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應用商店競品對比分析報告
? ? ? ? ? ? ? ? ?——以AppStore&豌豆莢&應用寶為例
一、?分析目的
通過對比分析App Store、豌豆莢(豌豆莢應用盒子)、應用寶這三款應用商店產品在應用商店軟件市場中的競爭格局、產品目標和定位、商業模式、運營推廣、盈利模式等方面,重點分析三者產品策略、商業模式、運營推廣和盈利模式的異同,總結出各自在發展方向上的可借鑒改進的建議。
二、產品分析
在產品分析方面,主要對比產品基本信息,分析三個產品面向的目標市場、當前發展階段、用戶核心需求、產品特色功能的差異。(由于本文重點不在于體驗產品,所以對于產品視覺、交互、功能點細分差異等方面不作細究)
(一)產品基本信息對比
(二)?產品目標和定位
從目標市場競爭格局來講,三者都是作為應用程序分發平臺,但面向的硬件操作系統類型不一樣,服務的用戶對象也不同。其中,App?Store是iOS生態的寡頭應用市場廠商,與另外兩者不構成直接的競爭關系,具有先天競爭優勢;而豌豆莢和應用寶則屬于Android生態中的第三方應用商店,互為直接競爭對手,同時會受到各大手機終端廠商自帶的應用商店以及同為第三方應用商店的360手機助手等的強勢夾擊。
從產品發展階段看,三者均已上線近10年,基礎平臺建設都已較為完善,三者均可提供基礎的應用程序管理功能(含搜索、下載、更新、卸載),但從所在公司的整體發展策略來看各產品所承擔的戰略角色上有所區別。
1.?App Store
面向iOS生態提供服務,目標用戶為中高端消費人群,是唯一官方的蘋果設備專屬應用商店,在蘋果公司發展戰略中作為手機增值業務的交易平臺,幫助蘋果公司實現由終端廠商向服務提供商轉型的整體戰略定位,并通過增加終端iPhone產品溢價的方式來提升蘋果公司的iPhone產品線收益。
2.?豌豆莢
面向Android生態提供服務,初始定位為應用推薦和分發平臺,在被阿里收購后,獲得阿里移動多產品矩陣的大數據支持,朝著個性化精準分發方向發展,如所推出的[移動內容搜索]和[應用內搜索]功能,使其從應用商店轉型為內容入口,提供內容搜索消費等平臺服務。
3.?應用寶
面向Android生態提供服務,是涵蓋手機應用獲取到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移動應用服務平臺,并利用AI等技術方式,在滿足用戶不同場景下的應用搜索需求的同時,打造騰訊系產品的流量和服務入口以及大數據分析的數據來源,成為一個需求解決方案的平臺。
4.?【小結】
同:
三者的產品目標都旨在通過應用搜索、推薦、下載、更新管理等基礎功能,輔之各異的產品附加價值類功能的策略來打造各自生態內的應用推薦分發平臺(移動互聯網流量的大入口)。
異:
(1) App?Store是蘋果硬件+軟件結合戰略中的軟件應用分發入口,而豌豆莢和應用寶都是集中在軟件產品領域內延伸發展的應用分發入口,不涉及硬件戰略。
(2) App?Store目標在于提供簡單高效的應用獲取服務,因此整體較輕便,不包含手機的系統優化和垃圾清理等功能;但豌豆莢和應用寶目標為爭奪流量,因此附加功能較多,除了應用分發平臺外,還承載著手機管理平臺的功能。
對比豌豆莢和應用寶,二者都要往內容外顯、直達式服務分發發展,豌豆莢在產品定位上更著重凸顯情懷和調性,而應用寶更多是利用騰訊生態的渠道和內容優勢去做應用和內容分發。
(三)用戶核心需求
