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不會說不是一件磨人的事。之所以是磨人而不是痛苦,是因為有一個漫長的糾結過程。這中間左右權衡,試著站在各種角度體味感受,揣摩同意還是拒絕。而結果往往是做出不恰當的選擇。
? ? ? ?有朋友曾說,為什么那些經常接受你幫助的人在偶爾的被拒絕后會表現出對你的埋怨,認為你不近人情,不夠意思。而經常拒絕偶爾提供幫助的人反而會在那次偶爾后得到滿滿的感謝。他覺得很不公平,因為他是前者。
? ? ? ?隨便在各處搜搜,能得到很多精彩的回答,但問題在于——“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些所有他人精辟分析過的問題,當你再一次面對時還是很難做好,那個到嘴邊的“不”,依然說不出口。
? ? ? ?朋友父母的各路親戚每次來到她的城市,總是被要求接待陪伴,不論親疏(事實上單純就她本人而言,那些親戚們都很疏)。一有這情況,必然有一番心里掙扎:去接待,自己的時間被侵占,打亂許多計劃;不陪伴,駁了長輩的面子,還被扣上冷血無情的帽子。心里好苦。
? ? ? 也許這對有些人來說根本不是什么問題,要么咬咬牙去陪,時間很快過完,換角度想聯絡下感情也好;要么就斬釘截鐵拒絕,斷了親戚們想要被接待的念想,背上惡名卻享受自己的時光。最不好的情況就是陷入兩邊為難,掙扎其間,結果承受兩種情況下都不好的那一面。
? ? ? 我很理解這種情況,常限于糾結說不出“不”的人本意也想干脆清朗,而難于付諸得體的行動。自己想想,可能想要的太多又缺少hold住全場的能力吧。總想面面俱到,什么都想一一照顧好,結果常常面面做不好。這樣的苦惱我也有,也還在領悟這其中分寸的拿捏。然后在懂得到做好這一段的路上探索實踐。
? ? ? 不難出口,行動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