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bucks的角落,久坐學習,從事我的本分,發現堅持是因為潛意識的興趣,前提是已被完全挖掘……反復聽TED演講,讀原版短文,記錄查閱,休息時轉換成喜歡的音樂,或人文搖滾,或溫柔抒情,取悅首先是自己……觀,眾生百態,看,各式各樣人群……隔壁的中學生們沉迷王者榮耀,或討論或爭議或合作,expression豐富,vigorous,團隊精神盡情展現。按理說玩物喪志是貶義,但認為每個階段每個年紀,有著不同對詞匯定義的理解,當然不認為不可行,而且周末的放縱又何嘗不可,也可做為消遣和增進同學感情的某種方式,沒有好或不好,只是看問題的角度存在差異……況且玩物也不一定喪志……當然也有埋頭苦干的奮筆疾書型,所以切忌以偏概全,也甭上升到教育的理論高度,局限的視野并不代表整體……公眾聚集的場合,總有千篇一律的“幌子”,總認為是虛假的公益,大多揮手禮貌拒絕,內心卻獨白著某些不認同,甚至有不耐煩,但能理解,良久過后又鄙視著自己的偽善,愛不應該一視同仁嗎,哪有區別對待……也許有真實成分,因為是某些人生存的方式,如同大眾眼中我們并不高尚的職業,同樣期待被尊重。只是單純認為健全的人類應該因自身的勞動獲得回報,不管對等與否,前提是勞動,并以此為榮,當然也有偷換概念或投機取巧或詭辯者,那就另當別論了……
每日一更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我愛拍照,但我沒系統地學過攝影,平時看到什么事物或景色,有靈感了就拿出手機“咔嚓”一拍。大概從2014年起吧,我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