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啥總實現不了夢想?因為你缺一種關鍵能力

全民精神導師

她出生在一個多子女的家庭,兄弟姐妹六人。在姐妹中,她排行最小,前面的兩個姐姐,不僅長得漂亮,也是學校的優等生。

別人總會拿她和她的姐姐們比較,并流露出惋惜之情。她的母親總是這樣抱歉地解釋道,"懷上我家Agnes的時正是家里最窮的時候,可能她身上有哪些不足吧。"

在這種周圍人的眼光下,在母親無數次這樣歸因的強化中,小女孩真的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是個可憐的小孩""殘次品"。

她因此變得自信全無,只剩自卑。

有人說,七歲就可以判定孩子的未來。照這樣的預測,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是個平庸之人,不會有什么成就。

但是出乎我們的意料,她后來的身份是這樣的:

1969年憑借一曲Circle Game走紅港,臺,東南亞;
日本上智大學國際學專業;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社會兒童心理學專業;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博士畢業;
隨筆作家;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亞洲親善大使;
日本抗癌協會"微笑大使";
香港浸會大學特別教授;
將三個兒子送進了斯坦福大學。

一個自卑的小女孩竟然可以在成年時成就如此輝煌的事業。她當了媽媽之后,還把三個兒子全部送進斯坦福大學。曾經最不起眼,最不看好的一個小女孩,成為六個孩子中成就最高的女性。

不可否認,小女孩的父母肯定是重視孩子教育的父母,她是不缺少受教育的機會的。她后來的教育經歷也非常耀眼,起點很高。

這些看得見的東西如較好的家庭環境,耀眼的學歷,可能讓我們覺得取得這樣的成就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我們可以問一問自己:是不是高知高學歷的人都實現了夢想,獲得了幸福?答案顯然不是的。小女孩當了媽媽后,提到為了支付三個孩子的教育投資,他們幾乎都是不分晝夜地拼命工作;她連上廁所,洗澡的時間都舍不得,盡可能壓縮;作為一個歌手,公眾人物,從不去美容,從不外出購買衣服,全部網購。

是的,我們不能被這些外在的優越條件蒙住了雙眼,背后那些無形的東西更重要。其中一個無形的東西在小女孩的命運中起到了轉折點的作用。

那個無形的東西是什么呢?到底是什么東西改變了小女孩的命運呢?

她后來敘述了一件事情。在她讀初中一年級的時候,她開始參加義工活動,她發現自己有能力去幫助別人,自己并不是一無是處。于是,她拼命地找機會給需要幫助的孩子聊天,鼓勵他們,給他們唱歌。

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她發現了自己是有用的,有優勢的,她擅長聊天和唱歌。自從那以后,她在做事情的時候,忘記了自卑,不再介意他人的目光,把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優點發揮出來了。

這件事情的關鍵點在于她內心想法的轉變。之前,她沉浸在自己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小孩的世界里,世界都是黑暗的,陰郁的。

但是這件事情之后,她發現了自己會聊天,會唱歌。她可以通過唱歌來給別人帶來歡笑,安慰和鼓勵,從而讓她從內心感到自己是有用的。

在這個過程中,她獲得了一種寶貴的能力:自我肯定的能力。

后來,她在進修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的過程中,發現"自我肯定"是兒童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關鍵詞。

因此,她從來不把自己的孩子拿去和別家孩子比較,也不會說"快向你哥哥學習"之類的話。

她告訴我們:

善于自我肯定的人,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優點,甚至連缺點也可以一并接受和面對。善于自我肯定的人,也善于肯定別人,有一個和諧的人際關系。
相反,不善于自我肯定的人,就不會喜歡自己,總是處在焦慮中;容易生氣,搞不好人際關系,無法積極看待事情。

她是幸運的,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從父母和周圍人無心的打擊中走了出來。通過做義工,她發現了自己的用處和優勢,最重要的是,她擁有了自我肯定的能力。

她的兒子更是幸運,天生就有這樣一個懂"自我肯定"是多么關鍵的媽媽。在孩子遭受外在打擊之前,她為孩子準備了一件無形的卻足夠強大的盔甲。

但是,我們大多數人都像那個小女孩一樣,也許會遭受父母或身邊至親的人的無心的打擊。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也會遭遇到或多或少的,來自周圍人的打擊。

那些打擊是不必要的,但我們無法阻止外面的那些打擊,也許那些打擊是夾雜著善意,夾雜著無心,夾雜著惡意。

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我們可以讓自己具備一種寶貴的能力,那就是自我肯定能力。

那么多夢想夭折在路上,很多時候,不是夢想太遙遠,而是手握夢想的人,在一片嘲笑,質疑聲中,也開始懷疑自己了,懷疑自己是否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到達最后的終點。

有了"自我肯定能力",就算全世界都不相信你,你的對手不相信,你的父母不相信,你的朋友不相信,但是你自己要相信自己。有了這樣的自我肯定,你才可能實現夢想。

李笑來老師在他的得到專欄中說:

注意——不是“覺得”,不是“希望”,甚至不是“相信”,而是“篤信” (即,120%地相信);不是“也許能”,而是干脆清楚的“能”。若你不是 “篤信”,只是“希望”,只是“覺得”,那后面的“能”就只能變成“也許能”,或者變成干脆清楚的“不能”了。若你不篤信“你能變成更好的你”,那你也沒必要讀下去了,你甚至不該買這本書——還不如去星巴克買杯飲料喝掉然后上趟廁所呢。

為什么是120%地相信?是為了說得形象一點——我是說,你要相信到這樣的地步:即便有人打擊你,打擊掉 20%,你依然100%地相信!

"自我肯定"不是你覺得自己,希望自己,相信自己,而是120%相信自己,做到"篤信"。因為老師深深知道,在通往夢想的道路上,100%會遇到打擊的。

我想大家一定很好奇,那個小女孩是誰?她就是陳美齡,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閱讀她的書《50個教育方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


陳美齡和她的書

愿看到這些文字的朋友們,不管今后遇到來自哪里的打擊,用“自我肯定的能力”,用“篤信”,來守護自己的夢想。當我們為人父母時,我們也把這個有力的武器傳遞給孩子。

記住:現實和夢想之間,我們需要一種關鍵的能力:自我肯定能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