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現在聽到馬德里的時候,可能不少人下意識的反應都是皇家馬德里足球俱樂部,而接下來馬德里的行程重點則是皇家馬德里俱樂部的足球之旅。
百度百科
皇家馬德里足球俱樂部(Real Madrid Club de Fútbol ,中文簡稱為皇馬)是一家位于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的足球俱樂部,球隊成立于1902年3月6日,前稱馬德里足球隊。1920年6月29日,時任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把"Real"(西語,皇家之意)一詞加于俱樂部名前,徽章上加上了皇冠,以此來推動足球運動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市的發展。從此,俱樂部正式更名為皇家馬德里足球俱樂部。
皇家馬德里足球俱樂部,擁有眾多世界球星。2000年12月11日被國際足球聯合會(FIFA)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球隊。2009年9月10日被國際足球歷史和統計聯合會評為20世紀歐洲最佳俱樂部。2014年9月10日被評為2014年度歐洲最佳俱樂部。
從西班牙皇宮出來后,走向地鐵站的路上,可以看到馬德里這里的路牌都很好看,都是畫。
皇馬的主場位于馬德里Av.?Concha?Espina?1。可以坐公交車14,?27,?40,?43,?120,?126,?147?y?150到達。地鐵則坐L10到SantiagoBernabéu站。
坐火車到Nuevos?Ministerios站下?。
接下來選擇的是坐L10到達伯納烏站。
走出地鐵站,在電視上出現了不少次的球場就在眼前展現。
1947年12月14日,隨著皇家馬德里與葡萄牙Os?Belenenses的揭幕戰,圣地亞哥-伯納烏體育場舉行了正式落成典禮,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好和最現代化的體育場。隨后1954年進行的第一次擴建,同時使它成為了最大的。與此同時,這支勢不可擋的冠軍之隊的頭銜,一點都無愧于這個他們贏得這些榮譽的舞臺的偉大,俱樂部隊史也正開始成長。
這是每個美凌格夢想成真的黃金年代:最好的球隊,于最好的球場。
在這里,有一個人是絕對功不可沒的,他以他的信念和遠見卓識,成功領導并完成了這項浩大的工程,他是皇家馬德里的標志人物:圣地亞哥·伯納烏,這座體育場也由他得名。
圣地亞哥·伯納烏(Santiago Bernabeu),1895年6月8日出生于西班牙阿爾瓦塞特省阿爾曼薩,曾擔任西班牙皇家馬德里俱樂部主席達35年,在位期間使皇馬一躍成為歐洲最聲名顯赫的俱樂部之一,是皇馬歷史上最偉大的主席。
他的那個可容納越來越多皇馬球迷以實現他們現場觀戰夢想的龐大體育場工程,由于他的努力和管理,已經成為了美妙的現實。圣地亞哥-伯納烏體育場舉辦過不計其數的大型體育與社會性盛會。
在這個點這里還有很多人在排隊購買門票等。參觀門票則是分為有導游的24歐,沒導游的19歐。
然后按照門票的指引進去參觀。
一進來就看到當時齊達內球員時候的照片。
伯納烏球場的參觀路線是從上到下,從最高層下來,先進入皇家馬德里博物館。
首先可以看到的是今年的成績表。而這里的數據每年都在不停的更新。
櫥窗里面展示了各個球衣。
這里還有很多球員的名牌,可以找到齊達內。然后還看到勞爾。
而這個照片看著年齡比較小的是卡西利亞斯。
櫥柜里面陳列了各個獎杯。
還放了很多當時的知名照片。
有些獎杯的造型非常有特色。
另外還陳列了很多金球,金靴獎等球員的個人獎。
皇馬獲得20世紀最佳俱樂部時的照片。
慶功的女神像,在這里也放了一份,而投影里還有奪冠后慶祝的錄像。
球員的照片墻上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球星,如貝克漢姆,拉莫斯等。
歐冠獎杯則是一排排的陳列著。不用廣角是排不下來的。
然后還可以看到這里放著卡西利亞斯的手套和當時很多球星穿過的各式各樣的足球鞋等。
看完博物館后,走入球場,這里豁然開朗。
可以看到很多人造日光的機器,這樣能讓草更好的生長。
接下來從球場的一部分開放座位席向下走去,這部分座位已經離草地比較近了,如果有比賽是可以看的很清楚的。
然后來到皇馬替補席。如果上去坐坐C羅,本澤馬,貝爾的位置感受一下,還是很有感覺的。
而這一側的座位席同樣開放,在這面是VIP區,條件要更好一些,上面還有天棚,座位也寬敞。
在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皇馬的英文名。
由于這天不是比賽日,所以可以從這里去參觀皇馬的更衣室。
不過現在更衣室里面是空蕩蕩的,在比賽的時候就會掛滿球衣了。
然后走到皇馬的記者招待會會場里。這個會場可以容納200人。還可以坐到采訪席上拍照。
從記者招待會會場出來,整個伯納烏的參觀就算是結束了,之后就是看看賣皇馬周邊的紀念品商店,這里的球衣價格大概在90~120歐之間。
