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開兩家店,養40只貓是怎樣一種體驗?

工作幾乎占據每個人一生中一半以上的時間。所以工作開心與否,將直接影響一個人的生活質量。

過去,人們在事業單位有一份能做一輩子的“鐵飯碗”,就很滿足;現在,互聯網創業的熱潮打破了人們對一份穩定事業的期待;與此同時,自由職業、斜杠一代正成為新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人向往的職業選擇。

是時候重新定義工作了。不做朝五晚九的上班族,工作還有多少種可能?一個不上班的人,又將如何存活于世?

在這個宏觀龐大的社會問題下,我試圖從一個個微觀個體中尋找答案。從本周開始,我將陸續采訪“100個不上班的人”,希望從這些人的生活中,你我能得到答案。

今天是“100個不上班的人”的第2篇,描述一位貓咪咖啡廳店主不上班的人生故事。


在城市的角落擁有一家屬于自己的小店,想必是大多數人曾經擁有過的夢想。無論這家店是書店、咖啡店還是花店,都多少承載了你年少時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幻想。

年輕時的我們以為,開店等于自由的生活狀態、可支配的個人時間和可觀的經濟收入,它甚至可以與一個人的興趣愛好掛鉤。

但真正工作后的我們,卻因為種種原因,始終無法邁出經營一家屬于自己的小店的第一步。也許是因為缺乏啟動資金,也許是因為興趣淡然,也許是發現上班比開店來得更輕松,也許是害怕承擔風險…種種原因,使我們為了職場中的KPI、月度會、晉升答辯和年終獎而拼搏時,漸漸遺忘了自己幼年時的夢想,原來并不是成為職場精英、人中龍鳳,而是在城市的一角,開一家屬于自己的小店。

今天分享的,是一位上海90后店主的故事。從創業公司設計師到攝影自拍館,再到貓咪咖啡廳,畢業三年多的她,如何靠開店過上不上班的理想生活?


不會畫畫的經紀人不是好店長

Liza是我的大學同學,一個漂亮靈氣、多才多藝的南方妹子。大學入學第一天,班里進行自我介紹時,她的那句“畫了九年畫”讓我印象深刻。由于小時候為了學畫畫而不惜放棄學鋼琴的機會,最終半途而廢的經歷太過慘痛,導致我長大后對任何一個會畫畫的人都充滿了羨慕與好感。

大學里,Liza一直堅持在朋友圈和社交網絡Po自己的原創繪畫作品,也為學校的很多社團活動幫忙畫過海報,她還在校報上開了一個漫畫連載專欄,記錄自己大學里的點點滴滴。

大四畢業季的某天晚上,在回宿舍的路上我曾經問過她:畢業后你想做什么?

當時她非常堅定地告訴我:畢業以后想和男友一起去國外一邊讀書一邊畫畫。這對當時還沒有人生方向的我來說,簡直是一種不要太理想的生活狀態。那時候的我也一度以為,她會在藝術與畫畫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

然而人生總會在某些時刻發生意想不到的轉變,也許是因為自己,也許是因為別人。與大學時計劃一起出國的男友分手后,Liza畢業后來到上海,從事一些與畫畫無關的工作。

“最開始我嘗試過很多雜七雜八的工作,甚至做過經紀人,幫一些十八線藝人做推廣,還在一家創業公司做過一陣子設計。”四年后的某天,在上海某個下著雨的夜晚,已經經營著兩家熱門貓咪咖啡廳的Liza坐在我對面這樣說。每一份工作都做得不太長久的她,曾經在創業公司做設計師時,因為不習慣死板的工作時間制度,而在下午兩三點當著老板的面睡著了,事后被老板話里有話地“提醒”。

大概從那時候開始,她就隱隱感覺到:這種不自由的工作節奏,終究不是自己想要的。

“在那家公司和同事們關系也比較一般,下了班就各自回家。平時在公司里也無非是一起討論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時間久了也挺沒意思的。”Liza說,回想起自己人生中僅有的那么幾段上班時光,人際圈好像都挺窄的,不會和同事成為多么要好的朋友,下班后也更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轉折是從去現在的男友經營的一家攝影自拍館做兼職開始的。她在那里認識了現任男友,并開始慢慢幫男友打理店里的一切,由于男友在開店的同時還在一家外企上班,并沒有太多時間精力管理自拍館,Liza漸漸從兼職轉向全職,最后正式辭掉了工作,開始專心幫男友運營店鋪。

快消式的攝影理念,各類五花八門的cos服裝,以及自助式拍照的新穎形式,使得那個由Liza男友自創的攝影品牌很快就在上海年輕人中流行了起來。不到一年時間,這個最初由三個年輕人合伙創辦的自拍館,已經有了多家加盟店。Liza的男友也因此正式辭掉了外企穩定的工作,開始投入到實體店的創業中。

但任何網紅店鋪的發展都有一個不破的規律:紅得快過氣得也快。自拍館的攝影模式沒有持續多久就開始走下披路,看著店里的利潤越來越低,未雨綢繆之下,Liza男友決定賣掉品牌,去做點別的事情。


一段不上班的松弛時光 換取人生新方向

賣掉自拍館后,Liza休息了一段時間尋找新的人生方向。那段時間男友每天在外見合作伙伴、談新項目,Liza卻仿佛提前開啟了婚后的家庭主婦模式:白天在家下廚,偶爾出去健身,周末再出門給玩攝影的朋友當當業余模特。

Liza的下廚作品
Liza的業余模特照?