三者面向的用戶群體的社會學特征沒有太大差異,對于此類應用市場軟件的基本訴求一致,就是用戶能通過某種方式(主動搜索、被動推薦),方便快捷地找到對自己有價值的應用(有需求、感興趣),并且能進行安全下載、更新、卸載等應用管理。
但由于近年來各大應用商店在APP下載管理功能上愈加穩定成熟,同時APP數量進入爆發式增長,用戶對新奇、好玩的應用的感知力和敏銳度逐漸下降,應用商店的核心功能從被動式搜索、提供,轉向了主動式推薦、分發。對用戶而言,一般會有兩類場景:
(1)通過精準的APP名稱去搜索APP——用戶清晰知道自己的目標(大明類用戶),只是需要應用商店可提供對應的應用以滿足需求,關鍵在于全。在如今應用數量激增,典型領域各巨頭盤踞的背景下,用戶的這類需求已經越來越弱了,可能更多會跟各APP本身的運營推廣效果掛鉤。
(2)通過非精準詞去搜索APP——用戶本身并不知道想要什么(笨笨類用戶),所輸入關鍵詞可能只是某個場景下的某個需求,商店要幫他解決找到合適的APP和服務解決方案的問題。這類需求從目前數據來看已經越來越多了,從過去的5%到如今的20%。
(四)?產品特色功能
1.?App?Store
(1)Today
該功能是蘋果出品的一個內容推薦欄目,每天推薦四個貼近時節和熱點的專題(中國區),展示近?7 天推薦內容。根據主題涉及的相關場景,借助“講故事”的方式為用戶提供相關的應用推薦,一站式滿足用戶某個場景下的需求。并且還把開發者帶到前臺,讓用戶聆聽各個應用背后的創意故事。而且有一個特點,開發者可以通過自薦的方式來爭取上榜。
2.?豌豆莢
(1)豌豆莢設計獎
每周評選1款優質Android應用,評選遵循嚴格的標準,要求應用具備創新、用心的交互設計,切實的功能和可用性,并在Android應用的某個領域獲得了突破。而且重點是,該獎項從一開始到現在都拒絕付費商業合作,由內部團隊建設內容,以保證所推薦應用的高質量,希望將更多好應用帶給廣大用戶,也為Android領域帶來更健康、更有價值的設計標準和審美標準。
(2)應用內搜索
豌豆莢于行業中最先提出應用內搜索的內容分發方式,也就是會優先搜索用戶設備內的應用內容,在用戶設備中沒有能滿足相似功能應用的情況下,為用戶推薦下載相關應用,發揮了豌豆莢的應用商店和渠道分發優勢。
(3)關注
已有超過500個關注源入駐豌豆莢,涉及應用、游戲、視頻等多個領域。用戶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在豌豆莢內關注感興趣的關注源并直接進行內容消費,此舉也將豌豆莢這個原先的渠道商變為了半個內容和服務的提供商,拉近了與用戶的距離。
3.?應用寶
(1)星APP榜
每月應用寶都會通過六大維度綜合評定十大上榜應用,也就是對潛力和熱門app的挖掘和公告。根據TGPC應用寶分論壇的信息披露,對開發者而言,一旦上榜,上榜的新應用將能獲得3到10倍不等的增長。
(2)一站式手機管理功能
應用寶擁有安全掃描、安裝包清理、零流量快傳、面對面換機、、應用備份、書城、影城優惠生活等功能,注重對手機和應用的管理,從用戶日常對手機和應用的使用場景出發,為用戶提供了各種非典型應用市場的場景痛點解決,貼近了其一站式手機管理的定位。
(3) 搜索功能
應用寶內的搜索功能,除了涵蓋精準與非精準關鍵詞搜索匹配應用外,還通過整合騰訊旗下和市場主流內容平臺的方式來豐富平臺內容,形成信息流。此外著力在直達式分發,即類似于搜索引擎所做的內容和服務的分發的方式,即包括app里的內容,和app相關的文章、評價、觀點等內容。
4.?【小結】
