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即使之前不認識張若昀的人,在最近一段時間里都會不由地注意到他,在其表演頗受好評的《麻雀》中,張若昀飾演的角色唐山海最后唱著《長城謠》被活埋的一幕成了很多追劇觀眾的催淚彈,而在此時接檔的《法醫秦明》也讓很多喜歡他的粉絲紛紛留言稱:“種下一個唐山海就長出秦明。”
2016年,張若昀有7部戲和觀眾見面,在媒體的采訪中,他說這是挑戰自我的極限。 從最初踏入影壇的軍旅劇開始,張若昀接戲就是一種“放飛自我”的狀態。在大部分同齡演員還在不斷打造自己“人設”的階段,張若昀接成卻是百無禁忌,仙俠劇、網劇、諜戰戲、青春偶像劇、動作電影等各種題材均有涉獵。
而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張若昀又挑戰了《暴風驟雨》這樣的農村題材和《霍去病》這部歷史正劇。 聊起這么不設限的接戲思路,張若昀說自己最看重的還是劇本: “制作規模我并不在意,接《法醫秦明》的同期也有一部制作大四五倍的片子找我,我并沒有接。我在同一年接了七部戲,如果想要打開自己演戲的維度,就要嘗試各種不同身份、職業、類型的戲,才知道自己可以演到哪里。” “所以那一年我都在叫囂要放假,但是一看到讓自己驚喜的劇本,就按捺不住,還是想演。”
張若昀一直是懸疑小說迷,喜歡東野圭吾的書和諾蘭早期的電影。 刑偵探案題材的電視劇在十年前曾經火爆熒屏,但是因為政策原因,如今只能以網絡劇的形式重生,從上半年的《余罪》到正在播出的《法醫秦明》,幾部劇的熱播都表明了觀眾對于這種題材的偏愛。
在拍攝《法醫秦明》之前,法醫這個職業在張若昀心中的既定印象就是“內心強大,抗壓能力強”,而在接觸到原著小說作者秦明,以及更多現實中的法醫之后,張若昀體會最深的卻是從業者的甘苦。“感觸最深的是和法醫聊天,包括秦明老師(《法醫秦明》的原著作者)。
法醫們的工作辛苦卻要遭遇不被理解的境況,因為舊有習俗,還要承受很多歧視。比如,法醫的伴侶只能是醫學生,他們生了孩子,家里的長輩也不讓他們抱孩子。很多法醫都抽煙,用煙味掩蓋身上的味道,而且他們和你見面之后不會握手,他們一手抽煙,另一只手會拿一根煙,如果你跟他要,說明你不介意。他們才會跟你握手,免得被拒絕。” 對于網上很多人指出的戲里秦明“炫酷拽”的問題,張若昀說其實在戲的開篇,導演和原著秦明也有過溝通,彼此的共識就是要美化法醫的工作過程。“戲播出之后我和秦明老師,以及其他法醫都有過溝通,他們還是認可這種拍攝方式的。”
? ? ? ? ? ? ? ? ? “耿直boy”養成記
張若昀的走紅除了一部接一部的作品,“B站紅人”和微博上的“逗比”也是他身上的重要標簽。 張若昀的粉絲常常以這樣“黑”偶像為榮,他曾經大方分享自己被粉絲“吐槽”的經歷,張若昀的父親,資深的制片、導演、編劇張健曾經在微博曬出自己兒子成長過程中的逗趣照片,被粉絲戲稱為這是張若昀的“黑歷史”,張健也被稱為兒子的“專業高端黑”。
