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春節沒回家,但該被盤問的問題一個都沒逃掉。
“有沒有交男朋友啊?”
“沒有。”
“看中什么男孩子了么?”
“沒有。”
“有男孩子追你哇?”
“……沒有。”
回答沒有吧。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頂多就被旁敲側擊地絮叨幾句:“你看看隔壁XXX,就你那同學,男朋友都帶回來過年咯!小伙子人真的好哦…”
說真的,母胎單身到現在,我自己都挺難過的,真不勞煩您再提點我。你看,現在氣氛尷尬了吧。
“沒關系…有機會以后相相親。我同事老王他女兒,去年結的婚,對象就是相親的時候認識的!哎喲,我看現在也挺好……”
“好好好…”這個臺階我接住了,謝主隆恩。
表面上維持著波瀾不驚,其實內心的彈幕早已泛濫:切,我哪用得著相親啊。像我這種從小高唱著要做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小花朵,國家肯定會記得給我分配對象的。
氣話。都是氣話。
小時候被爸媽明里暗里告誡過不準早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現在長大了。當時總紅撲撲著小臉,說「知道了知道了,我保證不早戀。」真是傻得可愛。
現在老阿姨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們,小姑娘真的別想多了。還真不是誰都有機會早戀的。
現實就是這么殘酷。那能怎么辦,老阿姨也很絕望啊。
2
大學老師有次在課上講一個學姐談戀愛被父母拆散的故事,繪聲繪色真像電視劇里演的情節。
說的是學姐的母親不同意兩個人戀愛,為了離間兩人的感情,把學姐送出國讀研了。這對本來越被強拆越堅定彼此的情侶,最終輸給了異地戀。曲終人散,父母獲勝。
教室里一下子很沉靜,大家都入戲很深,回味著這個故事苦澀的余味。
我湊到同桌耳邊說:“我媽就沒有這樣的煩惱。”大概還是說得大聲了,一桌子的人都笑了。
沒錯啊。我媽肯定很欣慰,沒給她任何需要斗智斗勇強勢拯救陷入不理想戀愛中的女兒的契機。
我媽有時會對著我感慨:“我女兒真的很讓我省心啊,從小到大我都沒操過什么心……”字面意思當然是贊美咯,這確定無疑。
可我后來越發覺得這是催促我解決感情問題的新招式……嗬!仔細一琢磨,還夾帶著一勺諷刺!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一擊命中Mr.right,最好是能夠坐擁這個世界上所有美滿快樂的形容詞。
可是遇到一個能說得上話、聊幾句天的人就已經很難了,又怎么能強求他既要高富帥,又要對我好,現在能夠志同道合、將來可以琴瑟和鳴呢?這么好的他,哪能輪到遲到良久、方才入席的你?
那句被說得很爛的“我不愿意將就”,應該還是被很多人聽進心里去了,所以才有這么多孤男怨女,日日解著感情線卻毫無進展。
相信自己值得被很好的人喜歡、不隨意開始一段沒有信心和預期的關系。這兩點,很重要,敲黑板。
于是,我在人群里最后看了一眼。滿街都是錯的人,突然就沒有力氣再掙扎了,像是守城失敗的小兵,看著風色楓葉蓋住城內的最后一絲荒涼。
相親吧。就當時順應命運的安排。妥協吧。一動不動等著被愛神射中。是很荒謬,但我累了,也想要歇一歇腳,再接著偏執。
3
大年初七,小姨微信私聊我。
嗬。這家伙真開始幫我物色著相親了。好吧好吧。單身狗沒權限發表意見。