(1)三者都有專門的應用推薦方式,力求通過推薦分發的方式去讓用戶獲取到合適的應用,蘋果的“Today”、豌豆莢的“豌豆莢設計獎”、應用寶的“星APP榜”。但三者的應用推薦欄在產品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蘋果是延續自身在封閉生態優勢基礎上做得更人性化,而豌豆莢重點在于內容建設為打造內容平臺發力,應用寶關注在將其與騰訊整個生態產品的打通與互助。
(2)對比“應用內搜索”、“關注”、“搜索”功能,可見豌豆莢和應用寶都不局限在應用分發上,而是想要發展為內容和信息的入口,并且已經開始做各種內容的整合引入甚至是自建設了。
三、商業模式分析
根據億歐網的林桂平對商業模式的解讀,就是通過設計焦點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實現價值提升、成本節約、增長加速三個方向。本文在此也將以這個模式去對三大產品的商業模式做分析。
(一)?App?Store
App?Store作為應用市場平臺,建立了蘋果公司、開發者、用戶三方共贏的商業模式,并打算獨攬iOS市場這款大蛋糕(比如強調:任何應用都不能在該應用內部帶有類似應用商店的功能,也不能讓用戶在應用內“瀏覽、選擇或是購買用戶當前未安裝的其它應用”)。
蘋果公司掌握App Store的開發與管理權,是平臺的主要掌控者。其主要職責包括四點:一是提供平臺和開發工具包;二是負責應用的營銷工作;三是負責進行收費,四是按月結算給開發者。此外,蘋果公司經常會公開一些數據分析資料,幫助開發者了解用戶最近的需求點,并提供指導性的意見,指導開發者進行應用程序定價、調價或是免費。
開發者是應用軟件的上傳者,其主要職責包括:應用的開發、自主運營(迭代、自由定價或調整價格等)。App Store模式降低了軟件開發和上線的渠道成本,使其可直接面對客戶,并且通過向開發者提供70%-80%的分成機制方式,刺激了不少獨立開發者提供小而美應用的決心。
用戶是應用程序的體驗者。用戶只需要注冊登陸App Store并綁定信用卡即可免費或付費下載各種應用程序,獲得良好的用戶體驗及方便的購買流程。而且由于生態封閉性和審核的嚴格,減少了應用不安全的問題。
(二)豌豆莢
豌豆莢的商業模式涵蓋了四類角色:豌豆莢、開發者、用戶、廣告主。
豌豆莢既是應用分發服務的提供者,也是產品流量的獲利者。產品發展前期,由于主負責人王俊煜對產品的目標為打造一個偉大的產品,因而豌豆莢在商業模式上遵循“先發展用戶,發展用戶之后會有辦法找到比較合適的商業模式”,屬于典型的互聯網流量思維,先為用戶提升使用價值。產品后期,豌豆莢在原先產品設計已獲取一定用戶流量基礎上,引入競價排名機制,通過付費應用推廣實現變現,賺取流量紅利。
開發者是軟件的開發和運營者,但與App?Store不同的是,豌豆莢暫時不介入到與開發者分成的市場中。
用戶是價值的獲取者,角色與蘋果用戶類似。
廣告主是這個商業模式的金融資本投入者,它的身份既可能是開發者,也可能是外部廣告商。
(三)應用寶
應用寶的商業模式與豌豆莢類似,覆蓋的角色也是四類。商業模式是遵循先通過渠道和資源優勢加速獲取流量,再通過附加功能(如手機管理優化等)提升價值,最后簡化內容服務到用戶的觸達方式,穩固市場入口地位,為生態內其他產品提供流量價值哺育。不同的點在于,應用寶的廣告主大多為騰訊系的產品,可互相推薦引流增強用戶黏性,且在商業模式的發展上,更偏向于依托騰訊內容生態做移動互聯網的搜索大入口(如QQ閱讀、騰訊視頻等)。
四、運營及推廣分析
(一)?App?Store?