曾經忙碌的時光好像突然間松弛了下來,一開Liza還有些不適應。

在《圓桌派》某期談“不上班”的節目中,劉索拉說每個年輕人都應該有一段松下來的時間。不工作,只去做一些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只有這樣,才會想清楚自己真正喜歡和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所以那段不工作閑賦在家的時光,對日后忙碌的Liza來說,是一段極為奢侈的歲月。

當然她也沒有真的閑著,在家研究菜譜和努力健身的同時,她每天都在思考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

與此同時,Liza的男友在研究完市場上各類項目,并反復計算過投入產出比后,決定嘗試一樣新業務:開店成本低且單次人流量大的鬼屋。

“跟著同行看最近市場流行什么,什么生意能賺錢,大概多久能回本。”Liza直到現在還在保持的這套行為習慣,多少有些受男友影響。用她自己的話說這樣做的原因是:“市場變化太快,今年賺錢的項目很可能明年就會賠錢,所以時刻都要想還有什么新項目能賺錢。”

2017年,Liza男友新開的鬼屋生意火爆,有時旺季一個月的流水就接近百萬。人手不夠時,Liza也會去店里幫忙,又恢復到了之前幫男友經營自拍館的生活節奏里。那段時間,她的日子可以算得上舒坦,除了偶爾報怨下開實體店太累沒有假期之外,幾乎沒有太大生活壓力。

Liza在男友的鬼屋

一切變化從買房開始。2017年,Liza男友在上海買了一套房,貸款20年內還清。這對家底尚不豐厚的兩個年輕人來說,壓力驟增。

“買房之前我沒有任何經濟壓力,買房之后壓力很大。以前逛街看到喜歡的東西就直接買了,現在還會猶豫一下。”Liza直言,買房促使她加速思考自己的人生規劃:是時候開一家自己感興趣,且完全由自己主導的店了。

2017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生性喜歡小動物的Liza在一家貓咪咖啡廳喝完下午茶后,萌生了對這類項目的興趣。

她先是買了幾只貓自己養,然后再去上海的貓咪咖啡廳一家家考察,發現這些貓咪咖啡廳的店內裝修和經營都不太花心思,既沒有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也沒有穩定的客源。生意不好了就賣幾只貓,是當時大部分上海貓咪咖啡廳的經營現狀。

“我當時去過一家貓咪咖啡廳,老板娘一個勁兒地向我推銷她家的貓。她們有一個房間,打開門里面全是懷孕的母貓和剛出生的小貓”Liza說,當時老板娘就是指著那一窩窩小貓告訴她:“這窩多少錢”,“那窩多少錢”,像進行一項商品推銷。

當時Liza就堅定自己不要開一家這樣的貓店。她想開一家真正的貓咪咖啡廳,靠店鋪運營活下去,而不是賣貓。既然上海那時還沒有這樣的貓咖,就自己開一家。

就像一根從松弛狀態驟然被拉緊的皮筋般,找到人生新方向的 Liza 幾乎是瞬間就從慵懶的狀態中恢復了過來。

那段時間,我眼看著 Liza 朋友圈里的貓從一只變成了幾只又變成了幾十只,最后變成了一家正式營業的貓咪咖啡廳。

最初 Liza從幾只貓開始養起

第一家店的風格設計為森林風,Liza用之前和男友一起開店時攢下的積蓄,在商務樓租下了一套房間進行貓咖的裝修。

為了打造鮮明的品牌特色,她在裝修上下了很多功夫:手工雕刻的樹樁椅、接近兩米高的室內仿真櫻花樹、帶有貓咪爪印設計的地面、手作云朵吊燈 ……

不思議的貓咪咖啡廳靜安寺店

貓咪多的咖啡廳難免會有異味,容易給人留下不衛生的印象。為了消除這種不好的用戶體驗,她在店里安裝了多處排風扇;并在門口安裝了消毒設施,客人進店前必須消毒;還為貓咪們設置了單獨的貓廁所,教會它們使用...

