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7個節氣,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開始(而東北和西北地區即將開始)。
寒露過后已經進入秋收的尾聲,氣溫下降很快,低溫與冷風往往會對田間最后的收成產生影響,也很容易造成風寒侵體,這便是俗語所謂的“寒露風”。寒露過后,天氣寒冷,老人、兒童和身體體質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漸增添衣服。俗話悅“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膚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者,則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凍”出病來。換季穿衣服別換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為主,“不穿單衣”也是寒露養生的重要一點。
秋天氣溫漸漸變涼,而胃腸道對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嚴重。因此,寒露以后的養生特別要注意養護好自己的胃部。首先要注意保暖,入秋以后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間睡覺要注意蓋好棉被。另外消化道潰瘍的發生、發展與情緒也有一定的關系,因此要注意情緒的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
節氣飲食
寒露后,雨水漸少,天氣干燥,晝熱夜涼。許多人會相繼出現中醫上所悅的“涼燥”癥狀,即咽干、鼻燥、皮膚干燥等。在飲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卜、番茄、蓮藕、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薺、香蕉等;蔬菜有胡蘿卜、冬瓜、蓮藕、銀耳等。
早餐應吃溫食,可以的話不妨喝熱的食膳粥如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等,粥中粳米、糯米均有很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注意補充水分。
寒露時的衣食住行
衣:寒露后注意腳部保暖,以防“寒從足生”。
食:增加甘淡滋潤食物,即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防治咽干口燥等癥。
住:睡眠充足緩解秋乏。
行:積極外出鍛煉防病。加強鍛煉增強體質,預防感冒。保持良好心態,培養豁達快樂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