在運營和推廣方面,App?Store在面向用戶端的運營推廣活動較少,只是不斷優化搜索和產品體驗,比如通過支付寶等合作拓展支付方式,為用戶提供便捷;在面向開發者的交互上,目前做得較好的開發者運營推廣方式包括:
1. 在運營和推廣方面,App?Store在面向用戶端的運營推廣活動較少,只是不斷優化搜索和產品體驗,比如通過支付寶等合作拓展支付方式,為用戶提供便捷;在面向開發者的交互上,目前做得較好的開發者運營推廣方式包括:
應用審核加快
以前,蘋果往往需要四五天的時間,來確保應用遵守了開發者準則、沒有違反法律等。但現在,超過一半的應用提交都會在24小時內通過,而90%的英語應用會在48個小時內通過審核。
2. APP預訂功能
蘋果為所有APP開發者開啟“預訂”功能。開發者可以在App提供下載之前就上線產品頁,并提供預訂選項。讓用戶可以提前預訂這款APP,等到APP正式發售這天,App就會自動下載到對應的 iOS 設備上,也算是為開發者提供了更大的用戶流量。
(二)豌豆莢
在運營方面,豌豆莢主要以「產品特色功能」中提及的,通過豌豆莢設計獎、應用內搜索等不斷挖掘推薦優質應用,優化內容推薦為主。并且通過推出“豌豆莢一覽”來聚合各應用內容,提高用戶的閱讀效率。
在推廣方面,在被阿里收購前,豌豆莢不像App?Store有天然封閉生態優勢,也不比應用寶有騰訊這么強的可依附渠道,主要還是通過在產品體驗和運營上花心思,將產品打造成一個小清新應用,保證用戶的留存率和滿意度。被收購后,豌豆莢可依托阿里的渠道和大數據優勢更精準和多渠道分發,但目前還未展現出較好成效,有待深挖提高。
(三)應用寶
應用寶面向用戶和開發者的運營體系較為完善和豐富,運營目標是占領移動互聯網客戶群,為其生態發展及后續業務疏通渠道。運營推廣方式包括:
1. 在渠道推廣上,應用寶依靠騰訊的海量用戶,主要分發應用的流量入口包括:微信、QQ、手機管家、QQ瀏覽器等。同時,應用寶借助各類綜藝活動,積極挖取“電視分發”模式。
2. 騰訊旗下的游戲產業足夠發達,對于游戲的分發、運營活動的舉辦,對應用商店推廣有反哺作用。
3. 場景化和社交化的分發模式,借助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社交平臺—微信,提供“微下載”服務,拓展應用寶平臺的分發場景。通過聯合各品類APP滿足用戶在特殊節點的服務需求,與開發者共享千萬級曝光流量資源。
4. 未來將開創首個向APP開發者開放平臺運營權的案例,從過去單純的由應用商店主導轉向平臺與開發者共同參與、共同設計、共同運營的新模式。其中包含5類運營活動:①大型平臺活動、②節日開發者聯合活動、③開發者自有活動、④日常優惠活動、⑤普通節日專題活動。具體包括閃屏、首頁banner、軟件banner、PUSH、雙微渠道等多種曝光資源形式,并采用應用內日常福利、紅包、娛樂營銷等推廣手段。
五、盈利模式分析
對于純應用分發市場來說,盈利集中在付費推廣和收入分成兩方面。但是由于本文分析的三個產品各自產品背景和戰略不同,衍生出了一些獨特的盈利方式。
(一)?App?Store?
1. 付費下載、應用內購買和付費訂閱分成
App Store通過用戶下載付費和應用內購買的形式獲得收入,由蘋果公司統一代收。然后蘋果公司將應用收入按照3:7的比例與應用開發者按周進行分成。對訂閱類應用,蘋果和開發者按照訂閱時長在一年內,3:7分成;超過一年則按照15:85分成。根據應用程序情報公司Sensor Tower發布的報告顯示,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在2017全年產生了385億美元利潤,較上年增長34.7%,其中游戲利潤占全部應用利潤的將近82%。
2. 競價廣告推廣
實際就是搜索時出現的應用付費推廣,即在搜索結果中出現一條廣告,并且清晰地標識出來;而且定價系統會采用CPC模式(Cost Per Click),只有用戶點擊廣告才會計費。
3. 競價排名搜索、熱門搜索推薦
