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是因為十年寒窗壓抑太久,大學,變成了每一個正值韶華的孩子,格外向往的地方。
我現在依舊清晰的記得,那年高三,我是怎樣的渴望大學生活,那些暗無天日的時光里,支撐著我們走下去的,就是夢想中那所謂以成長和別離作為交換條件的自由。
每個人的辛勤耕耘,都在高考結束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收獲,滿懷憧憬的進入大學,以為自己到了夢中的伊甸園,終于可以以獨立的人格來決定自己要做的事情,選擇自己要走的路,可又有多少人,等到了大學畢業才知道大學應該怎么過,總是在快要結束的時候才想要好好開始。
是,我們才十八歲,有的是時間給我們揮霍,可你真的能心安理得的在最美好的青春年華活的惶惶不可終日嗎?看到過一句話: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懶惰等死,就是對我們現在的狀態最好的形容。
來說說我吧,才大一,就覺得自己像是在養老院一樣日復一日的機械般的重復生活,對生活沒有激情,對明天沒有期望,就好像活著,就只是為了活著!不是說最怕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嘛,雖然我不想承認,可事實確實如此。更可怕的是,我無力改變這種現狀,我沒有足夠強大的定力去抵制這個世界形形色色的誘惑,我任由自己隨波逐流的過上了傳說中的大學生活,但我的潛意識告訴我這樣是沒有未來的是不會進步的,這,就是我如此焦灼如此浮躁的原因。
于是我強迫自己,參加活動,看電影,讀書,與別人交流,以此證明我還是鮮活的存在著的,可即便這樣還是不能填補我內心對浪費時間的愧疚,我把這一切歸結于自己不夠自律,不能夠很好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于是我又手忙腳亂像一只無頭蒼蠅一樣強迫自己制定計劃,這在短期內,確實行之有效的改變了我的懶惰,可那樣完任務式的做事情是不負責任,于是我又把這一切歸結于自己內心不夠充盈,要多看書,提升自己的修養。
大概是初入小社會,對這個世界還沒有自己宏觀的把控,我嘗試著去觀察別人,發現大家一樣的茫然,又各有各的不安。我們每天早起跑操,上課,吃飯,上課,活動,上課,睡覺,周而復始,無非就是換個地方玩手機,我們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活成了這個樣子,我不懂,你懂嗎?
或許我們可以到這個世界去走走看看,視野越寬,心胸越廣,什么美好的風景都見過,也就不會拘泥于那些小事了;或許我們可以花一些時間呆在家,遠離社交紛雜,給自己時間沉淀,給自己機會變好
這大概是我唯一能想到的辦法了,大一還有一個月就結束了,你得到了什么,又收獲了什么。
我只能說,不后悔,但可以更好。
生活本來就是一場惡戰
給止疼藥也好
給巴掌也罷
最終都是要單槍匹馬練就自身膽量
誰也不例外 ???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