說是朋友那邊介紹的男生。一米八幾的個頭,xx專業,脾氣好有耐心,特別陽光blabla……哎喲喂,夸得那是個天花亂墜。
恕我直言,一個個形容詞花式排排坐地被堆砌在我面前,我,感覺有點消化不良。
或許,在這個相親鏈條的另一端、一個男孩的面前,別人也在竭盡全力地用最仙女的形容詞描述著我??突然有點慌張,也有無奈。
小姨接著說,男生條件蠻好的,媽媽自己開公司。不過不是原生家庭,他隨媽媽嫁過去的,繼父是某個集團的總經理。家里經濟條件不錯。
小姨的重點我已經不動聲色地get到了。「經濟條件不錯。」
可惜,這不是我所看重的。
我突然覺得之前的那堆、說著陽光善良的詞語俗氣了起來。
沒來由的情緒潔癖?不屑于把情感和金錢混為一談?或許只是我突然敏感了。
我不是喝露水的仙女,也并非不食人間煙火。離開物質基礎的感情,不用腦子想都知道是沒有未來的笑話。
但當物質條件在我面前被放大到第一標準,我感到有些無力。講不出緣由,也不知道究竟要哪樣,只是很明確地知道:我不要這樣。
4
這個戀愛自由的時代,家長仍舊是熱衷于為孩子們介紹相親的。特別是我這種一直沒啥動靜的傻娃娃,正好撞槍口上,給他們練練手。
家長們總好言相勸「我們先把把關,免得以后你后悔」。其實不用費勁地講這么好聽,講「插一腳」或許更直接一點。(沒有敵意,只是實話實說。)
對我們愛得越深,這只腳伸得越長。恨不得幫你打點好一切,戀愛也替你談了,最好能直接把你送到婚姻殿堂,一口氣想象完你幸福美滿的一生。但前提必須是,這個人選是他們所滿意的。
那么問題就來了。
什么樣的人選是家長們中意的?
高?「反正不能太矮。基因什么的還是很關鍵的。」
學歷?「也不太重要吧。能賺錢就好。」
家庭關系?「別太復雜就行了。」
……
如果,這個人選經濟條件特別好呢?
那么,親戚朋友會身體力行地告訴你「以上這些都不是事兒!!」
你問「長相」?他們不看長相。謝謝。
接著你就會體驗到:印象中不善言辭的親朋好友,原來這般巧舌如簧。他們用盡了天下最好的形容詞,只為論證「這個男孩特別好」的命題。哪怕,這是個偽命題。
如果社會真要是這樣的。那條件不錯的男孩子們都該要嚇死了吧。
5
我有點賭氣。氣不得不背負著上一代的觀念做一個乖巧的行尸走肉,即便我不甘。
你不甘?親戚的一句話就可以懟回去「你要找你喜歡的,那你倒是找回來啊」。
無可辯駁。甘拜下風。
你看吧,遇不到對的那個人,我想要酷一次也很難。
說真的。小姨把為我物色相親對象當成一件大事在做,特別上心。雖然我對這種腐朽的擇偶標準不敢茍同、也有不少情緒,但總不好打擊她。這也太不給面子了吧。
要知道,親戚朋友對于做媒人牽線搭橋的熱衷和以此獲得的成就感,我們這種小孩子是永遠體會不了的。
我強迫自己饒有興趣地去聽、去操作。
要我照片?好好好,我去找。
加個微信?可以可以可以,就多一個微信好友么,多大點事兒。
相親環節仿佛即將進入我所熟悉的一步:微信聊天。
我已經盤算好了。到時候胡亂應付一下,就跟小姨稟告:三觀不合。
沒想到,我失算了。
6
時間磨磨蹭蹭地過去了好久。好友申請終于來了。
「我是XXX阿姨」
我問小姨,負責聯絡的阿姨加我干什么。
小姨有點尷尬。竭盡全力地解釋著:大概加個好友方便推名片??
扛不住情面的壓力。我加了。說真的,這的確是一個合理的理由。但我也可以很坦誠地說,我沒興趣和不相關的人建立偽好友的聯系。
和XXX阿姨聊了兩句。估計她那邊把名片推過去了吧。又一輪新的等待。
緊接著一條好友申請。竟然是男孩的媽媽。
我有點懵。有必要么?
搞什么啊,我現在是要過他媽媽的審核?
是要通過了新環節的審核才可以見到正主?什么體質啊這么金貴?當這是通關游戲啊!
