們組成了空氣俠團隊,開始了全國范圍的調研。
空氣俠目前主要做四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個是向有關部門舉報污染。發現污染源,通過多種渠道舉報。第二個是跟進調查。通過走訪、參觀、座談等方式對舉報的污染源處理情況進行跟蹤觀察。第三個是約會環保局。與政府環保部門建立互動與監管聯動。第四個是公眾倡導,發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
趙亮第一次調研是2014年的一個夜晚,躺在麥田里觀察河北邯鄲一個鋼鐵廠的污染情況。當他去舉報的時候,當地環保部門的工作人員都難以置信,一個30歲的小伙子會在莊稼地里趴一宿,只是為了舉報一家與他生活的城市隔了一個省的企業。但趙亮不這么想,在京津冀的霧霾問題上,河北地區的偷排亂排,會危害到其他地方的民眾。趙亮向邯鄲市的環保局領導提了建議,比如盡快核實查清情況、信息要公開、環保局要開通微博等渠道和民眾互動。后來,趙亮發現所舉報的企業污染程度確實下降了,而且當地的環保部門也開通了微博。
2015年8月份,好空氣保衛俠因信息公開不答復起訴焦作市環保局,焦作市環保局為此內部出臺了《焦作環保局關于加強環境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并按空氣俠的要求進行了答復。最終他們和焦作市環保局和解并撤訴。
2015年10月份,新鄉市環保局因為信息公開答復不規范,被好空氣保衛俠起訴到輝縣市人民法院。雖然他們一審敗訴,但當他們準備上訴之時,新鄉市環保局邀請他們舉辦了一次座談會,此后出臺了《新鄉市環保局關于進一步加強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我們的申請也得到了答復。
就這樣,空氣俠敲響了一個環保局,接著敲響了更多環保局的大門。趙亮說:“一些環保局的工作人員態度非常好,還能聽進去我們的建議。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激勵。”
當然,在志愿者調研過程中,有時即使撥打了舉報電話或者聯系了當地環保局,也不一定能起作用。“同一家企業,最多打過10次舉報電話,經常遇到打不通或者打通了被掛掉的情況。”后來志愿者發現,即使環保局受理了也不一定能解決問題,所以他們開始調整方案。
趙亮說:“比如我負責一個企業,只要它的問題不得到有效整改,那我盯得時間就很久。現在要盯兩年以上的企業就有十多家了。”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這里,想起有個朋友說過,做環保的人都是現實的理想主義者,我當時聽了,覺得這個定義挺準確,大家看看趙亮不就是這樣的嗎?好多人擠破頭都想去當公務員,他居然那么輕易就放棄了,不是理想主義是什么?進入Ngo領域,就是要多做點實事,所以是現實的理想主義者,對吧。
空氣俠的故事讓我們看到:“民間自下而上的力量,已經成為推動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力量。”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會給社會的進步、環境的改善帶來改變。如果你被空氣俠的故事打動了,是否愿意成為一個追逐環保行動者的人呢?給他們力所能及的支持,這樣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才有改善的希望。謝謝收聽!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