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還是要抓緊辦的,萬一死了呢?

注:本篇為《成為你想看到的改變》讀書感想,內容觀點皆是書中所提,并非原創。


俗話說“無規律不成方圓”。同理,人這一生,要想在大多數時候都能做出相對正確的選擇,避免因沖動而犯錯,首先應該明確自己的價值觀,或者說是要有自己的原則!

比如我會堅持做到以下幾點:

(1)事先做計劃

不管大事小事,亦或是生活費,我都會事先規劃好。不為什么,只為心里有個底,知道自己走到了哪一步,還有多少沒完成,也能時刻明白自己該做什么!

(2)時間管理

規劃的同時還得把握好時間,兩者的完美結合才能成就出色的成果!

(3)避免無用的社交

要想按時、高質量的完成,就得減少不必要的社交!

(4)時刻不忘提升閱歷

閱讀是因為興趣所在!

旅行是因為享受過程!

(5)保持積極的心態

做任何事,都得有一個好的心態,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完成,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情緒化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在上述原則之上,開始進入成長之旅——學習與工作。

一、首先得知道自己要什么。學習的起點不是焦慮,而是問題——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具體、清晰的問題。

我的問題所在:

(1)人際交往

多跟人接觸,多與人交流能發現自己的優勢,了解自己的不足,能更好的發揮優勢,彌補不足。

(2)自信

不管是生活、學習還是工作,我都很少承擔責任。不是事后推卸責任,而是事前就不敢主動承擔責任。因為對自己始終沒有太多信心,從來不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好。

(3)心理學

我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容易因為什么而情緒化,自從接觸了心理學之后,想明白了很多事,情緒也逐漸變得穩定。但是,遠遠不夠,還需要深度學習,讓自己徹底擺脫自卑,變得自信起來。

(4)閱讀

一直想提升閱歷,可是自身條件有限,也不能經常去旅游,只能多看看書,先把思維、價值觀建立起來。

(5)寫作

不想再三分鐘熱度,想一直堅持下去。

(6)知識管理

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有必要管理一下知識,免得一團糟。

(7)職場經歷、經驗

為了能在畢業時有些優勢,只能先比別人多點經驗。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二、要擴充資源,找有經驗的人。

凡是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減少自己的摸索,把摸索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你最想獲得發展的地方,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與其自己琢磨、總結寫作的技巧,不用花一點錢去參加一個寫作培訓班,把省下來摸索的時間,用學到的知識多寫幾篇文章。

找有經驗的人,可以是自己所在領域、所喜歡行業牛人大咖,也可以是榜樣,參加他們舉辦的活動,開設的課程,或者關注自媒體賬號,翻看歷史信息,關注最新動態,學習他們的思維方式等。

例如:

寫作:彭小六、李尚龍、剽悍一只貓

心理學:張德芬、武志紅

美食家,廚師:劉一帆

財稅類:侯永斌、張穩、高之謙、汪蔚青

職業規劃類:古典

古典老師的幾個觀點:

“一專多能零缺陷”

“拆分目標,小步快跑”

既然在生活中不能跑、不能跳,那就在成長的道路上跑起來吧!

“及時提交最小可交付成果”

“沒有完美的一天,但是可以有完美的一周、一月”

參加牛人線下分享會前,先通過線上平臺學習,最起碼要有點常識。

學習的平臺:

新精英

橙子學院

壹心理

中華會計網校


三、工作、學習之外要有興趣愛好,這樣,生活才不會枯燥乏味,也許還能發展成第二職業呢。

以前,總是把工作和愛好分的很清楚,兩者互不干涉,卻完全沒有意識到兩者結合能發揮更大的價值。也就是——下班培養夢想,上班練習夢想!把這種模式當做一種生活方式,橫跨上班與下班,學習與娛樂。

例如:

寫作

工作、學習、生活中,免不了要說話,可以運用愛寫作的優勢,把自己的話變得有邏輯,條理清晰,不管是匯報工作還是學習總結都能用的上。

閱讀

快速掌握。通過看小標題快速知道一篇文章的核心內容;看課本的前言、目錄、結構對書有整體的了解。

書法練字

平時寫字的時候就好好寫,不再只是專門練字的時候才好好寫字。


四、上述事情除了要堅守原則之外,還有一些禁止事項。

(1)偷懶

你現在偷的每一個懶,都是給未來挖的坑。蔡康永說: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啊”。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啊”。路是自己鋪的,坑是自己挖的,你在偷懶的時候,別人都在努力地給自己鋪路,時間久了,差距不就越拉越大了嗎?

為避免因偷懶而導致后悔,提前列后悔清單,問自己“假如現在死去,我后悔還沒做的事情有哪些?”問這個問題的好處在于:

1.它是指向未來的。因為未來還可以改變,還可以創造。

2.它是具體的目標。具體到一件事情上來實現。

3.帶來時間緊迫感。因為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事情還是要抓緊辦的,萬一死了呢?

例如:

(1)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收入。

(2)想買好多紙質書,沉浸在書海里。

接下來,就是應用目標樹的方法,把總目標逐級分解為子目標,最終分解到最小可執行的子目標上,然后每天堅持去做就行了。

例如:

上述兩個目標的共同一個前提就是得先有工作,持續一段時間后。才能有收入,才能有錢買書。

那么得先找到工作,而要找到工作,平時不能只關注專業知識的學習,還需要學習以外的能力,比如:化妝、氣質、閱歷、學歷、溝通、自信等,也就是橫向的二八原則。把精力分散的投入到所需要的每一項能力上,比在學習上投入100%要收獲的多的多。

那么如何才能堅持下去呢?首先得明白之所以堅持不下去,其實是因為受不了挫敗感。不能只享受學習時的快感,卻承受不了實際應用時的挫敗感。這時候就需要古典老師提到的“721法則”來幫忙了——10%的時間用來學習,20%的時間用來交流,70%的時間用來實踐。

2.選擇時的糾結

解決糾結,只需問自己一個問題——假如這兩個選項,過了兩三年以后,你分別都后悔了,那會是什么樣?你覺得哪個后悔更能忍受一點?

還可以緊跟著再問自己另一個問題——假如,你不想讓那個特別后悔的后果發生,面對當下這個選項,你會做點什么?


五、最后,還有一個小方法

經常給未來的自己寫信。可以給一個時期以后的自己寫封信,比如要考四級,可以在給考試后的自己寫封信,考完再拿出來看。如果覺得萬一看到這封信會后悔的話,可以縮短期限。在第一輪學習結束、復習結束、考前、考后的幾個階段都分別寫一封,萬一后悔了,還有時間去努力、去補救。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