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圍繞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政績為誰而樹、樹什么樣的政績、靠什么樹政績”等重大問題,揭示了政績觀與人民觀、歷史觀、發展觀、事業觀的內在邏輯,為黨員、干部干事創業提供了根本遵循。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不僅是領導干部為政之德、從政之要,還事關一地一域發展,更事關“國之大者”、黨之大計、民之根本。黨員干部要把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作為終身“必修課”,主動對標對表,堅持知行合一、一張藍圖繪到底,以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
? ? ? ?處理好“顯績”和“潛績”的關系。如果說“顯績”是解決當務之急,那“潛績”必然是厚積薄發。只有“潛績”做的扎實,“顯績”才能行穩致遠。現實中,有的黨員干部熱衷于做“立竿見影”“顯山露水”的事,將難度大、見效慢的工作置于一邊;還有的為了追求“顯績”,搞花架子、做虛功,結果是勞民傷財。究其根本,就是動搖了理想信念、放松了黨性錘煉,導致政績觀出現偏差。要把樹立正確政績觀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結合主題教育,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的重要論述,堅持原原本本學、聯系實際學、專題研討學、以案促改學,推動干部將正確政績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常態化長效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把政績觀教育與嚴肅組織生活結合起來,引導黨員干部樹牢與黨性修養、人民利益相匹配的政績觀。
? ? ? ?處理好“眼前”和“長遠”的關系。立竿見影的發展是政績,打基礎作鋪墊也是政績。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實事,不能只看眼前的需求,還要看是否會出現“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現實生活中,有的干部只愿意干眼前好干的、領導關注的、能出亮點的工作,對基礎性工作以及歷史遺留問題視而不見;還有的干部希望在短期內迅速“脫穎而出”,盲目大干快干,導致資源嚴重浪費,損害了群眾利益、貽誤了黨的事業。用人導向是最重要的導向,有好導向才能選出政績觀端正的好干部、形成踐行正確政績觀的好風氣。要突出實干實績實效,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為識別干部的重要標準,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堅持從要事、急事、難事中看擔當,從實事、實情、實績中看能力,做到既看一時更看一貫、既重面子更重里子,引導廣大干部更加自覺地遵循科學規律辦事、依靠制度規范履職、腳踏實地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處理好“有為”和“無為”的關系。政績都是干出來的,真干才能出真政績。黨把干部放在任何一個崗位上都是信任,是重托,如果干了幾年還是“濤聲依舊”,沒有什么作為,就不是一名合格的領導干部。現實中,有的干部只想當官不想干事,為了不出事,寧愿不干事;有的干部只想攬權不想擔責,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有的干部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對有利可圖的就“靠過來”,對費心勞力的則“跑遠點”。沒有監督的政績是有水分的。要把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情況納入干部平時考核、任期考核、年度考核,作為評價領導班子運行情況和領導干部個人現實表現的重要依據。加強對“關鍵少數”的管理監督,突出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和重點崗位干部的監督,全面檢視領導干部政績觀情況,對不顧發展規律、違背新發展理念要求、片面追求政績的干部堅決調整處理,并堅持“三個區分開來”,旗幟鮮明為創新者容、為擔當者容、為實干者容,為敢碰硬、敢擔責、敢創新的干部排除“唯票論”干擾,積極穩妥使用受處理處分期滿、符合選任條件的干部,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奮發有為,推動正確政績觀深入人心、高質量發展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