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相對立的一面。有熱鬧就有孤獨,有歡樂就有悲傷……
現在有人喜歡將“孤獨寂寞冷”連在一起用,其實,孤獨與寂寞并不完全一樣的。寂寞的感受要淺一些,孤獨則是內心深處的一種感受。
《月下獨酌》是李白寫的一首孤獨感特強的詩。可能考慮到小學生的接受水平,在《看圖讀古詩》中,只選了前四句。原詩如下: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意思是說:準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自斟自酌無親無友,孤獨一人。我舉起酒杯邀請媚人的明月,低頭窺見身影,共飲已有三人。月兒,你那里曉得暢飲的樂趣?影兒,你徒然隨偎我這個孤身!暫且伴隨玉兔,這無情瘦影吧,我應及時行樂,趁著春宵良辰。月聽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進,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滾。清醒之時,咱們盡管作樂尋歡,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離散。月呀,愿和您永結為忘情之友,相約在高遠的銀河岸邊,再見!
這首詩約作于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時李白在長安,正處于官場失意之時。此詩題下,兩宋本、繆本俱注“長安”二字,意謂這四首詩作于長安。當時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心情是孤寂苦悶的。但他面對黑暗現實,沒有沉淪,沒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通過“邀明月”“對影”的奇妙構思,表現了作者豪放的情懷。我們不難看出詩人由孤獨到不孤獨,由不孤獨到孤獨,再由孤獨到不孤獨的一種復雜感情。全詩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邀月對影,千古絕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樂,背面看,卻極度凄涼。
-2-
古詩中寫孤獨的詩句不少。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
這些詩句,向我們呈現了孤獨者的百態。或坐看閑云,或與青山相對,或感慨天地,或異地思鄉……
正是因這樣那樣的孤獨的獨特感受,才有了千古傳誦的名詩名句流傳至今,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孤獨是寶貴的。如果只一味追求熱鬧,內心永遠也得不到寧靜和洗練。
-3-
孤獨是一種心境,整天為世間的得失忙忙碌碌的人,根本不會體驗到人生還會有一種東西叫孤獨;只有平和而心靜的人,才能體會到孤獨是一種難得的心境。擁有了孤獨的人,才能擁有真正的自我。也就是說,孤獨其實是在紛繁之中能夠讓自己平靜下來的一種能力。
很多時候,我喜歡孤獨,喜歡在孤獨中獨自享受。我享受著緩緩地敲打著自己心底的各種思緒,享受著月光如輕紗般披在身上的寧靜,享受著與書本中的人對話,在書本中的美景中流連。
孤獨的樂趣,也并非是人人都能享受,人人都會懂得享受;這能力是受于先天,或是靠后天慢慢習得的;孤獨能讓一個人脆弱,也能讓人更加的堅強,它可以毀滅一個人,也可以造就一個人。有的人盡管天賦極高,才華橫溢,卻不能面對孤獨,面對孤獨的生活。因此,他只能在空虛中逐漸消沉,在寂寞中走向死亡。耐得住寂寞的人,他們把孤獨當作一種心境、一種挑戰。
所以,人生漫漫,我們要為自己留一段空白,留一段云淡風清的孤獨。因為,孤獨是一種幸福,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絕美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