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背后,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瘋狂刷屏,而后韓寒的微博今天發布評論批判這篇文章,"販賣焦慮,制造恐慌"。
我只想說一下我在看這篇文章標題之后的最真實的感受,胃里一陣陣翻涌惡心,真的,毫不夸張的說。很多人也許會說,沒那么夸張吧。講講原因吧,我是個新媒體人,做的是非常垂直細分領域的公眾號,深諳新媒體人如何利用用戶的心理,制造矛盾,引發焦慮的套路。
如此說出來倒不是不齒自己的職業,只是現在太多的新媒體人,為了流量,為了績效,已經無所不用其極了,不管是娛樂號還是情感號,基本上看完標題,大概就知道是哪些套路了,不是制造焦慮,就是在猛灌雞湯,或者遍地撒毒。熱點是追不完的,微博熱搜爆了,數千個公眾號、新媒體平臺持續發酵,我倒不是反對追熱點,我只想問一句,除了流量,除了爆文,作為一種文化產品,真正想提供給讀者的到底是什么?
回到這篇文章,暫且不論文章內容,僅僅說標題,我只想問,我的同齡人為何就拋棄了我?我為什么就被同齡人拋棄了?因為我賺不到15億?南無阿彌陀佛,那真到是我的錯了,可能我這輩子我都賺不到15億了,我就該被拋棄了?
在這個崇尚多元價值觀的年代,我們怎么就被公眾號文章逼瘋了呢?文字的力量是強大的,強大到使用它們的人不自知,多數新媒體人,很多時候,都是在扛起一把搶,流量、KPI就是被掃射的對象,渴望集中發力,密集掃射,能干掉多少是多少。忘了原來你其實在傷及無辜,而那些無辜者就是你的讀者。文字的力量是強大的,強大到那些閱讀的人,也許內心不那么堅定,也許徘徊在困境邊緣的人,可能就被這莫須有的言論裹挾著,在生活的泥石流中選擇放棄掙扎,被帶進暗無天日的暗流中。
這里,不是批判這個行業,這個行業有很多充滿著自我警醒,深刻自知的人,我一直是敬佩的,景仰的。更多的是想自我警醒,也是希望和我一樣的從業者,我們是新媒體人,更是人,同理心應當是第一位的,你寫下的文字,即便不是一盞燈的光,也希望不是一把搶掃射的火花。
最后,想把賈平凹的先生在《生命是孤獨的旅程》中的一句話送給大家:人生多不幸,幸運的是活著。每個人都有可悲、悲涼的一面,其實任何人,不管他是干啥的,原來說一家不知一家難,你要他說起自己的事情,他都和咱是一樣的。關鍵是在于你怎么去走前面的路。
生來只有一次的人生,就像韓寒所言,我們不能從一碗雞湯掉到另一碗雞湯里,有榜樣的力量是好的,但是希望你找對自己的榜樣,然后這份力量給你的是向上生長的力量,不是向下壓迫的重量。所有的人生不過是生活的一種,而生活,怎么會只有15億一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