于是我又眼看著這家貓咪咖啡廳頻繁出現在手機中的一些公號推送和網紅推薦中,Liza的貓咪咖啡廳在沒有做任何付費推廣的情況下,漸漸在上海的吸貓一族中走紅,2017年下半年,確認貓咪咖啡廳可以賺錢的Liza又開了第二家分店。

SNH48成員郭倩蕓在Liza的貓咖店
日本網紅山下智博在Liza的店里錄節目

第二家店延續了第一家店的森林裝修風,這些風格強烈的室內裝修花了近70萬,但 Liza認為她設計的這種風格可以使用幾年不用翻新,從長期收益來看,是筆劃算投資。


管理兩家店,養40只貓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開了貓咖之后,Liza意識到開貓咪咖啡廳的難度、忙碌程度以及精神壓力都與之前的任何一份工作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說以前Liza每周在店里督促下店員的工作狀態,做一些人員招聘與培訓,核對店里的每日賬單,做些網絡推廣的工作還算忙碌的話。開貓咪咖啡廳后,她的忙碌程度簡直呈倍式增長。

開業之初,還沒有招到合適店員時,店里的日常接待和餐飲準備基本都靠Liza和男友親力親為,剛開業時我去湊過一次熱鬧,周末的人流量源源不斷,新的客人堵在門口,舊的客人還在店內等待糕點茶飲的情況時有發生。

第二家新店 Liza和她的貓

除了白天在店里忙得連軸轉,店鋪打烊后回到家仍有十幾只貓咪嗷嗷待哺。

偶爾也會聽她吐露養貓的累:比如貓把家里床單尿濕了,大半夜洗床單;貓咪生病了大半夜帶去寵物醫院看病;家里的母貓生小貓了,每天在家喂新生的小貓;新家被貓咪們破壞得慘不忍睹;凌晨4點還在喂貓...

店里的一只母貓懷孕了,Liza親自接生的一窩小貓

顯而易見,運營兩家貓咖,養40只貓并不是一份輕松的工作。但兩家店之所以能開下來,并成功運營到現在,背后更多靠的還是Liza對貓咪的喜愛。

比如Liza店里的每只貓都是她從小養大的,她給貓咪們做了一本圖冊,對每一只貓都如數家珍,在店里隨手指一只,她都能馬上叫出貓的名字,并說出這只貓的性格喜好來。

除了店里的貓外,Liza還會在外面撿一些流浪的小野貓回家,也有客人把不想養的貓送到她的店里,這使得她店里的貓越來越多。

而幼貓又是一種很脆弱的動物,且生病了會相互傳染。有段時間幼貓之間流行傳染病,Liza就幾乎不出門,每天在家圍著貓轉。這只治好了那只又病了,那只好了這只又出了新問題。曾經她也在獸醫院花下不菲的醫藥費為貓咪看病,但自從在獸醫院花了上萬塊還把她的小貓醫死之后,Liza開始在家自學給小貓治病,最后硬是把幾只快要死掉的野貓給治好了。

“說真的,我現在什么貓病都能治了。”Liza自嘲說,我問她養那么多貓為什么不賣,她回答“大部分貓都已經養出感情了,不舍得賣給別人。”


焦慮的事情:賺錢速度太慢,消費又太高

現在兩家店的生意都已經步上正軌,Liza每周只用去店里幾次,其余時間在家里照顧貓。除此之外,她每天還要算店里的營業額,每個月制作成總賬單給男友看,再規劃下個月做什么事情。

焦慮感總歸是有的,店里生意好了太累,生意不好了又著急。生意穩定了要想還有什么賺錢的新項目可以做,不穩定了更要加速尋找新項目。因為沒有永遠賺錢的生意,所以要做好隨時賠錢的準備。

總之為自己工作與為別人工作的心態完全不同,雖然賺的比上班時多,但需要自己承擔的風險和壓力也更大。看上去更自由的生活,原來也暗藏著上班族看不見的辛苦。

如果說現在的生活還有什么苦惱的地方,Liza說可能是賺錢的速度太慢了,消費又太高。

比如她的男友最近就有點小焦慮,因為身邊的朋友都很會賺錢,一年賺幾百萬的人不在少數。此外身邊也有很多上海本地家里不缺錢的朋友,不用工作每天都在玩。有時忙得昏天黑地時,Liza也會羨慕這樣的生活。

“做實業還是太累了。”這是Liza開店以來的最大感受,但即便如此,她肯定是不會再回去重新上班了,一來賺錢少,二來不自由。

說到未來幾年的規劃,Liza說她打算把貓咖的品牌經營好,長久地做下去,再陸續開新店。

“現在還畫畫嗎?”我問。

“早就不畫了,畫具都放在家里積灰。”

我竟感到一絲惋惜。

聊天結束的晚上,我們在回家的路上經過了一家奢飾品店。金光閃閃的櫥窗里展示著每一個女孩都曾有過的物質欲望。

“什么時候才能買這些牌子的東西一點都不心疼呢。”Liza感慨。

“大概一年賺1000萬的時候吧。”我隨口一說。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