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就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的過程

之所以有這樣的感慨,是因為我有了這樣的體會,我在每一件事上反思之后成長,期間忍受的是說不出來的痛。

01** 不念舊物**

我對身邊的每一件事物都傾注了感情,這種可以稱之為習慣的事從小就一直伴隨著我,曾經與母親談起往事,母親說,我小時候因為丟了一只鉛筆哭了就兩天,這件事我早就沒了印象,但在高中時后發生的一件事讓我印象頗深,高中午休在家里弄打了一個自己買的一個杯子,打碎后一邊收拾殘骸,一邊心痛,到最后淚如雨下。母親當時安慰我說再去買一個,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最愛的東西永永遠遠都不在了,我用眼淚為它的離去踐行,就算以后還有別的杯子可以替代,就再也不是當初的那個。我是相當戀舊的,但也不會不喜新。

直到我失去了自己,我找不回當初的那個自己,情緒不定,有時候的行為自己都感到討厭,我努力找尋當初的自己,始終找不回,我才漸漸明白,我要去勇敢面對未來了,當我不再戀舊,就開始明白,舊的東西不一定是好的,我所謂的戀舊,不過是拖著不敢面對未來的借口罷了在這一過程中我尋而不得的痛苦,無法與任何人表達,只能將這種痛苦深埋心里,等它開出血色的花。

02 我能正確看待自己的“不合群”

我并不是性格古怪,只是總是覺得身邊的人所做的事很是無聊,不想去浪費時間,卻又不得不參與,我是一個相當無趣的人,不愛看電視不愛看綜藝,愛看書卻不看小說,一些無聊的活動也會去避免,所以一直“不合群”始終覺得身邊沒有相似的人,身邊的朋友不少卻沒人真正了解我,隨著年齡越來越大,這種“不合群”越來越明顯,到現在干什么事都是一個人。沒人陪伴時我甚至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心理疾病。所以不合群。

直到有一天在翻看簡書專題文章時,一位簡友的文章中對大學生活的感受和我產生了共鳴,她所歸結的原因就是因為價值觀不同,她文章中的話語說服了我,在仔細思考回憶,我清楚的感受到我的價值觀和其他人不同,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當精神得不到交流就像作者寫文章得不到讀者一般痛苦,沒有知己,乃是人生一大憾事。身邊明明很多人卻沒一個人懂你,你又不能去解說,因為語言終究是輕薄的,唯有發自內心的理解才是最相稱的。

03 我能勇敢的去面對感情的傷害

我未經歷愛情,只是有一段刻骨銘心的友情,或許有人會奇怪為什么只有一件事一個人,讓我反反復復的念叨,以至于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提及,甚至還專門寫文章懷念,其實一個人在狠心再絕情也不可能馬上忘記,何況我心軟,這個人還總是在眼前,我怎么可能制止住如潮水般的思念。

起初,我還是在想用時間化解,卻不想解決的太慢,我又太心軟,直到前日,我真的承受不住刺激,只好從頭到尾回憶了一遍,接受了是我自作多情的事實,當美好在一瞬間被痛苦消滅,心間承受的痛苦,不足為外人道,因為這種事只有我能解決。

為了成長,有些事只能我們忍著打掉牙的痛苦,將那份苦都咽到肚子里,因為沒人理解,要相信現在受得苦一定會有回報的,生活欠你的一定會還給你。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