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我的一個夢,大學畢業時,我說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去西藏,那時同學們都以為我是開玩笑,但那時的我,是真心的,就因為西藏在我心中 ,總是帶有一層神秘的色彩。多年后,這個夢依然在,我還是想去西藏,想去布達拉宮看一看。
知道《岡仁波齊》這部電影,是通過一個朋友發的朋友圈,當時就有種震撼的感覺,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開始喜歡看紀錄片了,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追求真實感了。
上網查了下,岡仁波齊與梅里雪山、阿尼瑪卿山脈、青海玉樹的尕朵覺沃并稱藏傳佛教四大神山。岡底斯山脈橫貫在北部昆侖山脈與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之間,如一條巨龍臥在西藏西部阿里廣闊的高原上。它高高揚起的頭,如一座大金字塔,聳立在阿里普蘭的高原上,這就是海拔6656米的主峰岡仁波齊。岡仁波齊(Kangrinboqe)是世界公認的神山,被譽為神山之王。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雍仲本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岡仁波齊并非這一地區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終年積雪的峰頂能夠在陽光照耀下閃耀著奇異的光芒,奪人眼目。加上特殊的山形,與周圍的山峰迥然不同,讓人不得不充滿宗教般的虔誠與驚嘆。以上解釋來源于百度百科。
關于這部電影的評論褒貶不一,在好的東西,總是有不對大眾口味的地方,電影也一定是這樣的。
我對《岡仁波齊》的導演張楊的印象,還停留在那個年輕帥氣的大男孩,其實張楊的電影,我看的不多,但在我心中,有他的影子,可能也是冥冥中的緣份吧。
這部電影講的是藏族人朝圣的,如果是十年前,我會對藏族人的這個信仰嗤之以鼻,但十年后的我,看過電影后,會覺得這是一種怎樣的信仰,會讓藏族人民這樣虔誠,會步行磕頭走上1200公里,就為了心中的那份祈愿!難道這不值得我們去深思嗎?
電影講述了十一個藏民用一年時間,從芒康出發,磕一千二百公里的頭,去拉薩朝圣,到岡仁波齊轉山。他們之中,有終生未走出大山,寄望于來世的72歲老人~楊培。有即將臨盆的23歲的孕婦~次仁曲珍。有殺生太多怕遭報應的35歲的屠夫~江措旺堆。有尚且懵懂的九歲小女孩~扎西措姆。有渴望大千世界的十八歲少年~達瓦扎西。他們當中的領導人物就是這次朝圣的組織者~尼瑪扎堆。這樣一支朝圣的隊伍,本身就吸引人們去觀看,老人,屠夫,少年去朝圣,常人可以理解,但孕婦,小孩可能我們就不會理解了。電影真實的記錄了,這十一人隊伍的朝圣之路,讓我對藏族人民的這個信仰肅嚴起敬,這對我們沒有這份信仰的人們來說,根本就是望洋興嘆,不可思議的,別說磕頭走1200公里,就是徒步我們可能都不會吧。
電影一開始,老人就表達了不想留遺憾,要去拉薩朝圣的心愿,然后電影展現給我們的就是藏族人民,壘柴垛、燒火、煮飯、用手抓飯、聊天等日常生活。村前一幕幕大山環繞,時有風雪云霧,山下雞犬相聞,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幾個村民不徐不疾地籌備糧食、工具,在為朝圣做著準備。直到作為補給工具的拖拉機突突突地出現時,朝圣旅途才有了苗頭。
