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口瀑布》4

壺口瀑布

教學目標:

1. 通過朗讀,品味文章極具感染力的語言,體會壺口瀑布的特點。

2.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黃河的氣勢,感悟作者在寫景過程中蘊含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3.體會文中所表現的無堅不摧、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李白詩曰:“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而最能體現黃河奔騰氣勢的,莫過于黃河壺口瀑布了。今天,我們通過閱讀散文家梁衡的文字,來感受壺口瀑布的氣勢。

二、整體感知文本,初步感受文中所描繪的壺口瀑布壯闊、雄偉的氣勢。

現在,請快速默讀課文,分別圈劃出體現雨季和枯季壺口瀑布特點的語句。

三、體驗文本,品味語句

(一)初識壺口

1.如果說李白《望廬山瀑布》里面“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仰視的話,那看壺口瀑布是用什么視角呢?第二段中哪句話告訴了我們觀察壺口瀑布的角度?

明確:壺口瀑布不是從高處落下,讓人們仰望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溝里跌去,人們只能俯視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2.因觀察角度不同,瀑布給人的印象不同,感受不同。初次相識,壺口瀑布體現出什么特點?給人帶來什么感受?

明確:危險、氣勢磅礴、令人膽戰心驚(驚心動魄)……

3.你覺得怎樣朗讀才能用聲音傳遞出壺口瀑布危險、氣勢磅礴的特點,給人帶來驚心動魄的感覺?注意朗讀的語氣、語調、語速。

(二)再訪壺口

雨季的壺口瀑布這樣令人膽戰心驚,那枯水季的壺口瀑布又以怎樣的面貌展現在作者面前呢?這一次,壺口瀑布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結合課文第三、第四自然段圈劃出的體現壺口瀑布特點的語句,前后桌分組討論、交流,說說你為什么要圈劃這些語句。

可以采用這樣的方式回答:

我認為“----”詞語寫出了壺口瀑布的“----”特點,朗讀時需要重讀。

我認為“----”句子運用了“----”修辭手法寫出了壺口瀑布的“----”。朗讀時用“贊嘆、陶醉、激動、喜悅……”的語氣,用“高昂、適中、低沉”的語調,用“急促、輕快、舒緩”的語速來表達作者的感情。

分工合作,明確誰負責解說,誰負責朗讀。

示例:(1)(瀑布)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溝里跌去,人們只能俯視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時,正是雨季,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但上面的水還是一股勁地沖進去,沖進去……。

明確:句中用了“跌”“吸”“灌”“沖”一系列動詞來描寫河水,突出河水險急、洶涌澎湃的氣勢,使河水的形象更加立體可感。這幾個動詞要重讀。

(2)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

明確:運用疊詞和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黃河排山倒海、湍急、洶涌的特點。朗讀時語氣急促,語速稍快。

4.播放壺口瀑布視頻,進一步感受壺口瀑布的壯闊氣勢。

結合視頻范讀: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

當河水正這般暢暢快快地馳騁著時,突然腳下出現一條四十多米寬的深溝,它們還來不及想一下,便一齊跌了進去,更鬧,更擠,更急。

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個無形的大洞吸著,頓然攏成一束,向龍槽里隆隆沖去,先跌在石上,翻個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這樣被跌得粉碎,碎成點,碎成霧。

當然這么窄的壺口一時容不下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兩邊涌去,沿著龍槽的邊沿轟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

盡管這樣,壺口還是不能盡收這一川黃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奪路而走的,乘隙而進的,折返迂回的,它們在龍槽兩邊的灘壁上散開來,或鉆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夾在石間,哀哀打漩。還有那順壁掛下的,亮晶晶的如絲如縷……而這一切都隱在濕漉漉的水霧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

5.播放背景音樂,學生齊讀上面內容,用聲音傳遞出自己對文字的理解。

四、感悟文本,理解主題

1.通過剛才的交流、朗讀,我們已能初步感受到壺口瀑布水勢的浩大、湍急、洶涌,也能初步感受到壺口瀑布給人帶來的一種雄壯、勇往直前的氣勢。想一想,作者寫了壺口瀑布的水后,為什么還要寫“腳下的石”?

在我們的印象里,水是至柔之物,但是,水卻又能以柔克剛。《道德經》里有幾句關于水的描述,我們來欣賞一下:

上善若水。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朗讀第五段,感受黃河的柔中帶剛、堅忍不拔的意志。

3.在“原來這柔和之中只有寬厚絕無軟弱當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時就會以力相較,奮力抗爭。”這句中,作者用“她”字來代指黃河,有什么深刻的含義?

明確:作者寫黃河并不僅僅將它作為黃河來寫,更是賦予它情感,將它當作人來寫。作者由黃河的“柔中帶剛”“遇強則抗”“勇往直前”聯想到中華民族的堅強不屈,借對黃河的贊美,表達對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頌。

4.齊讀最后兩段,進一步感受作者的情感,感受中華民族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勇往直前的精神。

總結: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以它博大寬厚,柔中有剛的自然品格,孕育出中華民族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勇往直前的偉大品格;黃河,千百年來生生不息,而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繼往開來。這些,恐怕就是作者真正的寫作意圖。所以,讀借景抒情類的散文,我們不僅僅要關注那些優美的寫景句子,體會景物的特點,恐怕還要善于透過文字,看到背后隱含的作者情感及其寫作意圖。

五、作業

1.摘抄、背誦一段你喜歡的語段;

2. 以你熟悉的某一自然景觀為對象,運用多種修辭寫一段文字,盡量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