然后就出來走到地鐵站。
伯納烏回來,下一站是著名的西貝萊斯廣場,這里也是每次皇馬奪冠后慶祝的地方。西貝萊斯廣場是馬德里最漂亮的廣場之一,周圍是新古典主義建筑群、大理石雕塑和噴泉。建筑師安東尼奧·帕拉西奧斯設計了Palacio de Cibeles。廣場中心的雕像the Fuente de la Cibeles被認為是這個城市的標志。壯麗的噴泉描繪了莊嚴的女神西貝列斯乘坐獅子座騎的場面,這座雕像是弗朗西斯科·古鐵雷斯和羅伯托·米歇爾在1780年用紫色大理石雕刻的,噴泉曾經是附近居民的生活用水的來源。
明信片上印的就是這里的女神雕像。
然后來到著名普拉多美術館。
不過普拉多美術館里面是不允許拍照的。所以就只能用文字介紹了。
普拉多博物館(西班牙語:Museo Nacional del Prado)建于18世紀、由建筑家班·德·彼加諾瓦于1785至1787年間設計完成。從1819年開始成為專門的美術博物館,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也是收藏西班牙繪畫作品最全面、最權威的美術館。普拉多博物館收藏有委拉斯開茲、戈雅、莫利羅、葛雷柯、貝拉、提香、拉斐爾、波提切利、倫勃朗、魯本斯等繪畫大師的作品。
普拉多這里有許多拉斐爾、提香、魯本斯的作品,每個人都有十幾幅到幾十幅之多,比意大利的一流美術館的藏品數量還要多不少。
普拉多美術館與其它歐洲博物館相似,藝術品收藏始于皇室。其奠基者是哈布斯堡和波旁兩個王朝。1819年開館后,皇室藏品逐漸移入館內。爾后通過國家從藝術市場或展覽會選購,或由私人捐贈,館藏日豐。1868年,西班牙革命推翻伊利莎貝爾二世(1833—1868在位),“皇家博物館”收歸國有,改稱“國家繪畫雕刻博物館”。又因其坐落在馬德里的普拉多林蔭道,便冠以“普拉多”的名稱。1872年,普拉多根據19世紀下半葉的自由政策,沒收了被查封的宗教團體的藝術藏品,特別是接收了建于1836年的國家三位一體博物館的藏品,由此大量增加了宗教題材的西班牙繪畫與雕刻作品。
在拿破侖占領時期,這處建筑成為拿破侖的騎兵總部和火藥庫,直到查理三世的孫子菲迪南七世在位時才恢復建設。到了1868年伊莎貝拉二世在位時,收歸國有,改為博物館,成為國王收藏藝術品的地方,由于地方太小,不足以充分展覽收藏品,1918年進行了擴建。后來又將兩座不與主建筑相連的建筑,劃入博物館管轄,1971年將收集19世紀藝術品的“波·里提羅”畫廊并入,1985年將展出私人收藏品的“提森·波奈米薩”博物館并入,這兩座博物館的收藏品彌補了普拉多博物館收藏品的不足。
在西班牙內戰期間,博物館將主要藏品轉移到東海岸的巴倫西亞,后來又轉移到法國和西班牙交界的赫羅納,最后直到瑞士日內瓦。二戰開始后又用夜車秘密通過法國運回來。
館內有100多間陳列室,館藏有被認為是西班牙國寶的畢加索的巨幅油畫《格爾尼卡》。館內還收藏有古典雕塑、硬幣、金銀和搪瓷器皿等。東方之宮現存最完整、最精美的宮殿之一,建于1738年,可與法國的凡爾賽宮相媲美。呈方行,邊長大約150米,外形具有典型的法國風格。宮內有帝王餐廳、瓷器大廳、御座廳接小教堂。設在底層的王家圖書館藏書達30萬冊。
普拉多博物館是世界上保有委拉斯開茲和戈雅的作品最多的博物館,也是藏有荷蘭畫家希倫姆斯·博斯的作品最多的博物館,因為原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最欣賞他的畫,大力收藏的結果。
接下來再重點介紹一下這兩位著名畫家。
迭戈·委拉斯開茲(1599?塞維利亞——1660年馬德里),是西班牙歷史上偉大的畫家,同時也是世界繪畫史上最重要的天才藝術家之一。他一生經歷了兩種繪畫流派之間的過渡,前期具有著十七世紀前半葉所特有的自然主義傾向,而后半生的繪畫風格則轉向了巴洛克式。他在塞維利亞接受教育,但他的藝術風格卻是在馬德里日臻成熟完善,形成了他獨具特色的完美純凈的表現手法。
弗朗西斯科.戈雅與委拉斯開茲、莫利羅并稱為西班牙三大著名畫家。普拉多博物館特辟有戈雅專室,其中陳列有最著名的油畫《裸體瑪雅》與《著衣瑪雅》,以及《1808年5月3日的馬德里》等動人心魄的杰作。
戈雅(1746—1828),出生于薩拉戈薩附近村莊貧困工匠家庭,十四歲隨圣像畫家胡塞·盧贊學畫,后來到馬德里從拜雅學藝,并到意大利游學。歸國后定居馬德里。1795?年出任圣費爾南多藝術學院繪畫部部長。1799年被聘為卡洛斯四世首席宮廷畫家。1824年他隱退移居法國的波爾多;1828年在該地去世。戈雅富有愛國思想。法國的入侵使人民遭受災難,他用畫筆刻畫法國士兵屠殺西班牙起義者的現場,痛斥法國侵略者的罪行,以藝術激勵國民。同時,戈雅雖貴為首席宮廷畫家,但另一方面他也被稱為街巷思想家。
參觀完美術館后,就回到旅館,到樓下的一家中餐館去吃晚飯。點了湯和炒飯,確實味道很不錯。
吃完晚飯后就回到旅館休息了。
第二天則是從馬德里出發去塞戈維亞。在去大巴車站的路上可以看到各種古典建筑。
而馬德里的游記就先寫到這里了。
預告
下一篇將是整個西班牙游記的最后一篇——塞戈維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