說實話,在看到片中藏民用手抓飯時,當時的我沒反應過來,不知道他們是在做什么,后來看到他們把抓的東西送到口中,才知道是手抓飯,這個和印度人的習慣有些相似吧,但可能民族意義還不一樣吧。屠夫宰牛的那個片段,我是不敢看的,在我印象中,牦牛在藏族人心中,是相當重要的,是他們財產的象征,可是他們為了朝圣,卻犧牲了牦牛,屠夫自認殺戮太多,總是以酒麻醉自己,于是也加入了朝圣的隊伍。后來在朝圣的路上,有個片段,是他們拿出牛肉作為食物,不禁明白了,牛肉也是他們準備的食物。
他們匍匐在漫長的公路上,下跪,起身,又下跪,面色一樣虔誠,動作一樣認真執著,同時在路邊壘起一座座大大小小的瑪尼石堆,哪怕中途休息,一起搭建帳篷、燒火煮飯、吃飯喝茶、唱詩,都親如家人,他們的世界簡單自足,他們的內在純粹認真,每個人都不會懷疑朝圣的意義。我想這便是我們與他們最大的不同吧,他們的內心比我們純凈,才有如此神圣的信仰,而我們比他們現實很多,沒有了內心的那份純粹,便滋生了很多懷疑,也便沒有了生活中帶給你快樂的那份簡單。
孕婦在途中生下孩子,青年人差點被墜落的山石砸中,老人在途中逝去,補給專用的拖拉機遭遇車禍,變成了沒有車頭的“人力車”,涉水過河大家依然匍匐著跪下去,一路上無論發生什么,都無法阻止他們向岡仁波齊前進……他們依然堅持的將手中的木板置于頭頂、胸前、腰下拍打,再置于地上進行滑行,叩首,起身,繼續,再繼續,一連串的動作快速而熟練,沒有遲疑和絲毫猶豫。他們只是一門心思地往前朝圣。而另一邊,與“在路上”同時行進的則是他們貧苦而充滿苦難的生活,但即便發生再多不幸,也從未有人表現出崩潰或自暴自棄。這便是信仰對于他們生活的意義。而我們缺乏的正是這份堅持和執著吧。。
影片中,有很多真實,在虔誠的信徒,也有累的時候,也有偷懶的時候,在朝圣的路上,屠夫正磕著頭,突然就睡在了路上,不愿再動彈,直到小女孩說“加油”,他才爬起來。到了拉薩,年輕小伙和理發店的漂亮小妹的聊天,走的那天,小伙依依不舍,答應會回來找她。那一刻我才知道,這些看似“臟兮兮”的朝圣者,原來和我們一樣,是普通人。他們也會累,也會追求漂亮女孩,也會穿時髦的運動裝、運動鞋,充滿了青春活力。
朝圣途中,大伙磕頭磕累了,在路邊架起爐子喝茶,這時一個陌生的朝圣者磕著頭來了。他們請他喝茶、聊天,這一切很自然,他們問對方從哪來,到哪里去,聊完后,繼續上路。藏民對陌生人的這份熱情,這份信任是我們應該找回的。但現實中,也許不是我們不信任,不是我們不熱情,而是我們被傷的太多次,已經不敢在擁有這份純潔的相對的熱情和信任了吧。
電影在樸樹優美的歌聲中結束,但又似未結束,因為從我們的視角看,藏民的朝圣之路結束了,可這也許又是另外藏民的朝圣之路的起點!這是一部真實反映藏民信仰的電影,我們應該理性看待不同民族的信仰,你可以不認同,但不能嘲笑,不能諷刺,因為這關乎一個民族,關乎生活的意義,我們應該尊重它,正確面對,理性對待!因為,藏民朝圣的目的和我們不同,我們信仰金錢,權力、愛情、理想。而他們就是單一的虔誠和朝拜,他們心靈寧靜,不敢有半點奢求,因為他們信來世,他們把來世看的和今生同樣重要,今生的所作所為,就是為來世而修!
《岡仁波齊》的意義,就像張揚導演在電影花絮中說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確的,但若干年后,人們仍可以從這部影片里,看到有一個民族還這樣生活過。神山圣湖不是終點,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棄平凡的理想和信仰,熱愛生活,我們都在路上。”這是一部真實的電影,值得我們這些生活在喧囂城市的人們去觀看,靜靜的讓自己的心靈做一次洗禮,深深的被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