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瑜伽一年有余,已然毒入骨髓不可自拔。
剛開始學習,只是為了讓我的睡前多一些儀式感,做幾個動作用來提醒自己:哥們,別嗨了,該洗洗睡了,
可沒成想自己竟然慢慢對練瑜伽有了一種不可或缺的依賴,每天不做幾個動作,就得把床單生生滾成壓縮餅干。白天一有閑暇,就像打了雞血似的找資料、學動作,比玩擼啊擼還起勁。(現在連LaL也戒了)
這樣的狀態。連我自己也很詫異;這還是我嗎?
在我的自我認知中,我是一個很懶的人啊。
起碼不會去主動的學習和工作。但瑜伽刷新了我的認知:原來我還有這么積極的時候。
原來一直以來以為自己不愛學習,只是因為沒碰到喜歡的而已。
就像碰到自己喜歡吃的甜點,只要吃一口嘗嘗甜頭,就根本停不下來,哪里還用擔心自己不努力把它塞進嘴里?
和愛情一樣,原來喜歡的事物也有令人拼盡全力魔力。
而拼盡全力,就是成功的前奏。
禁錮我們心靈的舒適區,也只有拼盡全力的努力級別,才會被沖破。
所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人和事拼盡全力的沖刺,就一定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在沒找到自己想學的領域前,學習這件事留給我的,全都是痛苦的回憶和無聊的印象。
像服勞役一般的令人難以忍受。我常說:除了學習,你讓我干啥都行。
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怪不得我。因為那時的學習,都是被趕鴨子上架的,毫無主觀能動性可言,而且學習的內容和我的生活沒有任何關系可言,我無法從生活中去印證、實施它們,換而言之,都沒“改變的力量”
三角函數,第二定律,知道了能當飯吃嗎?
所以我對這些‘無用功’從來都是嗤之以鼻,畢竟,算數再厲害,記憶力再好,你還能強得過計算機?
(當然,還是必須學的,因為中國的教育體系還沒發達到量才為學的程度,不把這些不喜歡的學到吐,就沒資格學喜歡的。就算是代價吧,必須清楚的代價。)
你們可能會覺得我是在為自己的不求上進找理由,好吧!我承認有一點。
但我說的還真不是歪理。
你們自己想想,除了天才和怪胎,有幾個人挑燈夜戰做試題是為了搞清楚一塊磚可以分解成多少粒子?
那一本本作業一張張試卷后面,又被我們捆綁了多少功名利祿?
但這一點往往都被我們忽視,給學習換上了光鮮的外衣:成功,成才,理想,夢想。
全都是實施起來就無的放矢的假大空。
拿它們忽悠別人的同時也麻痹了自己。
不知道學習是為了什么,當然就學不進去了。
那么學習到底是什么?
如果說夢想是凌駕于生活之上的另一種生活,那么只有學習這條路才能令你到達。
而思維模式、心態、工具、方法,書中的一切,都可以是你的引路人。
換而言之,學習就是接受這個世界的同化,然后再反過來習得同化甚至設計這個世界的能力。
而在我個人看來,告訴自己和自己的孩子;為尊嚴學,為生計學,為自由學,為了更多的可能學。遠比科技發達、人類進步這些更來的鼓舞人心。
經過了很多反思后,我開始食髓知味,本著“讓學習效果和自己的生活發生關系”這一原則,進行主題閱讀,先后學習的領域有:自控力、時間管理、情緒管理、人際關系管理、理財、健身理論等,以及一些專業書籍。
它們逐一在我的生活中生根發芽,被我印證、實施,就算沒機會照做,到也給了我很多珍貴的啟發。
當然,沒有人必須學什么,以上這些只是我自己需要的知識而已。
相信我,你肯定也有自己需要的。
我一直覺得,學會怎么獨善其身比學會兼濟天下更重要。
所以,在學習實現自我的同時,我更學會了如何做好自己。
不然,揚了名,賺了錢,也只會被它們奴役。
那就與我努力的目的:“自由”相乖違。
就像很多書中提出的“T型知識矩陣‘’
自己的專業當然要學,還要深入的學,爭取把握專業的架構和重要知識,同時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讀一些雜書,用來充實自己。
畢竟,人除了賺錢,還有很多別的需求啊!
它們和金錢一樣可以決定你心情的好壞,道路的長短。
另外,要學,就好好學,每一個領域都盡量多讀幾本書,力求從不同角度,分析、推求、對比、總結,不管是技能還是概念,多讀、多看、多聽,總會明了的。
當然,明了的目的,還是致用。
希望你看完后,會明白:除了智障,正常人都有學習的欲望和動力,而由于的人出身境遇的不同,學習需求肯定也不一樣。
那么,當你不知道想學什么的時候,就想想自己需要改變什么:身材,情緒,專業地位?反正就是那些讓你覺得挨過白眼吃過虧的地方,你要相信自己可以變得更好。而學習是你搖身一變的魔法棒。
這樣的話,學習的目的和動力就都具備了。
逃避永遠比面對來的容易,但代價也更大,大到你的小心肝承受不了
希望大家可以像我一樣,從懶惰和空虛中走出來,邁向自我實現的光明大道。
作為一個曾經不愛學習的懶人,我希望你們記住:
你以為懶等于安逸,自在、休養生息,但實際上它所給你的是倦怠,消沉,百無聊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