而張若昀本人也常常喜歡自黑。上節目時說自己顏值低,眼睛是倒三角,鼻子肉嘟嘟,嘴唇也厚;談到《九州天空城》里自己的造型時,說別人戴美瞳是冰族和火族,而自己是哈士奇族和薩摩耶族;而在被問到“可以叫你妖艷賤貨嗎?”他也會說:“可以啊,叫賤貨都可以。” 雖然對外的形象一直很“逗比”,可是張若昀卻坦言自己對當下很火的搞笑喜劇沒什么興趣。 “大家對演員有很多誤解,性格活躍的人不一定適合喜劇,喜劇經常是很嚴肅的人搞出來的。未來不好說,但我目前沒有打算做這方面的嘗試,我不是一個對喜劇很敏感的人,我的理解是喜劇應該當正劇演,當悲劇演才好看,單純的搞笑戲沒有什么創作沖動。”
張若昀的“耿直”也不是一天養成的。 剛上大學的時候,老師問過同班所有學表演同學一個問題——未來是想做演員還是明星?“其實這兩個答案在老師看來都是很正常的,我們班很多同學,有說實話的,也有說假話的,但最后很多人都沒有在這個行業里走下去。”老師問到張若昀,他的給出的答案是不知道。“我說,我只是覺得表演挺好玩的。”
張若昀將這種坦率歸因為“晚熟”,他說:“我十七八歲時沒有什么明確的志向。很多人說對表演有興趣,但其實是對當明星有興趣。現在我覺得,如果沒有真的對演戲這件事有興趣,那么你會發現娛樂圈很苦的,名利的樂趣貶值得特別快。你今天剛剛出名,很快樂,但可能出一個什么事你就被黑了。
很多人可能對表演沒有特別大的興趣,就是覺得當藝人當累了,那就去做些副業,做投資。我對副業就一點興趣都沒有,我會覺得太浪費精力了。能在這行快樂地走下去,是在于對職業本身的喜愛,這個是不會褪色的。”
當然,這個話題的最后,張若昀還是不忘講真話:“我想象不到還有其他什么職業可以讓我找到這么多的快樂,還掙這么多錢。” 真想關掉微博 在媒體熱議“小鮮肉”現象,甚至對年輕演員的演技問題充滿質疑的當下,張若昀一直是作為有實力、有演技的反例而存在的。
聊起演技,他迅速恢復到“自黑”的語氣,說自己還沒開竅,“到現在還堵著呢”。談到這個話題,張若昀難得地不再板著嚴肅的面孔,他身體前傾,笑了起來。 事實上,張若昀也不是沒有過被質疑的經歷,“星二代”的標簽曾經也讓他飽受爭議。
出道之初,張若昀參演的多是類似《靂劍》這樣抗戰題材的軍旅正劇。張若昀也開始被“拼爹上位”的傳聞所圍繞,因為當年新《雪豹》的制片、導演和編劇正是他的父親張健。張若昀曾在采訪中回應,一開始會覺得困擾,但后來想通就無所謂了,因為現在這么說的人越來越少。
有這樣一位父親,外界設想張若昀選擇進這個行業應該源于家庭的影響,但是張若昀說,其實自己對表演的興趣是在學校里培養起來的。 “喜歡一個行業不是因為自己能干好,很多是因為感受到這個行業有多深,‘大牛’們有多么打動自己。畢業后拍第一部戲,上鏡頭后覺得自己演得非常傻,這才發現自己有多么不足,發現這是一條一輩子修行不完的事業。”
關于張若昀的私人生活,除了家庭背景,感情也是一直受關注的話題,雖然他從來沒有公開曝光,但是大家的猜測卻沒有間斷過。實際上,現在很多藝人通過“戀情”吸粉也是增加曝光率的重要手段,可是對于感情這部分的隱私,張若昀也有自己的想法。“有曝光就會讓大家對你有多一層的認識,我永遠只希望大家對我是一個演員的認識。當然,現在這個時代不可能了,但是我真的想關掉微博,想不接受采訪,避而不談自己的事,隱藏自己的一切。我特別抗拒真人秀,可是真人秀來錢很快,漲人氣,對演員來說這又是特別不好的消耗,因為大家太了解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會影響到看你戲的投入程度。只是現在的市場就是有這個需求,年輕演員你不參加真人秀,不玩微博,不搞直播,那你接戲的機會就會少很多。”