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在北京參加心理工作坊。分享的時候,我提到自己現在的生命狀態,用了三個字“舒展的”。沒想到很多伙伴告訴我,他們有多羨慕,有多渴望這樣。
你有多久沒有這種感覺了?像一顆樹那樣,舒展地活著。
相對應地,一定有人正在,擰巴地活著,蜷縮地活著,委屈地活著。或許你也經歷過那種狀態,所以懂得。
有句話說,今天的你,是一個個昨天的選擇塑造而成的。是選擇決定了我們活成什么模樣。
每個人面臨選擇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有糾結。誰都知道,要聽從內心的聲音,做起來很難吧。如果內心的聲音讓我拋下一切去旅行呢,首先路費哪里來?
內心的聲音可以讓我們活出自己,但當我們在社會中擔任多重角色的時候,我們需要顧及關系,顧及外界的評價,顧及已有的得失。就好像,被幾雙來自不同方向的手揪扯著,快要被撕裂了。其實權衡利弊的過程,可以不要如此痛苦。
我們每個人就像一顆樹,我們的生命需要給養,最舒服的生命狀態,是盡情伸展枝葉,享受陽光雨露的滋養。而很多時候,為了得到一樣東西,你認為,也許需要隱忍,需要犧牲,甚至需要偽裝,感覺像一個揉起來的紙團,沒有生命力,無法做自己,無法接受到養分,更無法愛自己。
以前我也有過對他人的羨慕嫉妒恨。比較是人的天性。后來明白,何必羨慕,每個人本來都有一手好牌,只是以前總專注于缺失的牌,沒發現罷了,其實合理組合運用手中既有的,同樣可以贏得漂亮。
這里只是一個比喻。未必每個人都想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渴望,在意不同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需要不同形式、不同比例的給養;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需要不同的給養。自己的成長、成就乃至自我實現,是每個人都需要的給養吧。而關系,也是一種重要的給養。就好像有種樹需要并肩而立以抵御風霜,才能生存并成長茁壯。
每個人都需要一種平衡,就像每種樹需要的不同營養是要平衡的。 雖然從小被教育女性要獨立自強,也決心靠能力和才華供養自己的,我一直是很敬佩家庭主婦的。對她們來說,和丈夫的關系、孩子的關系,很容易成為生命中幾乎全部的給養,這樣的生命容易蒼白、脆弱,因為關系太依賴于他人了。但有些女性做家庭主婦也很幸福啊,因為這樣一個人,對關系給養對需求比多數人要多很多,而家人的幸福恰恰是她自我成就的方式。
說到關系,有次我察覺到,自己身邊的摯友很少。每次看劇時,都會羨慕劇中閨蜜們事無巨細地分享彼此的生活,相互扶持,做彼此的軍師。感覺自己的生活里,有一個缺位。但觀察現實中的自己,好幾次遇到了脾性相投的朋友,當我們距離越來越近時,會自然而然地分享彼此的快樂或煩惱。但如果對方開始事無巨細地尋求我的意見,或者企圖影響我的決定時,總有不適的感覺,心中一個聲音說:“請你獨立一點,也不必操心我的生活。”于是無意識中在這段關系中后退,退回到那個舒服的距離。不幸是常常遠了,淡了。
但從小到大,我并不孤獨。首先我很好地滿足了和自己相處的需求,當然也需要關系的滋養,只是我最舒服的方式,不是連洗手間都要同去的閨蜜,是有獨立而精彩的自我世界的朋友,透過他們的眼睛看到多姿多彩的世界,通過交換彼此的故事成長為更完整的人。此外我還有媽媽,雖然很少回家的我,像一只不戀家的貓,也不依賴她。上次遇到傷心的事情,在朋友的肩頭哭再久,都覺得淚還沒流夠。本不想她擔心決定不講的。最后,還是給了她一個電話,兩個人在相隔幾千公里的時空,她在那頭聽我的哭訴,我在這頭聽她的嘮叨,然后,自己就真的開始療愈了。
這樣的關系,是我當下最舒服的方式。
你一定也有你最舒服的方式,在那個狀態下,你是舒展的,從身到心。
我們逃不掉選擇的。想起一些情侶面臨異地的考驗時,有的人選擇了前程,有的人選擇了愛情,有的人兩個都要。魚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只是要以你舒服的方式。只要你了解并接受了自己舒服的方式。想想你要的魚非得是盤中魚么?琉璃缸里一尾游動的魚,也許是你更適合的給養,讓你像一顆樹那樣,舒展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