但還是加她吧……?不然顯得情商欠費。
他媽媽開始跟我說話了,在我還不知道我該以什么身份向她回話的時候。
“你好,貴姓啊?”
驚呆了,連我姓什么還沒打聽清楚么?還是說,我只是眾多的candidate中的一個?
雖然這個對話開始得讓我很懵逼,但接下來的幾個回合,足夠我清醒了。
“我兒子是學xx專業的,很優秀的。”
潛臺詞:你要能和我兒子在一起,是你三生有幸。
“他是本碩連讀的,還有兩年畢業,平時學業比較緊張。”
潛臺詞:我兒子不能經常陪你,你別給我作。
……
打住。別說了。我乏了。
那頭的對話還在繼續,但于我而言已經結束了。
還沒在一起呢。弄啥嘞?
大概是我回復得還算過關。他媽媽推過來了一張名片。
“這是我兒子微信。你加他,晚點他確認,他現在在打球。”
我發了一個系統默認的表情,直接關掉了對話框。
抱歉。我是不會加你兒子的。
7
對不起,我不會加你兒子的。
我沒有一定要男孩先主動的腐朽思想,但連一個值得我主動的像樣的理由都沒給我,憑什么要我先扔掉矜持。
對不起,我不會加你兒子的。
我沒談過戀愛,但不代表我低人一等,別自說自話地物化我、用傲慢而警惕眼光俯視我。
抱歉,我不著急戀愛,更不會倒貼。
我真的情愿是自己想多了。情愿只是因為那顆千瘡百孔的可憐玻璃心沒來得及修補完便分崩離析。
最柔軟的地方,最經不起刺激。再強大的人也抵抗不住。
我沒加他。
后來他也沒加我。結束在意料之中。
哎。小姨的第一次牽線搭橋失敗了。為她感到憂傷。
8
這次的經歷讓我很不爽。
不爽被像是流水線上的貨物一樣對待和被看待,像是一場最簡單的物物交換,各取所需:我出賣我的青春和時間,他給我所謂優越的經濟條件的保障。放肆,誰告訴你是這樣的?!
不過是場相親,被搞得這樣烏煙瘴氣。人心難測,各懷鬼胎。
后來我問小姨:
“你給我說的相親,是以什么為目的的?談談戀愛還是結婚?”
估計小姨又要笑我傻大妞了。
“所有的相親最后都是以結婚為目的的,不要浪費時間。”
她說得有道理。說得我覺得四下荒涼。
但是抱歉。我不敢茍同。
我一個連戀愛是什么滋味都沒有嘗過的人,你卻要直接送我去婚姻的終點站,斬斷我走馬觀花、笑靨如花的機會。
你擊碎我愛做的夢、撕裂我幻想的場景,告訴我這些全都是扯淡。
對不起,我不允許自己這么沒有滋味地活著。
沒到老大不小的年紀,沒有嫁不出去的窘迫,為什么早早地要給我鍍上這一層荒涼和老成。就算結局注定如此,我能不能準備好了再洗耳恭聽?
大人們總說「我們看過更多的人,所以我們不會看錯人」。但人生就該是在跌跌撞撞中長大,就是在「錯了再改回來」里修補出美好的。
我連看錯的機會都沒有,我連犯錯都不被允許,我連自己的時間都不能掌控。這樣的我難道不可悲么。
或許是我幼稚了。我也知道你們是為了我好。我承認。我感恩戴德。
但我仍舊希望可以別剝奪我嘗試和犯錯的機會——我想自己去選擇,而不是接受你們的挑選。我想自己摸索出通往婚姻的路,而不是被五花大綁架著前去的。
人這一生,至少要談一次無關婚姻的戀愛,真正經歷了一段天真爛漫,才知道怎樣腳踏實地去愛。
如果說「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就是耍流氓」,對不起,那我還是想要無賴一次。
我很確定。
如果哪天我補好了自己的玻璃心,是不是就不會橫生這么多情緒。
人不為自己找一個出口,遲早會憋壞的。我說了,你別見笑。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