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縫紉機“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老家有一臺縫紉機。
搬過兩次家,但這臺縫紉機一直都在。每年過年回老家都會把這臺縫紉機擦拭一下,然后像當年一樣,假裝寫作業坐在縫紉機旁看著窗外。
腦海中就像放電影一樣,我看見了自己的童年和青春期。
這臺縫紉機打我記事兒起就已經有了,好像是我爸我媽結婚時買的。但是媽媽沒怎么使用過,因為她和爸爸一直在外地做生意。
(打出這幾句話我眼淚掉了下來,我想到李春波的《一封家書》,我感到每個人的生命都被時代大潮吞噬淹沒,尤其是吞噬的是我至親的人。這種感受讓我被一種莫須有的巨大的悲傷襲擊。)
縫紉機不一定非要媽媽使用,也可以是姥姥使用。唐映楓自己也說了,“雖然是一首寫母親的作品,但我的私心又不希望它只是寫母親。所以我沒有在歌詞中提及任何具體的人物指向,只是以縫紉機這個親情的意向來支撐其情感脈絡。”
姥姥是個充滿生活智慧的人,而且心靈手巧,針線活兒和廚藝樣樣行。我可能就是小時候的情感和生活需求都隨時得到姥姥無微不至的回應與照顧,所以,當我長大后獨自一個人面對生活襲擊時脆弱的不堪一擊。
姥姥的爸爸媽媽是地主,家族很大。姥姥是家里的長女,下面有四個弟弟三個妹妹需要照顧,所以姥姥從小練就一手好針線和廚藝。
媽媽成家后,姥姥就擔負起照顧我們的責任。90年代的物質條件很有限,我們的衣服鞋子大都是姥姥做的。尤其是姥爺的腳穿不了工廠生產的鞋底,姥姥就一針一針的納,有時候也給我和弟弟妹妹納鞋底。
姥姥納鞋底的時候,我就搬個小板凳坐在她旁邊。我還從姥姥手里搶過鞋底和手頂針,也想學著姥姥的樣子扎兩針,結果沒有力氣根本扎不動。我就問姥姥,我說:這么硬,你扎進去不累嗎姥姥。
時光太無情,因為它抹去了我對姥姥是怎么回答的記憶。
那些年流行過解曉東的一首《中國娃》,歌里是這么唱的:最愛吃的飯是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不摻假,最愛穿的鞋是媽媽納的千層底,站得穩走得正踏踏實實闖天下。
所以,長大后我對布鞋也有著深深的情結。看到布鞋我就想到姥姥,冬天我買了雙布棉鞋,穿在腳上就好像回到小時候。我跟婷婷說,我想從今年開始回歸到我的原本。
小時候,我有很多雙布鞋,從春秋的單鞋,到夏天的布涼鞋,再到冬天的棉鞋,都是姥姥做的。每一雙鞋上面都繡著花,我的鞋子是我們班最好看的。姥姥的繡花手藝在村里無人能及。
除了做鞋,姥姥還會做衣服。我記得小時候的冬天特別冷,每年冬天姥姥都會用新彈的棉花給我們做一身棉衣棉褲過冬。
因為屋里光線暗,所以姥姥每次使用都會把縫紉機搬到門口,我坐在旁邊聽著縫紉機嘎噔嘎噔轉的聲音,看著姥姥壓著衣服的邊角塞進縫紉機的針眼底下。
我總是喜歡在姥姥做針線活兒的時候,坐在她的旁邊。那樣會讓我感到特別溫暖,彼此也不用說話,看著衣服在嘎噔嘎噔的轉動中一點點成型。
記得有一回,姥姥做針線活兒,我看著縫紉機的輪子轉,一會兒快一會兒慢,我就把手伸了進去,結果可想而知。哈哈
我看過姥姥一整個做衣服的過程,無論是冬天的棉衣棉褲還是夏天的短袖短褲。姥姥會拿白色粉筆在一整塊布上畫,然后上剪刀縫合做邊等等一系列。
姥姥不止是把衣服做成,她還會做好看。比如扣子,基本不用買來的,她會自己做。姥姥的盤扣手藝厲害,簡單的盤扣復雜的盤扣都能做出來。我們的衣服鞋子書包,凡是需要紐扣的地方,都會有精致別樣的盤扣出現。
小時候每天早晨起床,我都會站到院子的臺階下面,姥姥站在臺階的上面給我梳頭。如果是梔子花開的季節,就會摘一朵綁在我那又長又粗的馬尾上。我也會頭天晚上去院子里,看看有沒有第二天要開的梔子花,預定一下。
姥姥給我梳頭一直梳到我小學畢業。
提到姥姥在生活上給予我們的照顧,恐怕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除了照顧我,姥姥更給了我很多生活的智慧。只是這些智慧,我領悟和運用的不夠到位,還需要些年月打磨。
這是個動人心的季節,也是回憶容易涌動的季節。桃花慢慢凋落梔子花即將開放。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想起小時候,想起我姥姥,想起縫紉機往事。
以上,是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想說的太多,就這些吧)
有些事不到親歷聽來笑話,沒痛惜才不覺得怕。
要等青春不復才恍悟人生,不知在何處被落下。
唐映楓說這兩段是這首歌點題的句子。而我卻不止喜歡這兩句。
日子好比那蔭綠老窗頁上蒙塵又脫膠的窗花
潮漲的海港你牽我走過遠岸月季正發芽
拾掇起針線將歲月和舊皮革都撐上衣架
有些事不到親歷聽來笑話沒痛惜才不覺得怕
要等青春不復才恍悟人生不知在何處被落下
轉過小小的家轉過濕季轉眼鬢角有白發
多少個晝夜折舊成皺紋悄把擔負藏進枕邊話
光陰就在那不拒衰老不覺盈虧的日常中傾塌
遠方的我有好些話 ?不太善表達
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第一句剛唱出來就已經淚眼婆娑。中間的口琴和人聲哼唱直扎進心坎里。到最后一句“遠方的我有好些話不太善表達”時,泣不成聲。
生活中我們有多少愛的情感都不曾表達出來,獨自一個人將其消化,不能消化就任其在體內四處游走,像個幽靈。雖然我已經很容易表達情感了,但我還是有所保留的。
對姥姥姥爺甚至爸媽的愛…
END.
2017.4.3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