即在App?Store的付費搜索排名優化功能,參考百度的競價排名規則,如果有錢,可以付費提高自己的搜索排名。
4. 征收iPhone開發許可證的許可費用
即開發者需要先注冊后才可開發應用,其中:個人需繳納99美元的許可費,企業會員則需299美元。
(二)?豌豆莢
與iOS的App Store不同的是,豌豆莢和應用寶都只提供免費的軟件下載。
1. 軟件付費推廣
通過推薦內容和廣告欄,以廣告或競價排名方式進行軟件付費推廣的盈利模式,對有推廣需求的應用收費。用戶下載一次,就收取應用開發商一定費用。同時,豌豆莢表示在2018年9月30日前,移動廣告的收入100%歸開發者所有,豌豆莢不收取任何形式的分成或服務費。
在投放方式上,豌豆莢提供了四種類型:展示廣告、精準廣告、自選搜索關鍵詞、網盟廣告。廣告主可以根據需求進行選擇,在后臺完成操作。
2. 游戲應用收入分成
自2014年3月起,豌豆莢的游戲聯運分成政策,對中小游戲開發者和優質游戲開發者采取區別對待的方式。
為鼓勵中小游戲開發者,新版游戲聯運分成以月流水?50 萬為分界點。月流水不足 50 萬元(含)的部分,開發者將獲得70%的收益分成,這比之前提高了 10%。對于月流水?50 萬以上的部分,開發者將獲得 50% 的收益分成。
為扶持優質游戲獲得更多優質用戶與關注度,進而提升商業價值,對月流水在50-100 萬元之間的游戲,豌豆莢每月贈送價值 10 萬元的廣告資源;對月流水達到 100 萬以上的游戲,豌豆莢每月贈送價值 30 萬元的廣告資源。
(三)應用寶
大體的盈利渠道和模式與豌豆莢類似,包含“付費推廣”和“游戲分成”兩大類方式。但在詳細政策和分成比例上有所差異,如將根據應用寶聯運產品的不同生命周期與數據表現,與其進行階梯分成調整,扣除渠道成本后,CP拿到的流水分成將從60%躍升至最高80%。
六、總結
(一)?App?Store
【優勢】App Store在iOS生態的應用分發市場,無論在資源還是渠道上都占領了絕對寡頭優勢,加之蘋果公司對于任何帶有應用商店類屬性的應用進行的封殺,如果iPhone不越獄,那么其他競爭者將無機可乘。
【建議】
1. 對比豌豆莢和應用寶,App Store目前還是著力在應用推薦分發和管理上,并未考慮從應用分發擴展到內容分發上。這個是可以考慮發展的點。畢竟現在應用越來越多的情況下,蘋果用戶也跟安卓用戶一樣,面臨著選擇困難,如果可以以輕便、簡單的方式將用戶某場景下所需的內容和服務傳達給用戶,也是提高用戶使用效率的一大方式。
2. 面向開發者提供更多更便捷的開發和運營服務方案,鼓勵和幫助更多開發者開發出更優質的應用,從而鞏固iOS生態的易用性優勢。
(二)豌豆莢
【優勢】產品體驗和運營,內容推薦的質量,廣告轉化效果,以及用戶滿意度,都處于較高水平。
【劣勢】產品的渠道資源不夠,運營推廣能力較弱。
【建議】
1. 堅守“小清新”型應用市場的品牌定位,繼續用心做產品設計和運營。
2. 與阿里和其他垂直領域知名內容平臺資源合作,繼續往內容推薦和分發著力,保證推薦質量。
3. 借助阿里的渠道和大數據優勢,提高自身的營銷和推廣能力,與阿里應用分發體系(PP助手等)磨合好,形成壁壘。
(三)?應用寶
【優勢】渠道資源豐富,推廣能力強大、力度高,快速多渠道多場景實現了用戶滲透。
【劣勢】
用戶體驗和評價等交互方式不夠友好,如“不好用還卸載不干凈,明明N久以前就卸載了應用寶,現在手機里很多應用都無法升級,一升級直接跳到應用寶界面?!?/p>
【建議】
1. 提高好應用的指引效率。
2. 提升自身產品的用戶體驗,在目前已成為安卓市場應用商店老大的背景下,盡量減少和避免捆綁下載,減輕用戶對于產品“流氓軟件”的體驗印象。
3. 繼續發揮渠道和資源優勢,往應用內容全域分發著力,以內容為載體,全面打通微信、天天快報、QQ看點、騰訊新聞等騰訊社交和資訊場景。
4. 及早打造好應用寶的開放運營平臺,扶持APP開發者生產并提供優質內容,助力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