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楊絳《我們仨》有感 16/X

在現場干活,最怕沒效率。可前面的環節沒有準備好,也只好等待,什么也做不成。那我就找個地方安安靜靜看會兒讀書吧。

今天在書中讀到一句話,覺得很有哲理,先來與大家分享:

我們讀書,總是從一本書的最高境界來欣賞和品評。我們使用繩子,總是從最薄弱的一段來斷定繩子的質量。

評書和品人,其實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待人接物也各不一樣。有的人待人當讀書,有的人對人像繩子。境界不一樣吧。

關于繩子,還讓我想到了木桶效應。高中的時候,我有些偏科,開始并不覺得怎樣。可到了高三模擬考試時,就發現均衡發展的小伙伴占了很明顯的優勢。因為用擅長科目的難題去拼人家其他科目的中檔題,著實吃力。那時候,我第一次體會到木桶效應的真諦,最短的一塊板,決定了成水量。

另一處令我感慨萬千的是先生寫到圓圓得到英國留學的名額時,作為母親的心態:

我們當然為她高興。可是她出國一年,我們想念得好苦。一年后又增加一年,我們一方面愿意她能多留學一年,一方面得忍受離別的滋味。

絕對是兒行千里母擔憂。那種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又壓在心頭。一方面希望孩子走出去,見世面、學本事;另一方面又忍不住百般想念與牽掛。

其實有何止兒女出國,哪怕都在國內,或者就在一個城市,父母都會有所牽掛。只是距離越近,心理上越覺得更容易見到,能略少些莫名的擔憂罷了。

其實兒女也是,同樣的牽掛在心里。即使,我們都對對方有信心,相信各自有能力過得很好。但想念與惦記,依然在心里翻涌。這,便是親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凈慧寺南,太湖灣,相傳三國周郎在此操練水軍,赤壁大敗曹軍。至宋,建儲福大將軍府,鎮守太湖。凈慧寺香火綿延一干四百多...
    鳴菁姐姐閱讀 330評論 0 1
  • 文/觀復知常 換個視角看經典系列說明 道學?國學?養生專題,歡迎投稿、訂閱。 聲明:我的文字接受署名轉載,但不接受...
    觀復知常閱讀 1,322評論 1 10
  • 閑游靜影寺 徐懷清//題 車行深山云中飛, 置身翠綠碧波泳; 躍上絕頂馭青龍, 潛向淵底覓靜影。 注:焦作風...
    焦作太極徐閱讀 256評論 0 0
  • 肖童 ▍《桔蔓少女》 一個成人的童話故事 An adult fairy tale 如果神可以擁有愛情,那我們必須要...
    be9c561e743e閱讀 417評論 0 2
  • 夢里常相見,今日又重逢。千里江山春逝,暮雨落長空。幾度秋霜冷落,但恨良辰難駐,離別太匆匆。與子相約處,花褪正殘紅。...
    真寶晨閱讀 296評論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