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美昨天出了個題目,朋友圈要不要屏蔽父母?
昨天我上班路上就在想這個問題,但由于突然多出來很多事情,晚上回家又困得不得了,居然犯規了一次。
既然已經想了,就不妨寫下了吧。
很多年前,我一邊騎車一邊喜歡自己和自己說話,在心里,不長,大約100多字,一段段,零碎的。一到室內,我又全忘記了。后來微博出現了,甚合我意。但是,內心渴望自由和獨立的我,還是注冊了兩個賬號,一個用來記錄“另一種生活”,另一個可以和現實世界中認識的熟人朋友互動,冠冕堂皇,不痛不癢。
后來,微信普及了,但我沒有事先好好了解微信,以至于安裝微信的時候沒有設置好,通訊錄上的名單能加的都加了,后來又隨著工作交流、生活接觸,很多 親朋好友、工作伙伴甚至一面之交的人都加了微信。
慢慢地,我發現有點不對勁了。很多人關注你,但不響應你。但是會在突然間甚至是公共場所大談你微信中的信息,有時候是蠻尷尬的。
于是學會了分組。偶爾也有失誤的時候。有一天我跑完步,隨手就發了個朋友圈。一會兒,表哥電話我,先是寒暄了幾句,接下來就問我有沒有去看我母親。那天晚上我其實很沮喪。他的意思很明顯,你都有時間跑這個沒意思的步,你怎么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心你母親。
我母親喜歡無限制的放大她的痛苦,無節制地指使周圍能利用的力量來試圖與我建立一種她可以掌控的關系,而這正是我一輩子想要逃離的。三年前我換了單位,單位電話一直沒有給她,因為我害怕上班期間她的電話不分時間會打進來。
像我們這樣的關系應該是個案。雖然我母親不會使用這些智能產品。我不知道我遇到一個通情達理的母親會怎樣。我會屏蔽她嗎。我的婆婆公公也是農民,文化程度很低,但與人斗的經驗和精神很足,所以,我想如果他們會使用朋友圈,我也會屏蔽她們。
其實朋友圈里想要屏蔽的不僅僅是他們,一些親戚我也想屏蔽。到最后,變成了我把自己屏蔽了,不再想在朋友圈里發言。
我有一個侄女,從小到大我們在她身上投入了不少精力與經濟,以前就沒有覺得她把我當長輩,而是一個可以親近的姐姐。沒想到有一次互加微信后,我一直看不到她的動態。我以為年輕人忙,沒有時間搞這些。然后她見了我還是會提及我微信里的一些事情。然后我們一起回老家的時候,我發現她絕大部分時間都在低頭看微信。那次以后,我也就默默屏蔽了她。我覺得沒有誰對誰錯。保持各自生活的邊界清晰,不至于太模糊,應該是現代人很重要的一個能力吧。(可惜現實生活中,我先生一直不能很好理解這一點)。
幸好微信有群,有交流功能。我還可以和有共同愛好的朋友們溝通交流。否則我真的是自絕于現代社會了。
so,這個不僅僅是要不要屏蔽父母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